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簟轻轻卷

出自:宋代·仇远《移床诗》

拼音:[guān,guǎn,wǎn][diàn][qīng][qīng][juàn,juǎn]

平仄:平仄平平仄

莞簟轻轻卷,藤床故故移。
暑尘无避处,客舍有凉时。
开帐迎风易,钩帘看雨宜。
绿阴更清绝,旧竹长新枝。

查看原文

注释

【莞簟】1.蒲席与竹席。《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郑玄笺:"莞,小蒲之席也。竹苇曰簟。"《礼记.礼器》:"莞簟之安,而稾鞂之设。"唐王维《苦热》诗:"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古时以蒲席铺垫于竹席下,较安适,因以"莞簟"为安乐之意。 2.《诗.小雅.斯干》有"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生男子……载弄之璋"及"乃生女子……载弄之瓦"诸语,后因以"莞簟"为生儿育女之吉兆。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莞】

莞【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胡官切,音桓。《說文》草也,可爲席。《詩·小雅》下莞上簟。《箋》小蒲之席也。《爾雅·釋草》莞,苻蘺。《註》白蒲,一名苻蘺,楚謂之莞蒲。《禮·禮器》莞簟之安而藁鞂之設。《前漢·東方朔傳》莞蒲爲席。《註》莞,今謂之蔥蒲。

姓。《晉書·武帝紀》吳將莞恭。

《集韻》沽還切,音關。義同。

古丸切,音官。《韻會》亦莞蒲也。

東莞,地名。《史記註》東莞在琅邪。《綱目集覽》今沂州沂水縣,古東莞也。《方輿勝覽》廣州路有東莞縣。

谷名。《水經注》高都縣有莞谷。

戸板切,音皖。《論語》夫子莞爾而笑。《何晏註》莞爾,小笑貌。

《韻補》圭園切。《韓愈詩》欲不出納,以堙其源。空堂幽幽,有秸有莞。《六書故》作。

【簟】

簟【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徒玷切《集韻》《韻會》《正韻》徒點切,音扂。竹名。《南越志》博羅縣東洲足簟竹銘曰:簟竹旣大,薄且空中,節長一丈,其長如松。《贊寧·筍譜》簟竹,長二丈猶爲筍,可食。

《集韻》徒念切,音磹。《說文》竹席也。《釋名》簟,簟也,布之簟簟然平正也。《揚子·方言》宋謂之笙,關西謂之簟。《詩·齊風》簟茀朱鞹。《傳》方文席也。

《小雅》下莞上簟。《箋》竹葦曰簟。《禮·禮器》莞簟之安,而稾鞂之設。《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註》桃笙,桃枝簟。吳人謂簟爲笙。

象牙以爲簟。

叶徒錦切《詩·小雅》下莞上簟,乃安斯寢。《朱傳》簟,徒檢、徒錦二反。寢,于檢、于錦二反。

【轻】

輕【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卿。《說文》輕車也。《廣韻》重之對也。

去聲。《廣韻》虛正切《集韻》《韻會》牽正切《正韻》丘正切,音慶。《集韻》疾也。《左傳·桓十二年》絞小而輕,輕則寡謀。

《僖三十三年》秦師輕而無禮。

【卷】

卷【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音眷。《說文》厀曲也。

書卷。《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增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

《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眷上聲。《廣韻》舒卷之卷。《韻會》或作捲。

卷耳,艸名。《詩·周南》采采卷耳。

卷舌,星名。《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音權。《集韻》曲也。《詩·大雅》有卷者阿。

《中庸》一卷,石之多。《註》猶區也。

《韻會》大卷,黃帝樂名。《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

通作惓。《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集韻》《韻會》《正韻》驅圓切,音㒽。《集韻》縣名,在河南。《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集韻》一曰冠武。

《正韻》古本切,音袞。《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