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事长郁陶

出自:宋代·程公许《重阳陪诸乡丈游水乐洞过风篁岭龙井张饮观雨》

拼音:[fǔ][shì][cháng,zhǎng][yù][táo]

平仄:仄仄平仄平

凛秋天气佳,令节天赐沐。
客居意莫展,胜赏诺已宿。
风澹湖不波,雾敛山更簇。
画舫厌嚣喧,笋舆恣追逐。
间寻水乐洞,嵌空韵琴筑。
烟云互吞吐,台馆适凉燠。
非无人力胜,亦自天巧足。
侧步滑青苔,醉面爽飞瀑。
风篁转幽径,龙井鉴寒玉。
默堂定未起,清风谁与续。
四海两仙翁,三生缘契熟。
定知明月夜,屐响答空谷。
归路取名园,移尊屡更仆。
冻雨不成泥,驺骑未须趣。
峨岷渺何在,万里劳远目。
安得天瓢翻,尽把边尘沃。
文昌靠边宏毅,承旨气肃穆。
温雅奉常卿,跽载胶庠博。
宫讲静有仪,正字竭忠告。
而我赘其间,自省羞朴樕。
明堂索桴栋,底用采卷曲。
平生邱壑姿,本耐羁束。
抚事长郁陶,临觞转颦顣。
故园府大江,绕屋艺嘉木。
何以娱岁晚,篱落森杞菊。
糗粮幸有储,那不返耕筑。

查看原文

注释

【抚事】1.追思往事;感念时事。 2.犹临事﹐遇事。 3.招抚之事。
【郁陶】1.忧思积聚貌。 2.引申为凝聚貌。 3.形容喜而未畅。 4.犹郁燠。暑气蒸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抚】

抚【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俗撫字。(撫)〔古文〕音捬。《說文》安也。《增韻》慰勉也。《禮·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註》撫猶有也。《疏》撫爲存撫,故爲有也。《左傳·文十二年》鎭撫其社稷。

《說文》一曰循也。《書·臯陶謨》撫于五辰。

《廣韻》持也。

按也。《禮·曲禮》君撫僕之手。《又》客跪撫席而辭。《疏》以手按止之也。《又》國君撫式。《註》撫,猶據也。

拍也。《儀禮·鄕射禮》左右撫矢而乗之。

《揚子·方言》拊撫,疾也。《郭璞註》謂急疾也。

州名。漢豫章郡,隋置撫州。

《集韻》蒙逋切。與摹同。《韻會》通作拊。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长】

長【戌集上】【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镸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郁】

郁【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音㤢。《集韻》地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有郁夷縣,膠東有郁秩縣,又郁郅縣,屬北地郡。

郁郁,文盛貌。《史記·五帝紀》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天官書》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

姓。《廣韻》魯相有郁貢。

叶越逼切,音逸。《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酷烈淑郁。皓齒粲爛,宜笑的皪。

【陶】

陶【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桃。《爾雅·釋丘》再成爲陶丘。《疏》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書·禹貢》東出于陶丘北。《釋名》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竈然也。《說文》陶丘,在濟隂。《戰國策》秦客卿造謂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註》今定陶縣。《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定陶縣。《史記·越世家》范蠡止於陶。《註》徐廣曰:今定陶。正義曰:括地志云:陶山在濟州平隂縣東三十五里,止此山之陽也。

《說文》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爲陶唐氏。《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縣名。《漢書·地理志》魏郡館陶縣,雲中郡陶林縣,定襄郡安陶縣,雁門郡陶縣。

《玉篇》陶甄。《廣韻》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汲冢周書》神農作瓦器。《詩·大雅》陶復陶穴。

陶正,官名。《左傳·襄二十五年》昔虞閼父爲周陶正。

《書·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傳》鬰陶,言哀思也。

《爾雅·釋詁》鬰陶,繇喜也。《禮·檀弓》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註》陶,鬰陶也。《疏》鬰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

《揚子·方言》陶,養也。秦或曰陶。

《後漢·杜篤傳》粳稻陶遂。《註》韓詩曰:陶,暢也。

《廣韻》正也,化也。

《揚雄·解嘲》後陶塗。《註》北方國名,出馬,因以爲名。

蒲陶,果名。《史記·大宛傳》有蒲陶酒。《司馬相如·上林賦》櫻桃蒲陶。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廣韻》陶唐之後,今出丹陽。

《玉篇》亦作匋。《篇海》亦作陶。

《荀子·榮辱篇》陶誕突盜。《註》陶,當爲檮杌之檮。頑嚚之貌。或曰陶當爲逃,隱匿其情也。

《韻會》通作陶。《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爲臯陶。《註》臯陶,鼓木也。陶字从革。

《韻會》裪,通作陶。《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主衣服之官。

《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昭切,音搖。《詩·王風》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傳》陶陶,和樂貌。《釋文》陶,音遙。

《禮·祭義》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註》陶陶遂遂,相隨行之貌。《釋文》陶,音遙。

《廣韻》臯陶,舜臣。一作咎繇。《篇海》本作。

《集韻》大到切,音導。《詩·鄭風》淸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傳》陶陶,驅逐之貌。《釋文》陶,徒報反。好,呼報反。

《朱註》陶,叶徒反。

叶夷周切,音由。《詩·魯頌》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易林》兹基運時,稷契臯陶。貞良得願,微子解囚。《杜篤·吳漢誄》堯隆稷契,舜嘉臯陶。伊尹佐殷,呂尙翼周。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