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裂却石麒麟

出自:明代·徐渭《寄郦绩溪仲玉为钱氏门人》

拼音:[yī][kū][liè,liě][què][shí,dàn][qí][lín]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绩溪县亦神州赤,闻君作簿无鱼食。
谁能嚼肉过屠门,瘦杀鸾栖一枝棘。
近来二哥自县来,览君诗帙羡君裁。
高情欲并崔松馆,别体尤工汉柏台。
文成一线今将断,钱翁老死寒灰散。
十年半夜急传灯,西来衣钵君应管。
莫言小釜烹鲜鱼,莫言牛刀割只鸡。
真儒不拣啼儿抱,主簿同安是阿谁。去年别君天真馆,我
犹缚翅君飞远。
只今缚解翅不长,无由一奋来溪畔。
司马功高旧主人,君真父母匪邦邻。
坟头松丱今何似,匣里弓刀暗却尘。
由来壮士悲罗雀,我亦因之感死<夋免>。
今来已是十余春,金钱银钱不一缗。
我复何辞公不嗔,会须上冢拊愁云。
一哭裂却石麒麟,下来与君谈苦辛。

查看原文

注释

【麒麟】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 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 3.见"麒麟阁"。 4.见"麒麟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哭】

哭【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空谷切,音㲄。《說文》哀聲也。从吅,獄省聲。《徐鍇曰》哭聲繁,故从二口。大聲曰哭,細聲有涕曰泣。《玉篇》哀之發聲。《禮·檀弓》歌于斯,哭于斯。

【裂】

裂【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良辥切《集韻》力蘖切《韻會》力辥切,音列。《說文》繒餘。《徐曰》裁剪之餘也。

《廣韻》襞裂,破也。《禮·內則》衣裳䘺裂,紉箴請補綴。《晏子·雜下篇》女子而男其飾者,裂其衣,斷其帶。

滅裂。《莊子·則陽篇》治民焉,勿滅裂。

《韻會》力制切,音例。與厲通。《禮·內則註》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繒,有緣飾之,則是鞶裂與。《疏》案傳作鞶厲,古時通爲一字。

人名。《春秋·隱二年》紀裂繻來逆女。《說文》作。

【却】

卻【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

《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而退之也。

《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

訛作㕁。

【石】

石【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

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量名。十斗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衡名。百二十斤爲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姓。《左傳》衞大夫石碏。

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叶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叶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叶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麒】

麒【亥集下】【鹿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說文》仁獸也。麕身牛尾,一角。張揖云:牡曰麒,牝曰麟。郭璞曰:麒似麟而無角。

【麟】

麟【亥集下】【鹿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珍切,音鄰。《說文》大麚也。麕身牛尾,狼額馬蹄,五彩腹下黃,高丈二。《玉篇》仁獸也。《詩·周南》麟之趾。《傳》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也。《箋》麟角末有肉,示有武不用。《大戴禮》毛蟲三百六十,麟爲之長。《禮·禮運》麟以爲畜,故獸不狘。《註》狘,驚走也。

州名。漢五原,河西二地,唐置麟州。

《十洲記》鳳麟州有集弦膠。

與燐通。光明也。《揚雄·劇秦美新文》炳炳麟麟。

叶陵延切,音連。《韓愈·雜詩》指摘相告語,雖還今誰親。翩然下大荒,被髮騎麒麟。親叶音千。此詩終篇皆先韻。○按經傳皆作麟字。《爾雅》《公羊》《京房易傳》皆作麐。《說文》麐,牝麒也。麟,大牝鹿也。據此,則麐與麟有分。《爾雅註疏》幷州界有麟,大如鹿,非瑞麟也。故司馬相如賦曰:射糜脚麟,謂此麟也。《爾雅》麠大麃牛尾一角,註云:謂之麟者,此是也。然麟麐二字,今俱通用。互詳麐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