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相投律呼吕

出自:宋代·晁补之《和颜随饮酒》

拼音:[kāi][kǒu][xiāng,xiàng][tóu][lǜ][hū][lǚ]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樊山夜涨河鸣鼓,奎火占中知溽暑。
颜阖居邻胡子都,共喜夏麋登宴俎。
参军河北主簿南,骑马相逢不相语。
市西老屋断人居,自觉天风生广宇。
青菅席坐土阶湿,黄绠汲泉砖井古。
翩翩后至王将军,开口相投律呼吕
丈夫得意吐然诺,杯酒形骸安足数。
露顶张颠且勿帻,起舞我能先众客。
二豪礼法空是非,一斗三杯眼方白。
中虚呕冷腹横緪,汗如槁壤朝阳蒸。
咈然烦厌暂莫遏,饮蛇不省疑吞绳。
豨苓卷桂导停饮,两日不咀公厨冰。
长篇忽听凤皇曲,却似半岭逢孙登。
君家铛勺还应洗,须我下床仍食美。
西池何似汉江长,谁使蒲萄变新泚。
醉捉蟹螯挛五指,吏部拍浮非在水。
抱琴宁复待招邀,昨夜雨凉孤兴起。
金丹定有换肠药,不用俗医论表里。

查看原文

注释

【开口】1.张开嘴说话:没等我~,他就抢先替我说了。 2.开刃儿。
【相投】1.彼此合得来。 2.投靠;投奔。 3.求托。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开】

開【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侅。《說文》張也。《廣韻》解也。《韻會》啟也。《爾雅·釋言》闢也。

《五音集韻》通也。《易·乾卦疏》亨通也。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

發也。《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開而勿達。《註》開謂發頭角。《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

釋也。《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韻會》條也。

始也。《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註》開、發,皆始也。《禮·檀弓》曩者爾心或開予。《註》開,謂諫爭有所發起。

星名。《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註》春秋運斗極云:斗第六開陽。

《集韻》州名。本漢朐䏰縣地,後魏置開州鎭。

縣名。《史記·高祖紀》與偕攻開封。

《功臣年表》開封侯陶舍。《註》縣名。屬河南。

《集韻》人名。《左傳·襄二十三年》曹開御戎。《註》齊臣。

《韻會》姓也。

《集韻》通作闓。詳闓字註。

《集韻》輕煙切,音牽。山名。在雍州。通作汧。

《韻補》叶音虧。《謝惠連·擣衣篇》盈篋自余手,幽緘君開。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叶音欺。《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華闕雙邈,重門洞開。

【口】

口【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上聲。《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易·頤卦》自求口食。《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戸口。《孟子》數口之家。《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姓。《唐韻》今同州有之。《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古口,複姓。《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壺口,山名。《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谷口,地名。《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列口,縣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韻補》苦動切,音孔。《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叶康杜切,音苦。《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叶恪侯切,音彄。《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相】

相【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說文》省視也。

《廣韻》共也。《正韻》交相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質也。《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相思,木名。《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唐韻》《正韻》息亮切,襄去聲。《爾雅·釋詁》視也。《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集韻》助也。《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爾雅·釋詁》導也。

勴也。《註》謂贊勉。《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增韻》。

《廣韻》扶也。《禮·禮器》樂有相步。《註》扶工也。

《小爾雅》治也。《左傳·昭九年》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選擇也。《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送杵聲。《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相術。《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月名。《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官名。《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計相。《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註》專主計籍。

內相。《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家相。《禮·曲禮》士不名家相。《註》主知家務者。

《周禮·春官》有馮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樂器。《禮·樂記》治亂以相。《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星名。《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太史祥風,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藥名。《本草綱目》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地名。《商書序》河稟甲居相。《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姓。《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後秦》相雲。《北齊》相願。

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字彙補》音禳。《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爲二,非。

【投】

投【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頭。《說文》擿也。○按擿,卽擲也。《廣韻》棄也。《禮·曲禮》無投與狗骨。《疏》投,致也。棄其骨與犬也。

