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涧哀泉咽复流

出自:宋代·李廌《德麟自南邑至酇相会作诗次其韵》

拼音:[fù][jiàn][āi][quán][yān,yàn,yè][fù][liú]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脂车欲入南山路,马首忽西真有数。
此生兀兀老江山,曩事纷纷过风雨。
君行岭上正穿云,我向津头欲呼渡。
石门秀绝冠荆楚,万壑千岩供指顾。
赴涧哀泉咽复流,出岫闲云散还聚。
遥应写怀远怜我,瘦马饥童傍江雾。
平时追随若形影,异县相望忽如许。
他年两翁各赋归,思山便可拏舟去。

查看原文

字义

【赴】

赴【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集韻》《韻會》芳遇切,音仆。《爾雅·釋詁》赴,至也。《疏》趨而至也。《說文》趨也。《註》徐鉉曰:《春秋傳》赴告用此字,今俗作訃,非是。《左傳·隱三年》赴以庚戌。

《韻補》叶直祜切。《傅咸·燕賦》逮來春而復旋,意眷眷而懷舊。一委身乃無二,豈攺適而更赴。

【涧】

磵【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玉篇》古晏切,音諫。水磵也。《正字通》與澗通。

【哀】

哀【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音唉。《說文》閔也。《玉篇》哀傷也。《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詩·豳風》哀我人斯。

《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詩·小雅》哀哀父母。

憐也,愛也。《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

《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註》哀駘,醜貌;它,其名。

《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姓。《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姓譜》宋有哀長吉。《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

國名。《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

叶於希切,音衣。《詩·小雅》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山有蕨薇,隰有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泉】

泉【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洤《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音全。《說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易·蒙象》山下出泉。

《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同出異歸曰肥泉。《詩·衞風》我思肥泉,兹之永歎。

醴泉。《禮·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泉有光華曰榮泉。《前漢·郊祀歌》食甘露,飮榮泉。

瀑布曰立泉。《班固·終南山賦》立泉落落。

州名。《廣輿記》周時爲七閩地,隋曰溫陵,唐曰泉州。

天泉,星名。《甘氏星經》天泉十星,在鼈東。一曰大海,主灌漑溝渠之事。

龍泉,劒名。卽龍淵也。《杜甫詩》三尺獻龍泉。

姓。南史有泉企。

貨泉,卽錢也。《周禮·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註》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無不徧也。

《地官·泉府註》泉,或作錢。

《集韻》疾眷切,全去聲。義同。

《韻補》叶才勻切,音秦。《李尤·東觀銘》房闥內布,疏綺外陳。是謂東觀,書籍林泉。《集韻》或作灥。

【咽】

咽【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烏前切《集韻》因連切《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

《禮·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疏》古者方領,似今擁咽。

《集韻》縈懸切《韻會》幺懸切《正韻》縈圓切,。或作咽。○按《詩·商頌》今本作淵。

《集韻》於巾切,音駰。《詩·魯頌》鼓咽咽。《傳》咽咽,鼓節也。《集韻》或作鼝。味其聲,可以知其義。

《廣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音晏。《廣韻》本作嚥,吞也。《孟子》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

《廣韻》烏結切《集韻》《韻會》一結切,音噎。《廣韻》哽咽。《集韻》聲塞也。《漢·隴頭歌》隴頭流水,鳴聲幽咽。

塞也。《新序雜事》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

《廣韻》同噎。詳噎字註。

【复】

復【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

《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

《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正韻》反覆也。《易·復卦》反復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

《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叶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流】

流【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

《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

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

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

《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放也。《書·舜典》流宥五。

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

《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黃流,酒名。《詩·大雅》黃流在中。

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韻補》叶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叶力救切,音溜。《博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