俗缘磨不尽

出自:宋代·尤袤《张公洞》

拼音:[sú][yuán][mó,mò][bù,fǒu][jìn,jǐn]

平仄:平平平仄仄

吾闻荆溪南,有地仙所宅。
十年劳梦想,今日着脚历。
扁舟下湖滏,水涨没砂碛。
结缆小桥傍,杖藜从所适。
平冈面坡陁,叠嶂堆襞积。
行行三两里,夹道乔木植。
其末几合抱,其高乃千尺。
风生万壑响,日照四山赤。
时摇树林抄,忽见屋宇脊。
宫门何峥嵘,南路颇修直。
长廊景噎噎,崩殿人寂寂。
寥落昔贤题,摩挲壁间墨。
扪萝上层岭,俯瞰得深窟。
危梯交枝撑,鸟道穿诘屈。
投身乍宽纵,跼步仍逼窄。
攀援愁颠跻,傲睨惊险僻。
悬崖朵颏颔,乱石拱剑戟。
白云何时横,乳溢或自滴。
中空正澒洞,了不见天隙。
冥行迷近远,伛偻犹擿埴。
巉岩岂人工,隐轸入地脉。
穷幽或篝火,俯跪仅容席。
仙坛尚故处,丹灶俨遗迹。
山虫鸣咿嚘,野鼠声啧唶。
传闻老父语,以往深莫测。
中有白玉堂,横绝巨石塞。
傍连洞庭野,欲去不可极。
潜窥目先旋,纵走膝无力。
邅回步西径,突兀出峭壁。
枞风高枝樛,藤蔓青阴幕。
芳草何芊绵,丹花亦狼籍。
踌躇古亭上,頫仰幽涧碧。
丁当下流水,磊块欲落石。
虽云培塿高,气与嵩华敌。
其南有空穴,澹{左氵右颓}殷幽黑。
阴风互吞吐,冷气森喷逼。
蛟龙久伏藏,金玉閟简册。
灵踪信茫昧,幻怪纷惨戚。
将无神物守,欲与世壤隔。
平生丘壑念,蚤岁泉石癖。
岂不思三山,所恨无六翮。
乐哉兹辰游,逸兴潜有激。
仙翁在何许,绿发尚如昔。
髣髴笙箫声,徘徊鸾鹤翼。
俗缘磨不尽,梦境坐形役。
何阶筑衡茅,幽讨穷日夕。
风云西北起,天地忽改色。
仓皇促归斾,造物岂戏剧。
良游易乖悟,真赏难再得。
寄语山中人,重来傥相识。

查看原文

注释

【俗缘】佛教以因缘解释人事,因称尘世之事为俗缘。
【不尽】1.未完;无尽。 2.犹不已。 3.不完全。 4.书信末尾用语。犹言不一一。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俗】

俗【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圱《唐韻》似足切《集韻》《韻會》《正韻》松玉切,音續。習也。上所化曰風,下所習曰俗。《釋名》俗,欲也,俗人所欲也。《禮·曲禮》禮從宜,使從俗。

《周禮·天官》八則治都鄙,六曰禮俗,以馭其民。

不雅曰俗。《黃庭堅曰》士俗不可醫。或問不俗之狀,庭堅曰:難言也。視其平居,無以異於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說文》从人,谷聲。《徐曰》俗之言續也。轉相習也。

【缘】

緣【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以絹切《集韻》《韻會》余絹切,音願。《說文》衣純也。《禮·深衣》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註》緣,緆也。《前漢·公孫弘傳》緣飾以儒術。《註》譬之於衣加純緣者。

《廣韻》與專切《集韻》余專切,音沿。《玉篇》因也。

循也。《孟子》猶緣木而求魚也。

順也。《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爲經。

夤緣,連絡也。《韓愈·古意》靑壁無路難夤緣。

《廣韻》吐亂切。與褖同。《周禮·天官·內司服》緣衣。《註》此緣衣者,實作褖衣也。褖衣御于王之服,亦以燕居。

《韻補》叶余倫切,陸機思歸賦,以緣字叶雲。

【磨】

磨【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音摩。《說文》本作䃺。《爾雅·釋器》石謂之磨。《詩·衞風》如琢如磨。

去聲。《唐韻》模臥切《集韻》莫臥切,音塺。《說文》石磑也。《正字通》俗謂磑曰磨,以磑合兩石,中琢縱橫齒,能旋轉碎物成屑也。《天文志》如蟻旋磨。

《韻會》通作摩。《左傳·昭十二年》摩厲以須。《前漢·董仲舒傳》摩民以誼。《梅福傳》厲世摩鈍。

地名。《水經注》沮水又東南逕驢城西,磨城東。傳云:子胥造驢磨二城,以攻麥邑。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尽】

尽【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

《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姓。見《萬姓統譜》。

《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盡矣。

《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相关诗句
重来傥相识 寄语山中人 真赏难再得 良游易乖悟 造物岂戏剧 仓皇促归斾 天地忽改色 风云西北起 幽讨穷日夕 何阶筑衡茅 梦境坐形役 俗缘磨不尽 徘徊鸾鹤翼 髣髴笙箫声 绿发尚如昔 仙翁在何许 逸兴潜有激 乐哉兹辰游 所恨无六翮 岂不思三山 蚤岁泉石癖 平生丘壑念 欲与世壤隔 将无神物守 幻怪纷惨戚 灵踪信茫昧 金玉閟简册 蛟龙久伏藏 冷气森喷逼 阴风互吞吐 澹{左氵右颓}殷幽黑 其南有空穴 气与嵩华敌 虽云培塿高 磊块欲落石 丁当下流水 頫仰幽涧碧 踌躇古亭上 丹花亦狼籍 芳草何芊绵 藤蔓青阴幕 枞风高枝樛 突兀出峭壁 邅回步西径 纵走膝无力 潜窥目先旋 欲去不可极 傍连洞庭野 横绝巨石塞 中有白玉堂 以往深莫测 传闻老父语 野鼠声啧唶 山虫鸣咿嚘 丹灶俨遗迹 仙坛尚故处 俯跪仅容席 穷幽或篝火 隐轸入地脉 巉岩岂人工 伛偻犹擿埴 冥行迷近远 了不见天隙 中空正澒洞 乳溢或自滴 白云何时横 乱石拱剑戟 悬崖朵颏颔 傲睨惊险僻 攀援愁颠跻 跼步仍逼窄 投身乍宽纵 鸟道穿诘屈 危梯交枝撑 俯瞰得深窟 扪萝上层岭 摩挲壁间墨 寥落昔贤题 崩殿人寂寂 长廊景噎噎 南路颇修直 宫门何峥嵘 忽见屋宇脊 时摇树林抄 日照四山赤 风生万壑响 其高乃千尺 其末几合抱 夹道乔木植 行行三两里 叠嶂堆襞积 平冈面坡陁 杖藜从所适 结缆小桥傍 水涨没砂碛 扁舟下湖滏 今日着脚历 十年劳梦想 有地仙所宅 吾闻荆溪南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