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多惭逭沟壑

出自:宋代·韩元吉《次韵子云盱眙道中三首》

拼音:[mò][lù][duō][cán][huàn][gōu][hè]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桑间无褐半饥人,斗粟千金不换银。
末路多惭逭沟壑,长年敢笑走埃尘。
江声直下黄牛峡,河势遥分白马津。
回首向来征战地,壮怀俱在只伤神。

查看原文

注释

【末路】1.最后一段路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2.下场,结局:人生末路|英雄末路。 3.比喻没有前途、指望的境地:穷途末路。【末路】1.最后一段路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2.下场,结局:人生末路|英雄末路。 3.比喻没有前途、指望的境地:穷途末路。
【沟壑】山沟;坑:~纵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末】

末【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莫撥切《韻會》莫曷切《正韻》莫葛切,瞞入聲。《說文》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謂木杪也。《禮·曲禮》獻杖者執。末《玉篇》端也,顚也,盡也。《廣韻》無也,弱也,遠也。

終也。《書·立政》我則末惟成德之彥。

勿也。《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

薄也。《左傳·昭十四年》三數叔魚之惡,不爲末減。

四肢曰末。《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

商賈曰末。《史記·秦琅邪頌》上農除末,黔首是富。

太末,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會稽郡。

且末,國名。見《前漢·西域傳》。

山名。《山海經》末山多赤金。

姓。《統譜》秣陵之後改爲末氏。

《集韻》《正韻》莫狄切,音覓。《荀子·禮論篇》絲末。《註》與幦同。

叶莫結切,音蔑。《屈原·九歌》桂櫂兮蘭枻,冰兮積雪。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叶沒各切,音莫。《蘇轍·偶作詩》重門閉不開,鳴鳥相呼樂。晨暉轉簾影,微風響秋末。

【路】

路【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

《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弓也。《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傾貌。《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與輅同。《禮·月令》乗鸞路。《釋文》路本又作輅。

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集韻》歷各切,音洛。《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多】

多【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朵平聲。《爾雅·釋詁》衆也。《詩·小雅》謀夫孔多。《增韻》不少也。《易·謙卦象傳》君子以裒多益寡。《禮·表記》取數多者,仁也。

勝也。《禮·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註》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史記·高帝紀》臣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刻求也。《左傳·僖七年》後之人將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稱美也。《前漢·袁盎傳》諸公聞之皆多盎。《後漢·馮異傳》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帝以此多之。

戰功曰多,見《周禮·夏官·司勲》。

荒俗呼父爲阿多。《唐書·德宗紀》正元六年,回紇可汗謝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姓。漢多軍,多卯,宋多岳。

梵語吃栗多,華言賤人。底栗多,華言畜生。

樹名。貝多樹,出摩伽陀國,長六七丈,冬不凋,見《酉陽雜俎》。

南印建那補羅國北有多羅樹,株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采用之。見《西域記》。

叶都牢切,音刀。《蘇轍·巫山廟詩》歸來無恙無以報,山下麥熟可作醪。神君尊貴豈待我,再拜長跪神所多。

《詩·魯頌》享以騂犧,是饗是宜,降福旣多。《正字通》朱傳,犧,虛宜虛何二反,宜,牛奇牛多二反,多,章移當何二反。字彙專叶音趨,不知詩有二反也。○按朱子意,若从上虛宜切之犧,牛奇切之宜,則當何切之多宜叶章移切,音貲。若从下多字叶,則犧叶虛何切,音呵,宜叶牛多切,音哦。一在支韻止攝,一在歌韻果攝,《字彙》叶逡須切,音趨,錯入虞韻遇攝,《正字通》譏《字彙》不知二反,殊不知其錯入虞韻,幷不知一反也。《說文》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

【惭】

慚【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集韻》慙,或書作慚。

【逭】

逭【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胡玩切,音換。《說文》逃也。《書·太甲》自作孽,不可逭。

《集韻》古緩切,音舘。《玉篇》迭也,易也,轉也,步也,行也。

【沟】

沟【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篇韻》古侯切,音勾。水聲。(溝)《唐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說文》水瀆,廣四尺,深四尺。《釋名》田閒之水曰溝。溝,搆也。縱橫相交搆也。《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

《爾雅·釋水》水註谷曰溝。

溝池,城塹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汗溝,馬中脊也。《齊民要術》相馬法,汗溝欲其深。

《集韻》古項切,音講。與港同。水分流也。詳港字註。

《韻補》叶斤於切,音居。《焦氏·易林》馬驚破車,王孫墜溝,身死魂去,離其室廬。

【壑】

壑【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4画

《廣韻》呵各切《集韻》《韻會》《正韻》黑各切,。溝也,坑也,谷也,虛也。《詩·大雅》實墉實壑。《張衡·西京賦》谿壑錯繆而盤紆。

海曰大壑,一曰巨壑。《莊子·天地篇》大壑之爲物也,注焉而不滿,酌焉而不竭。

《山海經》有壑山。《又》西海流沙中有國,名壑市。

《集韻》黃郭切,音穫。郝格切,音赫。義,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