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名惕自省

出自:宋代·陈淳《榘子名字义》

拼音:[chēng,chèn,chèng][míng][tì][zì][shěng,xǐng]

平仄:平平仄仄仄

小子尔定孙,来前吾语汝。
尔今既加冠,盍以成人遇。
今尔名以榘,字尔以方叟。
告尔名字义,尔其敬听受。
榘所以为方,是为法度器。
极天下之方,不能外乎是。
在人事而言,不越乎此理。
此理根所性,其本一而已。
散诸事物间,各各有所止。
当然不容易,万殊而一揆。
截截有成法,方正无少陂。
圣人安而行,所欲不逾此。
贤者勉而复,折旋必中矣。
学者思圣贤,於学亦必以。
所择要精明,所执在固緻。
法皆自中定,方非由外至。
如或非礼视,是以不法视。
於视为不方,随物而妄宣。
如或非礼动,是以不法动。
於动为不方,随物而妄往。
惟视方而明,不为非礼倾。
惟听方而聪,不为非礼从。
惟言方而信,不为非礼徇。
惟动方而直,不为非礼适。
一一守吾法,私意无容杂。
寻绝枉尺为,乘戒诡遇合。
直道范驰驱,何行不检押。
其可者则与,不可者必拒。
交游自正方,不随不可去。
有善者则从,不善者必克。
处事自正方,不随不善溺。
随物则为圆,非圆特其偏。
同流而合汙,在方诚有愆。
先方而后圆,於圆乃可全。
既无一不方,斯无一不圆。
动容皆中礼,从心得孔传。
岂但方之熟,实惟圆之安。
圣法万世在,榘尔其勉旃。
称名惕自省,闻字肃反观。
斯义无尔愧,服膺常拳拳。

查看原文

注释

【称名】1.列举的物名。 2.称呼名字。 3.称号。
【自省】自行省察;自我反省。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称】

稱【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處陵切,音爯。知輕重也。《說文》銓也。春分而禾生,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十二秒當一分,十分爲寸,其重以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銖。故諸程品皆从禾。《禮·月令》蠶事旣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

揚也,謂也。《禮·表記》君子稱人之善則爵之。《前漢·賈誼傳》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

言也。《禮·檀弓》言在不稱徵。《射義》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

舉也。《書·牧誓》稱爾戈。《疏》戈短,人執以舉之,故言稱。

名號謂之稱。《孟子·題詞》子者,男子之通稱。

姓。《前漢·功臣表》新山侯稱忠。

《廣韻》昌證切《集韻》《韻會》昌孕切,音秤。權衡正斤兩者。俗作秤。見前。

度也,量也。《易·謙卦》君子以稱物平施。

適物之宜也。《易·繫辭》巽稱而隱。《禮·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蓋言稱也。

愜意。《爾雅·釋詁》稱,好也。《註》物稱人意亦爲好。

相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謂之參稱。《註》稱,猶等也。

衣單複具曰稱。《禮·喪大記》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謂之一稱。《註》袍,褻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稱也。

副也。《前漢·孔光傳》無以報稱。

舉也。《前漢·食貨志》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註》稱,舉也。今俗謂之舉錢。

【名】

名【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名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名。《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周語》有不貢,則修名。《註》名謂尊職貢之名號。

號令也。《周語》言以信名。《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文字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春秋·解題》名,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註》功也。

《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爾雅·釋訓》目上爲名。《註》眉眼之閒。《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姓。《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註》免星有七名。

《張耳傳》亾命遊外黃。《註》脫名逃籍也。

《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叶彌延切,音綿。《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叶莫陽切,音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叶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惕】

惕【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惖《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歷切,音剔。《說文》敬也。从心易聲。

怵惕也。憂也,懼也。

《爾雅·釋訓》惕惕,愛也。郭註詩云,心焉惕惕。韓詩以爲悅人,故言愛也。

疾也。《吳語》一曰惕。《註》疾也。疾速之疾。

《說文》或作悐。《前漢·王商傳》無惕悐憂。《集韻》亦作。

叶汀藥切,音託。《揚子·太經》心惕惕,足金舄,不志溝壑,舄音削。

【自】

自【未集下】【自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玉篇》率也。

《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省】

省【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息幷切,騂上聲。《說文》視也。《爾雅·釋詁》察也。《易·觀卦》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敎。《論語》吾日三省吾身。

《廣韻》審也。《正字通》明也。《列子·楊朱篇》實僞之辨,如此其省也。

孟孫陽曰:一毛微於肌膚,肌膚微於一節,省矣。

《爾雅·釋詁》善也。《詩·大雅》帝省其山。《箋》省,善也。《禮·大傳》省于其君。《註》善于其君,謂免于大難也。

《小爾雅》過也。《史記·秦始皇紀》飾省宣義。《註》飾,文飾也。省,過也。

《博雅》省省,不安也。《揚子·方言》秦晉之閒謂不安爲省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景切,生上聲。禁署也。《前漢·昭帝紀》帝姊長公主共養省中。《蔡邕云》本爲禁中,避元后父名改曰省中。《師古曰》省,察也。言入此中者當察視,不可妄也。

《唐書·百官志》官司之別曰省,曰臺,如尚書,黃門,中書,祕書,殿中,內侍六省是也。《韻會》本作。

《集韻》也。《韻會》少也。《左傳·僖二十一年》貶食省用。《禮·鄉飲·酒義》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省矣。《註》小減曰省。《史記·李將軍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註》省,少也。

《釋名》省,嗇也。曜嗇約少之言也。

藕名。《淸異錄》北戎藕止三孔,漢語轉譯其名曰省事三。

姓。《左傳》宋大夫省臧。

與眚通。《書·洪範》王省惟歲。《史記·宋世家》作眚。《公羊傳·莊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省。《左傳》《穀梁》作眚。

《集韻》息淺切,音蘚。同獮。秋田也。《禮·玉藻》惟君有黼裘,以誓省。《註》省,當爲獮。《說文》本作。从睂省,从屮。《徐鉉曰》屮,通識也。《同文舉要》舊从目从屮,徹於目者,能省視。

从少从目。凡物少經目則省事。眇同意。《字彙補》又作①。①字原作屮下省。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