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雍孙曾尚典刑

出自:宋代·魏了翁《用蒋成甫韵贺虞退夫生子且以相名之》

拼音:[qín][yōng][sūn,xùn][zēng,céng][shàng][diǎn][xíng]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秦雍孙曾尚典刑,只将一念答天明。
震雷殷地勾萌达,解雨鸣春涧谷声。
阶玉正看联羯末,籯金安足拟贤成。
相门为我成宅相,我俗将儿以相名。

查看原文

注释

【秦雍】古秦地。指今陕西西安一带。
【孙曾】孙子和曾孙,泛指后代。
【典刑】1.常刑。 2.见"典型"。 3.掌管刑法。 4.正法。 5.指受刑法。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秦】

秦【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螓。國名。《說文》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詩·秦風·車鄰註》秦,隴西谷名。在雍州鳥鼠山之東北。《疏》今秦亭,秦谷也。《韻會》春秋秦國,漢置天水郡,後魏改秦州。《釋名》秦,津也。其地沃衍有津潤也。

三秦。《史記·項羽紀》三分關中,王秦降將,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爲三秦。

大秦國。《後漢·西域傳》大秦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

姓。秦自顓頊後,子嬰旣滅,支庶以爲秦氏。

《說文》一曰秦,禾名。

叶慈良切,音牆。《易林》玉璧琮璋,執贄是王。百里寧越,應聘齊秦。

【雍】

雍【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廱。《玉篇》和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

《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

水名。《水經》四方有水曰雍。

縣名。《前漢·地理志》漁陽郡雍奴縣。

《前漢·中山靖王傳》雍門子壹微吟。《註》張晏曰:齊之賢者,居雍門,因以爲號。蘇林曰:六國時人,名周。

《廣韻》姓也。祭仲壻雍糾。見《左傳·桓十五年》。

《集韻》通作雝。《班固·兩都賦》乃流辟雍。○按禮王製作辟雝。

《集韻》委勇切,音壅。《周禮·秋官·司寇》雍氏。《註》謂隄防止水者也。《釋文》雍,於勇反。

《集韻》祐也。《揚雄·甘泉賦》雍神休。《註》晉灼曰:雍,祐也。師古曰:雍,聚也。雍讀曰擁。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用切,音㙲。《廣韻》九州名。雍,擁也。東崤,西漢,南裔,北居庸,四山之所擁翳也。《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釋文》雍,於用切。○按爾雅釋地作雝。

《韻會》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註》雍國,在河內山陽縣。《釋文》雍,於用反。

《廣韻》姓也。《韻會》文王子雍伯之後。

【孙】

孫【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思䰟切《韻會》《正韻》蘇昆切,音飱。《說文》子之子也。从子从系。系,續也,言順續先祖之後也。《爾雅·釋親》子之子爲孫,孫之子爲曾孫。《朱子曰》曾,重也,自曾孫以至於無窮,皆得稱之也。

凡臨祭祀,內事曰孝孫,外事曰曾孫。《詩·小雅》神保是饗,孝孫有慶。《書·武成》告於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

物再生亦曰孫。《周禮·春官·大司樂》孫竹之管。《註》竹枝根之末生者。

《番禺志》稻再生曰稻孫。

織女曰天孫。《前漢·天文志》織女,天帝孫也。

《博物志》岱嶽亦名天孫。

靑海旁馬多龍種,曰龍孫。

矢名。《晉語》申孫之矢。

烏孫,西戎國名。

姓。

公孫,長孫,王孫,俱複姓。《廣韻》衞公子,惠孫曾耳之後,因氏焉。

《集韻》蘇困切,音巽。與遜同。《論語》孫以出之。《禮·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註》猶恭順也。

遁也。《春秋·莊元年》三月,夫人孫于齊。《閔二年》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

叶荀緣切,音宣。《趙壹窮鳥賦》天乎祚賢,歸賢永年。且公且侯,子子孫孫。

【曾】

曾【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詩·大雅》曾莫惠我師。《論語》曾是以爲孝乎。《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廣韻》經也。《增韻》嘗也。《韻會》乃也,則也。

與層通。《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文選》作層城。

《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音增。《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註》曾,猶重也。

《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註》曾臣,猶末臣。《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之意耳。

《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註》曾,舉也。

與橧同。《禮·禮運》夏則居橧巢。《釋文》橧,本又作曾。

與增同。《孟子》曾益其所不能。《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姓。《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無音,止當音增。《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尚】

儻【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20画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湯上聲。倜儻,卓異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註》豁達也。

《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迭迭。《註》儻儻,猶儃儃。

或然之辭。儵忽不可期也。《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註》儻,苟也。

《韻會》通作黨。《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揚雄傳》黨鬼神可也。本作儻。俗作倘。

【典】

典【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掌建邦之三典。《疏》常經卽是法式。

《周語》召公曰:瞽獻典。《註》典,樂典也。

典守,猶主也。《周禮·春官》典同。《又》典瑞。《戰國策》我典主東地。《註》典猶職典也。

姓。《魏志》有典韋。

《集韻》《韻會》《正韻》徒典切,音殄。《正韻》堅潤貌。《周禮·冬官考工記》是故輈欲頎典。《註》頎讀爲懇。典,堅韌貌。《韻會》一曰車轅束。

【刑】

㓝【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