贈也。《詩·衞風》投我以木瓜。

《增韻》納也。《禮·樂記》投殷之後於宋。《註》舉徙之詞也。

適也,託也。《後漢·張儉傳》儉得亡命,望門投止。

掩也。《詩·小雅》相彼投兔,尚或先之。《箋》視彼人將掩兔,尚有先驅走之者。

姓。周郇伯之後。桓王伐鄭,投先驅以策。其後氏焉。漢有光祿投調。

《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句讀之讀通作投。《馬融·長笛賦》聆曲引者,觀法於節奏,察度於句投。

與逗同。止也。

物相逗合也。《杜甫詩》遠投錦江波。

酒再釀曰酘。亦通作投。《字林》重醞也。《梁元帝·樂府》宜城投酒今行熟。

【律】

律【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呂戌切《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日如其曆。《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又用玉。漢末以銅爲之。《書·舜典》同律度量衡。《禮·王制》考時月,定日同律。

《爾雅·釋詁》法也。

常也。《註》謂常法。《正韻》律呂萬法所出,故法令謂之律。《管子·七臣七主篇》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釋名》律,累也。累人心,使不得放肆也。《左傳·桓二年》百官於是乎咸懼,而不敢易紀律。

軍法曰律。《易·師卦》師出以律。

法志》秦漢舊律起自李悝。悝著網捕二篇,雜律一篇。

以其律具其加減,是故所著六篇而已。

爵命之等曰律。《禮·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疏》律卽上公九命,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之等,是也。

《爾雅·釋言》述也。《禮·中庸》上律天時。

《爾雅·釋言》銓也。所以銓量輕重。

理髮曰律。《荀子·禮論篇》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註》律,理髮也。

詩律。《杜甫·遣悶詩》晚節漸於詩律細。

戒律。《佛國記》法顯慨律藏殘缺,於是以弘始二年至天竺,尋求戒律。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斛律,耶律,複姓。《姓譜》斛律,代人,世爲部落統軍,號斛律部,因氏焉。耶律,遼之後。

《韻補》與嵂通。《詩·小雅》南山律律。《司馬相如·大人賦》徑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呼】

呼【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虍。《說文》外息也。《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

《廣韻》喚也。

《集韻》嗚呼,歎辭。《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

通作乎。《詩·大雅》於乎小子。

通作虖。《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

姓。《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前漢·匈奴傳》呼衍氏。《註》師古曰:卽今鮮姓呼延者是也。

呼沱,水名。《戰國策》南有呼沱易水。

草名。《爾雅·釋草》蓫薚,馬尾。《疏》蔏,一名夜呼。

《集韻》虛交切,音虓。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或作嚆嘮。

《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註》呼,虛憊聲。《釋文》音虛,吹氣聲也。

《廣韻》《集韻》《正韻》荒故切,音戽。《廣韻》本作謼。號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釋文》呼,火胡反。

火故反。《禮·曲禮》城上不呼。《釋文》呼,火故反。

《集韻》許箇切,音。《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註》呼,發聲也。《釋文》呼,好賀反。

《集韻》虛訝切,音嚇。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

【吕】

呂【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惟呂命。《傳》言呂侯見命爲卿。《鄭語》南有荆蠻申呂。《註》申呂,姜姓。《後漢·郡國志》汝南郡新蔡有大呂亭。《註》故呂侯國。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呂侯,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爲侯。《註》周及呂皆國名。濟隂有呂都縣。見《前漢·地理志》。

縣名,屬楚國。亦見《前漢·地理志》。

姓。《廣韻》太嶽封呂侯,後因爲氏。

六呂,隂律也。《周禮·春官·大司樂》奏黃鐘,歌大呂,奏姑洗,歌南呂,奏夷則,歌小呂。《註》小呂一名中呂。

《大師》隂聲,大呂應鐘,南呂函鐘,小呂夾鐘。《前漢·律歷志》隂六爲呂,呂以旅陽宣氣。

大呂,旅也,言隂大旅助黃鐘宣氣,而牙物也。

鐘名。《戰國策》大呂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註》大呂,齊鐘名。《晏子·諫篇》景公泰呂成。《史記·平原君傳》使趙重于九鼎大呂。《註》正義曰:大呂,周廟大鐘。

《揚子·方言》矤呂,長也,東齊曰矤,宋魯曰呂。

《逸周書》擊之以輕呂。《註》劒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