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簇菰蒲映蓼花

出自:宋代·林逋《池上作》

拼音:[cù][cù][gū][pú][yìng][liǎo,lù][huā]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簇簇菰蒲映蓼花,水痕天影蘸秋霞。
分明似个屏风上,飞起鵁鶄一道斜。

查看原文

注释

【簇簇】1.一丛丛;一堆堆。 2.丛列成行貌。 3.衣衫鲜明整洁貌。
【菰蒲】1.菰和蒲。 2.借指湖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簇】

簇【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千木切,音鏃。小竹。

千切,音湊。《史記·律書》正月律中泰簇。泰簇者,言萬物簇生也。《註》簇,千豆切《白虎通》簇者,凑也,言萬物始大凑地而出之也。

《玉篇》楚角切。矢金也。

《集韻》測角切,音娕。作餠具。

【菰】

菰【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古胡切。《博雅》菰,蔣也。其米謂之胡。《西京雜記》菰之有米者長安人謂之雕胡,有首者謂之綠節。

地名。《吳志·孫亮傳》諸葛誕別將于菰陂。

借作孤。《漢·校官碑》履菰竹之廉。《集韻》同苽。詳苽字註。

【蒲】

蒲【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薄胡切。水草,可以爲席。《禮·玉藻》連用湯履蒲席。《釋名》蒲,草也。《周禮·天官·醢人》深蒲。《詩·大雅》維筍及蒲。《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蒲。《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靑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周禮·春官》男執蒲璧。《註》或以蒲爲瑑飾。

《禮·明堂位》周以蒲勺。《註》蒲謂合蒲,當刻勺爲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釋名》草圓屋曰蒲。蒲,敷也。

人名。《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地名。《春秋·桓三年》齊侯、衞侯胥命于蒲。

水名。《水經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山名。《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臺名。《述異記》東海上有蒲臺,秦王至此縈蒲繫馬。

姓。《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韻會》通蒱。《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通匍。《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類篇》傍各切。與薄通,蒲姑,地名。《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去聲,蒲萄,果名。《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叶頗五切,音浦。《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叶下戍許。

【映】

映【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於敬切《集韻》《韻會》於慶切《正韻》於命切,英去聲。《說文》明也,隱也。《梁元帝·纂要》日在午曰亭,在未曰映。《潘岳·射雉賦》畏映日之儻朗。

《王羲之·蘭亭詩序》映帶左右。

《廣韻》烏朗切《集韻》倚朗切,音坱。《玉篇》映㬒,不明也。

【蓼】

蓼【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盧鳥切《韻會》朗鳥切,音了。《說文》辛菜。《詩·周頌》予又集于蓼。《本草·釋名》蓼類性皆飛揚,故字从翏,高飛貌。

國名。《左傳·文五年》楚子燮滅蓼。《註》蓼國,今安豐蓼縣。

水名。《水經注》蓼水出襄山蓼谷。

亭名。《水經注》漳水東南過蓼亭。

姓。《潛夫論》莒蓼皆臯陶之後也。

《集韻》魯皓切,音老。摎蓼,搜索也。《張衡·西京賦》摎蓼浶浪。

《唐韻》力竹切,音六。《詩·小雅》蓼蓼者莪。《傳》蓼蓼,長大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力糾切,音鏐。糾蓼,相引也。《大人賦》糾蓼叫奡。

《通鑑》蓼侯孔臧。《史炤·釋文》蓼音六。《胡三省曰》《陸德明·經典釋文》蓼音了,未嘗有六音,史炤誤。《玉篇》又作作。

【花】

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地名。《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