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领州麾过故乡

出自:宋代·滕元发《送程给事知越州》

拼音:[yòu][lǐng][zhōu][huī][guò,guō][gù][xiāng]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又领州麾过故乡,谁怜肚胆异班行。
患销南海城先具,气压胡天国自强。
造膝华褒辉黼黻,跋朝佳句敌琳琅。
圣君求治如星火,休斗新诗恨丈光。

查看原文

注释

【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又】

又【子集下】【又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多,略不過三也。《韻會》偏旁作。

《廣韻》又,猶更也。

《韻補》叶夷益切,音亦。復也。《詩·小雅》人之齊聖,飮酒溫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爾儀,天命不又。富音偪。

【领】

領【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良郢切《集韻》《正韻》里郢切《韻會》里整切,音嶺。《說文》項也。从頁令聲。《釋名》領,頸也。以壅頸也。亦言總領衣體,爲端首也。《詩·小雅》交交桑扈,有鶯其領。《傳》鶯鶯然有文章也。領,頸也。《荀子·勸學篇》若挈裘領。

《廣韻》理也。《韻會》方氏曰:承上令下謂之領。《禮·祭義》先王之敎因而弗改,所以領天下國家也。

《樂記》領父子君臣之節。《註》領,猶理治也。

《仲尼燕居》言游進曰:敢問禮也者,領惡而全好者歟。《註》領,猶治也。

《韻會》統領也。《前漢·魏相傳》總領庶職。

《廣韻》錄也。《劉公幹詩》沈速簿領書。《註》領,錄也。

楚官名。《左傳·昭二十七年》鄢將師爲右領。

晉官名。《晉書·職官志》中領軍將軍,魏官也。

地名。《左傳·昭二十二年》樊頃子奉王以追單子及領。《註》領,周地。《前漢·王子侯表》蒲領侯嘉。

山道,與嶺通。《前漢·嚴助傳》輿轎而踰領。

《正字通》受也。

叶離貞切,音鄰。《韓愈·田氏廟》嶪嶪魏土,嬰兒弄兵。吏戎愁毒,莫保首領。

【州】

州【寅集中】【巛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周。《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廣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雍。《周禮·夏官》九州:揚、荆、豫、靑、兗、雍、幽、冀、幷。《爾雅·釋地》冀、豫、雝、荆、揚、兗、徐、幽、營,九州。《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周禮·地官》五黨爲州。《註》州二千五百家。《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國名。《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傳》淳于公如曹。《註》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括地志》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爲淳于國。

邑名。《左傳·昭三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註》州縣,今屬河內郡。

《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註》楚邑,淮南下蔡縣。

《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註》南郡有州陵縣。

姓。《左傳·襄二十一年》州綽出奔齊。《註》晉大夫。

《爾雅·釋畜》白州驠。《註》州,竅。《疏》謂馬之白尻者也。

與洲通。◎按《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叶專於切,音朱。《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

【麾】

麾【亥集下】【麻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許爲切《集韻》《韻會》《正韻》吁爲切,音撝。《玉篇》旌旗之屬,所以指麾也。《周禮·春官·巾車》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國。《註》大麾,其色黑,夏后氏所建,以四時田獵者也。

或作戲。《史記·項羽本紀》諸侯罷戲下。《註》戲,大將之旗。

與撝同。以手指麾也。《書·牧誓》右秉白旄以麾。《詩·小雅》麾之以肱,畢來旣升。《荀子·成相篇》呂尚招麾殷民懷。《註》招麾,指麾也。

快也。《禮·禮器》祭禮不麾蚤。《註》麾之言快也。祭有常時,不以先時爲快也。

《集韻》呼恚切,音孈。以旌旗示之曰麾。

《集韻》况僞切,音齂。招也。《左傳·隱十三年》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註》麾,招也。

【过】

過【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

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

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

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卦名。易大過,小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

過所也。《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或曰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

國名。《左傳·襄四年》處澆于過。《註》過,國名。東萊掖縣有過鄕。

㵎名。《詩·大雅》溯其過㵎。

姓。《後漢·劉陶傳》過晏之徒。《註》過,姓,過國之後。《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

【故】

故【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暮切,音顧。《說文》使爲之也。《註》徐鍇曰:故使之也。

《廣韻》事也。《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疏》故,謂事也。

《廣韻》舊也。《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二曰敬故。《註》不慢舊也。

《書·大禹謨》。

《禮·曲禮·疏》故者,承上起下之語。

《禮·檀弓》非有大故,不宿於外。《註》大故,謂喪憂。

《前漢·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註》師古曰: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眞。

《前漢·蘇武傳》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註》師古曰:物故,謂死也。言其同於鬼物而故也。

《荀子·王霸篇》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詐故。《註》故,巧也。

《韻補》叶攻乎切,辜也。《賈誼·弔屈原文》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按《史記》故作辜。

叶果五切。《東方朔·客難》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戸,使蘇秦,張儀與僕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說文》从攴作故。故字原从攴作。

【乡】

鄕【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香。《釋名》鄕,向也,衆所向也。《廣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前漢·食貨志》五家爲鄰,五鄰爲里,四里爲族,五族爲黨,五黨爲州,五州爲鄕,是萬二千五百戸也。

上聲。《韻會》《正韻》許兩切,與響同。《前漢·董仲舒傳》如影鄕之應形聲。

《字彙補》與饗通。《前漢·文帝紀》尃鄕獨美其福。

去聲。《集韻》《正韻》許亮切。與嚮同。《禮·曲禮》則必鄕長者所視。《又》請席何鄕。

《爾雅·釋宮》兩階閒謂之鄕。《註》人君南鄕當階閒。

窻牖名。《禮·明堂位》刮楹達鄕。《疏》每室四戸八窻,窻戸皆相對。

《儀禮·士虞禮》祝從啓牖鄕如初。《註》鄕,牖一名也。《疏》北牖名鄕,鄕亦是牖,故云一名也。

《正字通》昔也,曩也。往者在前,來者從後,故往者謂之鄕者,往日謂之鄕日。《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姓。《集韻》通作向。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