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节馀真祠

出自:宋代·董嗣杲《壬戌闰重九客中写梦》

拼音:[jìng][jié,jiē][yú][zhēn][cí]

平仄:仄平平平平

今日闰月九,重新做重阳。
东篱賸有花,金黄熨晚香。
大江东下处,其地为柴桑。
靖节馀真祠,祠下荆棘荒。
想像义熙年,此老醉花傍。
寄情付傲睨,有句哀三良。
我思前月九,菊蕾初含芳。
萸气却绽烈,登高苦雨妨。
闰延花盛开,东曦荡晴光。
绕径行已匝,倦去憩竹床。
远梦入无何,随云还故乡。
故乡馀故园,境净浩莫量。
仰睇南峰松,俯引北海觞。
小亭俯溪南,溪声流宫商。
两年身不到,此时梦欲狂。
梦归转无益,梦觉生悲伤。
浮生能几度,客久空回肠。
醒来日已午,寻醉歌沧浪。
江鲜可斫鱠,笑引杯行长。
夕晖不相知,眩眼投西冈。
欢情亦云暂,旅困空相望。
月出照瘐楼,思归转徬徨。

查看原文

注释

【靖节】见"靖节征士"。
【真祠】道观。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靖】

靖【戌集中】【青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說文》立淨也。

一曰細貌。

《玉篇》謀也。《書·盤庚》自作弗靖。《傳》靖,謀也。《詩·小雅》靖共爾位。

《周頌》日靖四方。

《廣韻》思也。《揚子·方言》靖,思也。東齊海岱之閒曰靖。

《廣韻》理也。《詩·小雅》俾予靖之。《傳》靖,治也。《左傳·僖九年》君務靖亂,毋勤于行。

《廣韻》和也。《韻會》安也。《詩·周頌》肆其靖之。《傳》靖,和也。《箋》終能和安之。

《諡法》柔德安衆曰靖,恭己鮮言曰靖,寬樂令終曰靖。

姓。《廣韻》齊靖郭君之後。風俗通云:單靖公之後。

通作淸。《書·微子》自靖人自獻于先王。《釋文》靖,馬本作淸。謂潔也。

《韻會》《正韻》疾正切,穽去聲。義同。

《正韻》足也。

【节】

節【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結切,音接。《說文》竹節也。

操也。《左傳·成十五年》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爲君非吾節也。

止也,檢也,制也。《易·頤象》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疏》節,裁節。

《節卦》節亨。苦節不可貞。《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

《說卦傳》節,止也。《書·康誥》節性惟日其邁。《禮·檀弓》品節斯。《註》制斷也。《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左傳·莊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史記·樂書》大禮與天地同節。《正義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貴賤等差異別,是大禮與天地同節。

符節,所以示信。《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註》諸有符節之臣,若爲官行文書而有符,今之印者也。《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註》以王命往來,必有節以爲信。

《秋官》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爲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爲之。《禮·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註》隨事緩急,急則二節,故走。緩則一節,故趨也。《左傳·文十二年》秦西乞術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爲瑞節。《註》節,信也。《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正義曰》旄節者,編旄爲之,以象竹節。

時節。《左傳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啟。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節之日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

人君壽日皆名節,有萬壽節、天中節等名。

地名。《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淀,蓋節之淵。《註》蓋節淵在平原鬲縣北。

貫節,藥草名。

樂器,卽拊也,所以節樂。

諡法,好廉自克曰節。

漢宣帝改元地節。《應劭曰》欲令地得其節。

姓。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

官名。《眞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節。

《集韻》昨結切,音截。《詩·小雅》節彼南山。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叶子計切。《曹植·王霸贊》壯氣凌雲,挺身奮節。所征必拔,謀顯垂惠。

【馀】

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音餘。《說文》語之舒也。《爾雅·釋詁》我也。

四月爲余月。

接余,荇菜也。

《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註》比余,髮之飾也。

姓。由余之後。

《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漢陽厥》褒斜作褒余。

叶演女切,音與。《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與餘同。《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註》余同餘。

【真】

真【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同眞。俗字。(眞)〔古文〕《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

【祠】

祠【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似兹切《集韻》《韻會》《正韻》詳兹切,音詞。祭也。《詩·小雅》禴祠烝嘗。《公羊傳·桓八年》春曰祠。《註》祠,猶食也,猶繼嗣也。春物始生,孝子思親,繼嗣而食之,故曰祠,因以別死生。

報賽也。《周禮·春官》小宗伯禱祠於上下神示。《註》求福曰禱,得求曰祠。

神祠。《史記·封禪書》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云。

廟也。《朱子·家禮》君子將營宮室,先立祠堂於正寢之東。《司馬光·文潞公家廟臣,無敢營宗廟者。漢世多建祠堂於墓所。

生祠。《史記·萬石君傳》慶爲齊相,大治,爲立石相祠。

祠官。《朱子·語錄》王介甫更新法,慮天下議論不合,於是甁爲宮觀祠祿,以待異議之人。

叶祥吏切,音劑。《張衡·東京賦》春秋改節,四時迭代。蒸蒸之心,感物增思。躬追養於廟祧,奉烝嘗與禴祠。代叶地,思叶四。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