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沮不得施

出自:宋代·穆修《丙寅春雨》

拼音:[cuī][jǔ,jù][bù,fǒu][dé,děi,de][shī]

平仄:平仄仄平平

天地开春晖,群阴争闭之。
行行二月路,寒威切人肌。
淫雨恣凌虐,淹旬下无时。
顽云扫复合,直向平地垂。
蒸人共愁歎,万物皆疮痍。
众木有芳华,摧沮不得施
青苞敛绛萼,同向枝上萎。
民麦悲已病,泥中聊参差。
嘉谷失播种,虽晴谅胡为。
蠢彼田中氓,岂惟念身饥。
州县责常赋,嗷嗷诉之谁。
幸不为盗起,多应尽流离。
吁哉致此异,其咎安所尸。
悒悒穷巷士,屏身伏茅茨。
读书抗前古,得失心颇窥。
天理不难究,可以人事知。
且欲上其说,懼非己所宜。
有职彼尚默,未当僭汝卑。
勉汝无妄言,言出祸汝随。
谁识比怀抱,独自空嗟嘻。

查看原文

注释

【摧沮】1.犹沮丧。 2.挫折阻挠。
【不得】1.不能得到;得不到。 2.不能;不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摧】

摧【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昨回切,音漼。讀若罪平聲。《說文》擠也。一曰挏也。一曰折也。

《集韻》《韻會》《正韻》徂回切,音嗺。義同。

沮也。《詩·邶風》室人交徧摧我。《箋》摧者,刺譏之言。

《增韻》挫也,抑也。《史記·季布傳》能摧剛爲柔。

《爾雅·釋詁》摧詹,至也。《揚子·方言》摧詹,楚語。《詩·大雅》先祖于摧。《傳》至也。《疏》先祖之神,於何所至。

滅也。《詩·大雅·朱傳》先祖之祀,將自此而滅也。

《集韻》遵綏切,醉平聲。退也。《易·晉卦》晉如摧如。鄭康成讀。

催內切,音啐。減也。

《集韻》《正韻》寸臥切,音剉。與莝同。斬芻也。《詩·小雅》乘馬在廐,摧之秣之。《箋》摧,今莝字也。

【沮】

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余切,音苴。水名。《說文》水出漢中房陵,東入江。《水經》沮水出東汶陽郡沮陽縣。

《前漢·地理志》武都郡沮縣沮水,出東狼谷。《水經注》沔水一名沮水。

漆沮,二水名。《書·禹貢》漆沮旣從。《詩·大雅》自土沮漆。《水經》漆水出扶風杜陽縣兪山,東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縣北,東入于洛。《十三州志》漆沮,卽洛水也。《詩·地理攷》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東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別。詩漆沮入于渭之上流。書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水經注》肥如縣,故肥子國,有大沮水,小沮水。

沮中,地名。亦作柤。《吳志》赤烏四年,諸葛瑾取柤中。

《廣韻》側魚切《集韻》臻魚切,音菹。姓也。黃帝史官沮誦,三國沮授。

《廣韻》慈呂切《集韻》《韻會》在呂切《正韻》再呂切,音咀。止也,過也,壞也。《詩·小雅》謀猶回遹,何日斯沮。

《禮·儒行》沮之以兵。《註》沮,謂恐怖之也。

敗也。《晉語》衆孰沮之。

沮泄,謂泄漏也。《禮·月令》地氣沮泄,是謂發天地之房。

丘名。《爾雅·釋丘》水出其後曰沮丘。《註》沮,辭與切。

《廣韻》疾與切《集韻》象呂切,音敘。義同。

《集韻》壯所切,音阻。《漢志》沮陽,縣名。在上谷郡。

《廣韻》《集韻》《正韻》將預切,音怚。沮洳,漸濕也。《詩·魏風》彼汾沮洳。《註》沮洳,水浸處,下濕之地。《禮·王制》山川沮澤。《註》沮謂萊沛也。

《集韻》將先切,音箋。涓沮,小流。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得】

得【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施】

施【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詩。《說文》旗貌。齊樂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註》徐鍇曰:旗之逶迤。一曰設也。《書·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詩·邶風》得此戚施《傳》戚施,不能仰者。《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

《詩·王風》將其來施施。《傳》施施,難進之意。《箋》施施,舒行伺閒,獨來見已之貌。《釋文》施如字。《孟子》施施從外來。《趙岐註》施施,猶扁扁,喜悅之貌。《音義》丁如字,張音怡。

《周禮·天官·內宰》施其功事。《註》施,猶賦也。

《禮·祭統》施于蒸彝鼎。《註》施,猶著也。

《晉語》秦人殺冀芮而施之。《註》施,其尸也。

《玉篇》張也。《增韻》用也,加也。

姓。《左傳·桓九年》施父。《註》魯大夫。《禮·雜記》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註》少施氏,魯惠公子,施父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平去通押。

《集韻》《韻會》以豉切,音易。《詩·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傳》施,移也。

《詩·大雅》施于孫子。《箋》施,猶易也,延也。

《儀禮·喪服》絕族無施服。《註》在旁而及曰施。

《集韻》《韻會》屯北邊。《註》施,讀曰弛。弛,解也。

《集韻》余支切,音移。㢮或作施。《史記·衞綰傳》劒人之所施易。《註》施,讀曰移。

《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註》施,矢遺反。索隱曰:施,猶西斜也。

《韻補》叶詩戈切。《漢·高祖戚夫人歌》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