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衍听天倪

出自:明代·郑善夫《对湖》

拼音:[màn][yǎn][tīng][tiān][ní]

平仄:仄仄平平平

远水远如镜,平林渺欲迷。
天多足鸿雁,沙暖定凫珣。
秋事关身世,湖声避鼓鼙。
老渔吾愧汝,曼衍听天倪

查看原文

注释

【曼衍】形容连绵不绝:山河曼衍|曼衍相属。
【天倪】1.自然的分际。 2.多指自然之道。 3.犹天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曼】

曼【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無販切,音萬。《說文》作曼。引也。从又冒聲。《玉篇》長也。《詩·魯頌》孔曼且碩。《傳》曼,長也。《箋》脩也,廣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鄭女曼姬。《註》曼者,言其色理曼澤也。《楚辭·天問》平脅曼膚。《註》曼,輕細也。

《前漢·司馬遷傳》曼辭以自解。《註》如淳曰:曼,美也。

《莊子·馬蹄篇》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註》曼,突也,言曲頸於扼以抵突也。

《揚子·法言》周之人多行,秦之人多病。行有之也,病曼之也。《註》曼,無也。

姓。《前漢·五行志》曼滿。《註》鄭大夫。

《廣韻》母官切《集韻》《韻會》謨官切,音瞞。《博雅》曼曼,長也。《屈原·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註》曼,或作漫。

《集韻》《韻會》莫半切,音幔。曼衍,無極也。《莊子·寓言篇》因以曼衍,所以窮年。

《集韻》母伴切,音滿。曼漶,不分別貌。

與蠻同。《公羊傳·昭十六年》楚子誘戎曼子殺之。《釋文》曼音蠻。二傳作戎蠻。

《正韻》微夫切,音無。《揚子》聖人曼云。註:曼音無。○按《法言·重黎篇》曼訓無,不音無。

《韻補》叶無沿切。《楚辭·大招》嫮目宜笑,蛾眉曼只。容則秀雅,稚朱顏只。魂兮歸來,靜以安只。顏,倪堅切。安,於虔切。

【衍】

衍【申集下】【行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以淺切,音演。水溢也。《說文》水朝宗于海也。

《小爾雅》澤之廣者謂之衍。

美也。《詩·小雅》釃酒有衍。

布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離靡廣衍。

游衍。自恣之意。《詩·大雅》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衍沃,平美之地。《左傳·襄二十五年》井衍沃。

曼衍,無極也。《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

沙衍,水中有沙者。《穆天子傳》天子乃遂東征,南絕沙衍。

篋衍,笥也。《莊子·天運篇》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

《博雅》衍衍,行也。《謝朓詩》衍衍淸風爛。

水名。《史記·荆軻傳》丹匿衍水中。《索隱曰》在遼東。

朐衍,地名。《前漢·地理志》屬北地郡。

姓。《通志·氏族略》衍,子姓,宋微仲衍之後。

《廣韻》于線切,延去聲。義同。

《集韻》夷然切,音延。進也。《周禮·春官》望祀望衍。《鄭註》讀爲延。《疏》衍,衍祭也。《劉歆·甘泉賦》高巒峻阻,臨眺曠衍。叶泉字韻。《直音》或作衍。衍字从彡,不从氵作。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倪】

倪【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韻會》硏奚切,音霓。《說文》俾益也。

弱小之稱。《孟子》反其旄倪。

分也,際也,極際之謂也。《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

《秋水篇》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內。惡至而倪貴賤,惡至而倪小大。

端也。《韓愈·南海廟》乾端坤倪,軒豁呈露。

姓。漢倪寬。《史記》作兒寬。兒倪古通用。

《集韻》《韻會》宜加切,音崖。水滸也。《莊子·大宗師》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註》端,山巓。倪,水滸。

《集韻》與睨同。《莊子·馬蹄篇》加之以衡軶,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馬之知而能至盜者,伯樂之罪也。《註》介音戛介,倪猶睥睨。俾倪,僻倪同。

《爾雅·釋魚》龜左倪不類,右倪不若。《疏》倪,庳也,不發聲也。左倪不類者,謂行時頭左邊庳下者名類,周禮,西龜曰靁屬是也。右倪不若者,謂行時頭右邊庳下者名若,周禮,北龜曰若屬是也。賈公彥說,周禮以倪爲睥睨,則左倪右倪是左顧右顧也。互見前俾字註。

《集韻》與臲同。《易·困卦》困于臲卼。《古文易》作倪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