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兀见古殿

出自:宋代·李弥逊《次韵叶观文再赋游灵源桃花二洞之作》

拼音:[tū][wù][jiàn,xiàn][gǔ][diàn]

平仄:平仄仄仄仄

山行有底急,路转乃尔长。
肩舆憩清荫,屐齿寻幽芳。
突兀见古殿,委蛇度飞梁。
馀红点涧色,新绿浮岩光。
人径出鸟道,僧居俨蜂房。
前山去未了,后骑低可望。
逢人贵同气,偶地忘殊方。
径催文字饮,稍近花草香。
语味写素隐,诗工发深藏。
湛辈欣有得,折杨愧成章。

查看原文

注释

【突兀】1.高耸的样子:山峰突兀|突兀的山石|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坏受冻死亦足! 2.犹猝然;突然:这消息来得突兀|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生活变化得实在突兀,真叫人感慨万千。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突】

突【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葖。《揚子·方言》江湘謂卒相見曰突。一曰出貌。《詩·齊風》突而弁兮。

觸也,欺也。《任昉·致大司馬簫衍記室箋》府朝初建,俊賢翹首,維此魚目,唐突璵璠。

穿也。《左傳·襄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產伐城。《註》突,穿也。

禿也。《荀子·非相篇》孫叔敖突禿長左。《註》謂短髮可凌突人者。

《爾雅·釋宮》植謂之傳,傳謂之突。《疏》植謂戸之維持鎖者也,植木爲之,又名傳。

名突也。

惡馬曰突。《前漢·法志》以鞿而御駻突。《註》突,惡馬。

竈突。《前漢·霍光傳》其竈直突。《集韻》作堗。

守城之門。《後漢·竇融傳》公孫述令守突門。《註》突門,守城之門。

屈突,吐突,外國姓。

《說略》雀自塞北來者,或名曰突厥。

《集韻》他括切,音捝。義同。

《集韻》徒結切,音垤。犬從穴中暫出也。

滑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王肅讀。

《集韻》陁沒切,音揬。義同。

《字彙補》都木切,音督。《山東志》濟南府有趵突泉,在白雪樓之前。

叶杜外切,音兌。《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窊隆詭戾。瀑噴味,犇遯碭突。

【兀】

兀【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杌。《說文》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

刖足曰兀。《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無趾,兀者也。

《柳宗元·晉問篇》乗水潦之波,以入於河而流焉,盪突硉兀。《註》危石也。

兀兀,不動貌。《韓愈·進學解》常兀兀以窮年。

《正韻》臬兀,不安也。亦作卼。《易·困卦》于臲卼。

姓。《韻會》後魏改樂安王元覽爲兀氏。

《韻會》或作掘。《莊子·齊物論》掘若槁木。

【见】

見【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堅去聲。《說文》視也。从目从儿。《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疏》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註》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註》言不爲所拔識也。

《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姓。出《姓苑》。

《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師古曰》見,顯露也。

薦達也。《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註》見,薦達也。謂爲之紹介,猶論語云:從者見之也。

見在也。《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註》無見在之糧。《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集韻》俗作現。

《集韻》日朝也。《詩·小雅》見睍曰消。《箋》韓詩作曣,云:見,日出也。

《集韻》居莧切,音襇。棺衣也。《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疏》一解云: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集韻》或作梘。

雜也。《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註》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孔穎達云:覵,謂雜也。

【古】

古【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

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殿】

殿【辰集下】【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堂高大者。《初學記》《倉頡篇》殿,大堂也。商周以前,其名不載。按《史記·秦始皇本紀》始作前殿。《漢書》則有甘泉、函德、鳳凰、明光、臯門、麒麟、白虎、金華諸殿。歷代殿名或沿或革,惟魏之太極,自晉以降,正殿皆名之。《摯虞·決疑要註》其制有陛,右墄左平。平以文塼相亞次,墄者爲階級也。九錫之禮,納陛以登,謂受此陛以上殿。顏師古曰:古者屋高嚴。皆名爲殿,不必宮中。《前漢·黃霸傳》令郡國上計吏條對,有舉孝子者先上殿。《註》殿,丞相所坐屋也。今唯天子宸居稱殿。

重殿。謂有前後殿,天子之制也。《前漢·佞幸傳》重殿洞門,皆言其僭。

休息閑宴之殿曰便殿。《師古·漢書註》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處,所以就便安也。

飛行殿,輦名。《王嘉·拾遺記》漢成帝好夕出遊,造飛行殿,方一丈,如今之輦,選羽林士負之以趨,帝於輦上,聞其中若風雷聲,名曰雲雷宮。

殿下,次於陛下之稱。《葉適·石林燕語》制獨天子稱陛下,殿下則諸侯皆得通稱。至唐初制令,惟皇太子皇后,百官上疏稱殿下,至今循用之。

《廣韻》都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丁練切,音唸。軍前曰啓,後曰殿。《左傳·襄二十六年》析公奔晉,晉人寘諸戎車之殿,以爲謀主。

軍敗後奔曰殿。《左傳·宣十二年》晉隨季殿其卒而退。

上功曰最,下功曰殿,戰功曰多。見《史記·絳侯世家註》。

《前漢·宣帝紀》丞相御史課殿最之閒。《註》師古曰:殿課居後也,最課居先也。《春秋·繁露》考試之法,九分,三三列之,一爲最,五爲中,九爲殿。

鎭也,定也。《詩·小雅》殿天子之邦。《毛傳》殿,鎭也。正義曰:軍行在後曰殿,取其鎭重之義。《左傳·成二年》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爾雅·釋訓》殿㕧,呻也。《註》呻吟之聲。《詩·小雅》民之方殿屎。《說文》作唸。《集韻》或作〈。今相沿已久,不能復正,附記於此。殿㕧的㕧字原从口从屎作。殿㕧或作殿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