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云表瞻龙首

出自:宋代·宋绶《送何水部蒙出牧袁州》

拼音:[dì][chéng][yún][biǎo][zhān][lóng][shǒu]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梧楸初谢楚天凉,亲见腰间换印囊。
渔浦雾浓沈叠鼓,湓江风急下危樯。
帝城云表瞻龙首,故国星边认剑光。
退食斋中多燕喜,暖泉春酿泛瑶觞。

查看原文

注释

【帝城】京都;皇城。
【云表】1.云外。 2.借指上天﹐上苍。 3.奏疏﹐表章。
【龙首】1.龙的头。 2.科举时代称状元为龙首或龙头。 3.投壶术语。箭入壶中而倚竿,箭首正向自己者称龙首。见宋司马光《投壶新格.龙首》。 4.山名。在陕西省长安县北。一名龙首原。萧何营未央宫于此。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帝】

帝【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上帝,天也。《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五帝,神名。《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註》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註》索隱曰:援神契云:大角爲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于帝丘。《註》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

【城】

城【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一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里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爲南斗形,城北爲北斗形,因名斗城。

諸侯僭侈,建城踰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啓行,煌煌火城。

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台賦》苟台嶺之可攀,亦何羨于層城。

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爲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台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姓。城渾。

司城,複姓。

叶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表】

表【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䔸。《說文》表,上衣也。《玉篇》衣外也。

外也。《書·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表異。《書·畢命》表厥宅里。《傳》表異其宅里。

標也。《晉語》置茅蕝,設望表。《註》謂立木以爲表,表其位也。

箋表。《釋名》下言於上曰表。《蔡邕·獨斷》表者不需頭,上言臣某,下言臣某,誠惶誠恐,頓首。

《韻會》杪也,末也。

表表,偉也。

地名。《晉書·地理志》表氏縣,屬酒泉郡。

姓。《通志·氏族略》表氏,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表貢。

《集韻》俾小切,音褾。義同。

遙切,音飇。識也。

《韻補》博舉切。《前漢·班固敘傳》春秋之占,咎徵是舉。告往知來,王事之表。

【瞻】

瞻【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職廉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廉切,音詹。《說文》臨視也。《韻會》仰視曰瞻。《詩·邶風》瞻彼日月。《禮·曲禮》視瞻無回。

官名。《魏書·官氏志》有瞻人郞。

國名。《唐書·南蠻傳》瞻博,或曰瞻婆,北距兢伽河。

山水名。《山海經》有瞻諸山。

瞻水,出婁涿山,東流注於洛。

姓。《正字通》元有瞻思,通經學。

通作詹。《史記·周本紀》顧詹有河。

《集韻》章豔切,詹去聲。視也。

叶側姜切,音章。《詩·大雅》維此惠君,民入所瞻。秉心宣猶,考愼其相。相平聲。

叶側銜切,斬平聲。《詩·小雅》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龙】

龍【亥集下】【龍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竜音籠。《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廣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本草註》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易·乾卦》時乗六龍以御天。

星名。《左傳·僖五年》龍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

《襄二十八年》龍,宋鄭之星也。

山名。龍門,在河東,見《禹貢》。龍山,見《山海經》。封龍,見《括地志》。

邑名。《左傳·成二年》齊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龍。《註》龍,魯邑。在泰山博縣西南。

《前漢·地理志》燉煌郡有龍勒縣。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

句龍。《左傳·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

馬名。《周禮·廋人》馬八尺以上爲龍。《禮·月令》駕蒼龍。

龍輔,玉名。《左傳·昭二十九年》公賜公衍羔裘,使獻龍輔於齊侯。

草名。《詩·鄭風》隰有游龍。《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生水澤中,今人謂之小葒草。

神名。《山海經》有神名燭龍。《屈原·離騷》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姓。漢有龍且。

複姓。夏關龍逢,卽豢龍氏後。漢御史擾龍羣,卽劉累之後。

人名。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爲土師。

舜臣名。《書·舜典》帝曰:龍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

《廣雅》龍,君也。

《廣韻》通也。

《玉篇》寵也。《詩·商頌》何天之龍。我龍受之。《毛傳》讀如字。《朱傳》寵也。

《玉篇》和也,萌也。

《正韻》與寵同。《詩·商頌·何天之龍釋文》鄭讀作寵,榮名之謂也。○按朱傳作叶音。

《正韻》音曨。《孟子》有私龍斷焉。

《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集韻》黑白雜色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上公用龍。《註》謂雜色,非純玉也。

叶蒲光切,音龐。《易·坤卦》故稱龍焉。叶上嫌於無陽。《揚雄·解嘲》以鴟梟而笑鳳凰,執蝘蜒而嘲龜龍。《說文》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徐鉉曰》象宛轉飛動之貌。

【首】

首【戌集下】【首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一曰䭫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註》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

元首,君也。《書·益稷》元首起哉。

《廣韻》始也。《公羊傳·隱六年》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註》首,始也。時,四時也。過,歷也。春以正月爲始,夏以四月爲始,秋以七月爲始,冬以十月爲始。

《揚子·方言》人之初生謂之首。

魁帥也。《禮·檀弓》毋爲戎首,不亦善乎。《註》爲兵主來攻伐曰戎首。

標表也。《禮·閒傳》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而見諸外也。《集說》首者,標表之義,蓋顯示其內心之哀痛于外也。

要領也。《書·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傳》衆言之本要。

《左傳·僖十五年》秦獲晉侯以歸,大夫反首拔舍從之。《註》反首,謂頭髮下垂。

《左傳·成十六年》塞井於軍中,而疏行首。《註》疏行首者,當陣前決開營壘爲戰道。

《禮·曲禮》進劒者左首。《疏》首,劒拊環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五分其晉圍,去一以爲首圍。《註》首,殳上鐏也。

貍首,樂章名。《周禮·春官·樂師》凡射,諸侯以貍首爲節。

《禮·檀弓》貍首之斑然。《註》木文之華。

官名。《史記·犀首傳》犀首者,魏之隂晉人也。名衍,姓公孫氏。《註》司馬彪曰:若今虎牙將軍。

山名。《書·禹貢》壺口雷首。《疏》在河東蒲坂縣南,一名首山。左傳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卽此。

邑名。《春秋·僖五年》會王世子於首止。《註》衞地,留襄邑縣,東南有首鄕。《公羊傳》作首戴。

《左傳·昭二十八年》韓固爲馬首大夫。《註》今壽陽縣。

牛首,鄭邑,見《左傳·桓十四年》。

刳首,晉地,見《左傳·文七年》。

國名。《山海經》有三首國。

咳首,八蠻之一,見《風俗通》。

馬名。《爾雅·釋獸》馬四蹢皆白,首。《註》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爲踏雪馬。

《禮·月令》首種不入。《註》首種謂稷。《疏》百穀稷先種,故云。

豕首,茢甄別名。見《爾雅·釋草》。

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及告人罪,曰首。《前漢·文三王傳》驕嫚不首。《註》不首,謂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

服也。《後漢·西域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註》首,猶服也,音式救反。

頭向也。《禮·玉藻》君子之居恆當戸,寢恆東首。《註》首,生氣也。《釋文》首,手又反。

《戰國策》以秦之疆首之者。《註》言以兵向之。

叶詩紙切,音始。《揚子·太經》凍登赤天,隂作首也。虛羸踦踦,擅無已也。

叶賞語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贊》神母告符,朱旗廼舉。粵蹈秦郊,嬰來稽首。

叶舂御切,音恕。《晉書·樂志鼓吹曲》征遼東,敵失據。威靈邁日域,公孫旣授首。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