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马上诗横槊

出自:明代·夏煜《读宋太史潜溪集》

拼音:[jiàn][ān][mǎ][shàng,shǎng][shī][héng,hèng][shuò]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混沌初刓太素斫,挺生神人断鳌膊。
剖戟割坤奠海岳,厥俗鸿荒人未觉。
帝命图书出河洛,奇耦生画参伍错。
焕乎斯文此其璞,二三启运乘飞跃。
《典》、《谟》、《训》、《诰》、《雅》、《颂》作,
《黍离》以降周室削。
天将尼父为木铎,乃芟《诗》、《书》定礼乐。
乃作《春秋》明善恶,穀罗万象归一勺。
放弥六合卷诸橐,七十二子相唯诺。
才出中州气浑朴,及汉《史记》变矩矱。
西京雄健东差弱,建安马上诗横槊
其音稍振气已驳,晋更六代转销铄。
唐包九有复充斥,至宋诸子雄相醿。
庐陵崛起超卓跞,道州独立承绝学。
后出新安最宏博,有元将相皆沙漠。
往往南士登馆阁,从此斗牛气磅溥。
乃挺奇才海东角,蚤年脱颖何落魄。
贯穿经史探韬略,出入佛老搜冥漠。
鲸跳鳌抃斗蛟鳄,不持寸铁徒手缚。
大弨射日孰能彍,长剑倚天谁敢斫。
是乃浩然之气扩,簸弄元化笔在握。
星辰迸空如石落,刚风立海大雨雹。
涌湍叠跃涛怒搏,百怪倏忽光挥霍。
矫若鱼龙舞瀺灂,蔚若虎豹跳岝崿。
飘若孤飞驾黄鹤,劲若百鸷出玄鹗。
鍧铿大音振《咸》、《濩》,赤奕雄芒射干镆。
迫而察之吁可愕,注如悬河思不涸。
大田五谷当秋获,武库众宝开晨钥。
左右而取非外攫,遂造平坦铲硗确。
淙淙安流宗大壑,上尊玄酒殊澹泊。
东序天球匪雕琢,自然光焰发葩萼。
我时访君即命酌,春风蒲萄酿酥酪。
雪夜氍毹拥<鼠留><鼠各>,招月与友相酬酢。
月入尊中明可捉,漱咽醲郁弃糟粕。
此时豪纵脱矰缴,吐奇抉怪安可约。
有乌如火天井络,扫除旬始销格泽。
金篦刮目割翳膜,郢斤斫鼻挥漫垩。
妙处神会不可度,而我旁观骇且怍。
如遇仙人授金药,一食生羽脱尘壳。
愿为弟子请奇着,先生忘言只大噱。
余亦敛衽逡巡却,如此笔力扛鼎镬。
不遇明主将焉泊,聘以束帛加双珏。
幅巾大布起林薄,奏赋上林从杨柞。
岂比执戟甘寂寞,天王手按龙泉锷。
大振天声重开拓,势若新篁解春箨。
用尔图像为丹雘,用尔作乐为箫籥。
铭功颂德轩寥廓,日光月洁江汉濯。
前驱班马鞭六驳,后驾欧苏骖两骆。
千载而下宛如昨,碌碌余子徒龌龊。
杰哉先生果何若。微子之裔散人托,景濂其字大夫爵。
我作狂歌非用谑,投以木瓜报芍药。

查看原文

注释

【建安】汉献帝(刘协)年号(公元196-220)。
【马上】副词。表示紧接着要发生:马上去|马上设法。
【横槊】1.横持长矛。指从军或习武。 2.形容气概豪迈。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建】

建【寅集下】【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萬切,犍去聲。《說文》立朝律也。《書·洪範》建用皇極。

《玉篇》豎立也。《韻會》置也。《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廣韻》木名。在弱水,直上百仞,無枝。

星名。《禮·月令》仲春之月,旦建星中。《註》建星在斗上。《史記·天官書》建星者,旗也。《註》建六星在斗北,臨黃道,天之都關也。

州名。《韻會》本吳建安郡,唐立建州。

姓。《廣韻》楚王子建之後。《前漢·元后傳》有建公。

《集韻》《韻會》紀偃切,犍上聲。《集韻》覆也。《史記·高帝紀》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註》居高屋而翻瓴水,言向下之勢易也。

