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作栏功虽切

出自:宋代·苏辙《张安道尚书生日》

拼音:[chì][sōng][zuò][lán][gōng][suī][qiē,qiè]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平

出入三朝望愈尊,淮阳退卧避喧烦。
崇高历遍知皆安,风俗频迁气独存。
世事直须劳旧德,归心那复厌名藩。
赤松作栏功虽切,白发忧时义所敦。
仁比高山年自保,秋逢生日喜盈门。
知公知命身无祷,聊为生灵举寿樽。

查看原文

注释

【赤松】1.即赤松子。(1)《楚辞.远游》:"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赤松得之,与天地统。"汉王充《论衡.无形》:"赤松﹑王乔,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赤松子"。(2)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王琦注引《太平寰宇记》:"金华县有赤松涧,赤松子游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又引《浙江通志》:"金华县北有赤松山,相传黄初平叱石成羊处。初平号赤松,故山以是名。"参见"赤松子"。 2.亦作"赤诵"。复姓。 3.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赤】

赤【酉集中】【赤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昌石切,音尺。《說文》南方色也。《玉篇》朱色也。《易·說卦》乾爲大赤。《疏》取其盛陽之色也。《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疏》天子社廣五丈,東方靑,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黃土。《禮·曲禮》周人尚赤。《註》以建子之月爲正,物萌色赤。

《書·康誥》若保赤子。《疏》子生而赤色,故言赤子。

《前漢·五行志》赤地千里。《註》空盡無物曰赤。

《韻會》裸裎曰赤體,見肉色也。

《史記·孟子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韻會》赤縣,謂畿縣也。《晉書·成公綏傳》赤縣據於辰巳。

水名。《莊子·天地篇》黃帝遊乎赤水之北。《博雅》崑崙虛,赤水出其東南陬。

六赤。《正字通》今骰子別名。《李洞·贈李郞中詩》微黃喜兆莊周夢,六赤重新擲印成。

姓。《呂氏春秋》赤冀作臼。《列仙傳》赤斧,巴人。

《集韻》七迹切,音戚。《周禮·秋官》赤犮氏。《註》赤犮,猶言捇拔也。《疏》捇拔,除去之也。

《韻補》叶敕略切。《郭璞·猙贊》章義之山,奇怪所宅。有獸似豹,厥色惟赤。宅,徒洛切。《說文》作。

【松】

松【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㮤梥庺《唐韻》詳容切《集韻》思恭切《正韻》息中切,音淞。木也。《字說》松,百木之長,猶公,故字从公。《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史記·龜筴傳》千歲之松,上有兔絲,下有茯苓。《摭遺》吳鄧夫人傷臉,以琥珀屑滅痕。《註》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

甘松,香草名。《廣志》細葉,蔓生,可合諸香。

長松。《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風。

州名。《韻會》本河關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

江名。松江,《禹貢》三江之一。或作淞。

【作】

作【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胙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汨作,逸書篇名。

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栏】

欄【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7画

《唐韻》落干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干切,音攔。《玉篇》木欄也。謂階際木句欄。《段國沙州記》吐谷渾於河上作橋,句欄甚嚴飾。句欄之名始此。

牛圈曰欄,與蘭通。《前漢·王莽傳》與牛馬同蘭。

與闌通。《開元遺事》沉香亭牡丹,以百寶爲闌。

《集韻》郞甸切,音練。木名。《周禮·冬官考工記》㡛氏湅帛,以欄爲灰。《鄭註》以欄木之灰漸釋其帛也。

《集韻》來圈切,音攣。木名。

【功】

功【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公。《說文》以勞定國曰功。从力,工聲。《廣韻》功績也。《書·禹謨》九功惟敘。

自以爲功曰功之。《史記·信陵君傳》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爲公子不取也。

功,毛詩作公。《詩·小雅》以奏膚公。《註》功也。

《韻會》大功,小功,喪服名。謂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紅。史記漢書,大功小功,作大紅小紅。

《廣韻》漢複姓。《何氏姓苑》漢營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爲氏。

《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信直退而毀敗兮,虛僞進而得當。追悔過之無及兮,豈盡忠而有功。

叶居銀切,音巾。《司馬相如·子虛賦》騖于鹽浦,割鮮染輪。射中獲多,矜而自功。

【虽】

雖【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

《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

《玉篇》推也。

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

《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

【切】

切【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千結切,音竊。《說文》刌也。从刀,七聲。《廣韻》割也,刻也。《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註》治骨器。《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

迫也,急也。《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

愨實也。《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

《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註》師古曰:切,要也。

《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註》切,按也。

《韻會》譏切也,剴切也。

《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

《前漢·外戚傳》切皆銅沓,冒黃金塗。《註》師古曰:切,門限也。音千結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計切,音砌。衆也。

一切,大凡也。《前漢·平帝紀》一切滿秩如眞。《註》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

《韻補》砌或作切。《張衡·西京賦》設切厓隒。李善註:古字通。

叶音刺,與刺通。《儀禮註》采時世之詩爲樂歌,所以通情相風切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