與鍵通。《禮·樂記》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名之曰建櫜。《註》建,讀爲鍵。

【安】

安【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安期,安平,俱複姓。

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马】

馬【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麻上聲。《說文》怒也,武也。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黃帝臣相乗馬。馬,武獸也,怒也。《正韻》乗畜。生於午,稟火氣。火不能生木,故馬有肝無膽。膽,木之精氣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說卦傳》乾爲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爲馬。《春秋·說題辭》地精爲馬。《春秋·考异記》地生月精爲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周禮·夏官·馬質》掌質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駑馬,皆有物賈。

《校人》掌王馬,辨六馬之屬。凡大祭祀,朝觐,會同,毛馬而頒之。凡軍事,物馬而頒之。註:毛馬齊其色。物馬齊其力。

《趣馬》掌贊正良馬。

《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相醫而藥攻馬疾。

《廋人》掌十二閑之政敎以阜馬。《圉人》掌芻牧以役圉師。

司馬,官名。《周禮·夏官·大司馬註》謂總武事也。

《淸夜錄》漢制,卿駟馬右騑。《前漢·東方朔傳》太守,駟馬駕車,一馬行春。《衞宏·輿服志》諸侯四馬,駙以一馬。《南史·柳元策傳》兄弟五人,爲太守。時人語曰:柳氏門庭,五馬逶迤。《正字通》故今太守稱五馬大夫。

田野浮氣曰野馬。《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日光也。一曰遊絲水氣。

陽馬。《何晏·景福殿賦》承以陽馬,接以圓方。《註》陽馬,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連接或圓或方也。

投壺勝算曰馬。《禮·投壺》爲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旣立,請慶多馬。《註》立馬者,取算以爲馬,表其勝之數也。謂算爲馬者,馬爲威武之用,投壺及射,皆以習武也。

《字彙補》打馬,彈碁類也。朱李易安有打馬圖。

地名。馬陘,齊邑。馬陵,鄭地。見《左傳》。

天馬,獸名。有翼能飛。

竈馬,蟲名。《酉陽雜俎》狀似促織,好穴竈旁。今俗呼竈雞。

馬勃,草名。《正字通》生濕地腐木上,一名馬疕。韓愈所云牛溲馬勃,兼收蓄是也。

海馬,魚名。牙骨堅瑩,文理細如絲,可制爲器。

姓。《姓苑》本伯益之後,趙奢封馬服君,遂氏焉。

司馬、巫馬、乗馬,皆複姓。《前漢·溝洫志》諫大夫乗馬延年。《孟康曰》乗馬,姓也。

《風俗通》有白馬氏。

馬流。《兪益期曰》馬援立銅柱,岸北有遺兵,居壽冷岸,南對銅柱,悉姓馬,號曰馬流。《方隅勝略》謂馬人散處南海,謂之馬流。《韓愈詩》衙時龍戸集,上日馬人來。《註》卽馬流也。一作馬留。

門名。《前漢·項籍傳註》宮垣內兵衞所在,四面皆有司馬,以主事,故總稱司馬門。

《公孫弘傳註》武帝時,相馬者東門京作銅馬法,立於魯般門外,更名金馬門。

亭名。謝靈運爲永嘉太守,以五馬自隨,立五馬亭。

《集韻》滿補切,音姥。義同。《前漢·石慶傳》馬字與尾當五。《師古曰》馬字,下曲者尾,幷四點爲足,凡五。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诗】

詩【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始平聲。《說文》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六詩。《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鄭康成·六藝論》詩,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樂章也。《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類篇》承也,持也。《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註》詩之言承也。《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姓。《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字彙補》讀作誅。《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註》詩商,當爲誅賞。《樂論篇》作審誅賞。

【横】

橫【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戸盲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盲切,音黌。《說文》闌木也。

《唐韻》縱橫也。東西曰縱,南北曰橫。亦作從橫。《史記·蘇秦傳》合從連衡。《漢書音義》利合爲從,威權相脅爲橫。

《呂覽·離謂篇》失從之意,失橫之事。《註》關東六國爲從,關西爲橫。一曰以六攻一爲從,以一離六爲橫。

《楚辭·招隱》不知橫之與縱。《註》緯曰橫,經曰縱。

星名。《前漢·天文志》王梁之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橫。

縣名。《前漢·地理志》橫縣,屬琅邪郡。

學舍也。與黌通。《後漢·鮑德傳》修起橫舍。

姓。《風俗通》韓王子成號橫陽君,其後爲氏。

《唐韻古音》胡光切,音黃。《楚辭·九辯》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葉菸邑而無色兮,枝煩挐而交橫。

《集韻》草名。《爾雅·釋草》傅,橫目。《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集韻》姑黃切,音光。漢門名。

《集韻》《正韻》戸孟切,衡去聲。不順理也。《孟子》待我以橫逆。《前漢·吳王傳》吳王日益橫。

卜兆名。《前漢·文帝紀》卜之,兆得大橫。

《唐韻》《集韻》古曠切,音桄。盛氣充滿也。《禮·樂記》鐘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

《類篇》俎跗,橫木也。

【槊】

槊【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所角切《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說文》矛也。亦作矟。《通俗文》矛長丈八謂之槊。《魏書·楊津傳》不畏利槊堅城,惟畏楊公鐵星。

握槊,博簺也。一曰棊槊,棊爲子,槊爲局,卽今雙陸。《韓愈·示兒詩》酒食罷無事,棊槊以自娛。

相关诗句
投以木瓜报芍药 我作狂歌非用谑 景濂其字大夫爵 微子之裔散人托 杰哉先生果何若 碌碌余子徒龌龊 千载而下宛如昨 后驾欧苏骖两骆 前驱班马鞭六驳 日光月洁江汉濯 铭功颂德轩寥廓 用尔作乐为箫籥 用尔图像为丹雘 势若新篁解春箨 大振天声重开拓 天王手按龙泉锷 岂比执戟甘寂寞 奏赋上林从杨柞 幅巾大布起林薄 聘以束帛加双珏 不遇明主将焉泊 如此笔力扛鼎镬 余亦敛衽逡巡却 先生忘言只大噱 愿为弟子请奇着 一食生羽脱尘壳 如遇仙人授金药 而我旁观骇且怍 妙处神会不可度 郢斤斫鼻挥漫垩 金篦刮目割翳膜 扫除旬始销格泽 有乌如火天井络 吐奇抉怪安可约 此时豪纵脱矰缴 漱咽醲郁弃糟粕 月入尊中明可捉 招月与友相酬酢 雪夜氍毹拥鼠留鼠各 春风蒲萄酿酥酪 我时访君即命酌 自然光焰发葩萼 东序天球匪雕琢 上尊玄酒殊澹泊 淙淙安流宗大壑 遂造平坦铲硗确 左右而取非外攫 武库众宝开晨钥 大田五谷当秋获 注如悬河思不涸 迫而察之吁可愕 赤奕雄芒射干镆 鍧铿大音振《咸》、《濩》 劲若百鸷出玄鹗 飘若孤飞驾黄鹤 蔚若虎豹跳岝崿 矫若鱼龙舞瀺灂 百怪倏忽光挥霍 涌湍叠跃涛怒搏 刚风立海大雨雹 星辰迸空如石落 簸弄元化笔在握 是乃浩然之气扩 长剑倚天谁敢斫 大弨射日孰能彍 不持寸铁徒手缚 鲸跳鳌抃斗蛟鳄 出入佛老搜冥漠 贯穿经史探韬略 蚤年脱颖何落魄 乃挺奇才海东角 从此斗牛气磅溥 往往南士登馆阁 有元将相皆沙漠 后出新安最宏博 道州独立承绝学 庐陵崛起超卓跞 至宋诸子雄相醿 唐包九有复充斥 晋更六代转销铄 其音稍振气已驳 建安马上诗横槊 西京雄健东差弱 及汉《史记》变矩矱 才出中州气浑朴 七十二子相唯诺 放弥六合卷诸橐 穀罗万象归一勺 乃作《春秋》明善恶 乃芟《诗》、《书》定礼乐 天将尼父为木铎 《黍离》以降周室削 《典》、《谟》、《训》、《诰》、《雅》、《颂》作 二三启运乘飞跃 焕乎斯文此其璞 奇耦生画参伍错 帝命图书出河洛 厥俗鸿荒人未觉 剖戟割坤奠海岳 挺生神人断鳌膊 混沌初刓太素斫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