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谏未终先窜逐

出自:宋代·陈洙《寄唐子方殿院》

拼音:[sān][jiàn][wèi][zhōng][xiān][cuàn][zhú]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子方簪笔侍丹墀,忧国忘家世所知。
三谏未终先窜逐,一身虽贱系安危。
火中圭璧含真彩,雪外杉松挺直枝。
荆楚秋风共谁语,劝君频访贾生祠。

查看原文

注释

【三谏】1.三次劝谏。见"三谏之义"。 2.三个谏官。指宋代吴昌裔﹑徐清叟﹑杜范。 3.三个谏官。 4.三个谏官。指明代吴之佳﹑叶初春﹑张栋。见《明史.吴之佳传》。
【窜逐】放逐;流放。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谏】

諫【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於君。《白虎通》閒也,因也,更也。是非相閒,革更其行也。《詩·衞風·淇奧序疏》干也。干君之意而告之。《廣雅》正也。《廣韻》諫諍,直言以悟人也。《書·說命》后從諫則聖。《禮·曲禮》爲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隨之。《前漢·賈山傳》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舊唐書·職官志》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諫,四曰致諫,五曰直諫。

官名。《周禮·地官》有司諫。《註》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後漢·百官志註》胡廣曰: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爲光祿大夫。世祖中興,以爲諫議大夫。

鳥名。《說苑·辨物篇》東方有鳥,名諫珂,文身而朱足,憎鳥而愛狐。

果名。《本草綱目》橄欖,一名諫果,出《農書》。

姓。《風俗通》漢有治書侍史諫忠。

《集韻》居顏切,㵎平聲。《類篇》諍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與讕同。

叶古限切,音。《詩·大雅》王欲玉女,是用大諫。叶上反。

叶經切,音見。《卻正·釋譏》譬逌人之有采於市閭,游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諫。《註》畔音弁。《俗書證誤》从東,非。諌dǒng,多言也。。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终】

終【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螽。《說文》絿絲也。

《玉篇》極也,窮也。《集韻》一曰盡也。《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書·仲虺之誥》愼厥終,惟其始。《詩·大雅》高朗令終。

《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疏》歸其餘,分置于終末。言於終末乃置閏也。

《左傳·襄九年》十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

《爾雅·釋天》月在壬曰終。

《前漢·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

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終葵氏。《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終黎氏。《前漢·終軍傳》終軍,字子雲,濟南人也。

《韻補》叶諸仍切。《周易·坤·文言》以終叶成。

《韻補》叶諸良切。《陳琳·迷迭香賦》竭歡慶於夙夜兮,雖幽翳而彌彰。事罔隆而不殺兮,亦無始而不終。

【先】

先【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蘇前切《集韻》《韻會》蕭前切,霰平聲。《說文》先,前進也。从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孝經·感應章》必有先也。《老子·道德經》象帝之先。

祖父已歾曰先。《司馬遷·報任安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姓。《韻會》晉有先軫。

《韻會》凡在前者謂之先,則平聲。先而導前與當後而先之,則去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先見切,音霰。《增韻》先之也。《正韻》相導前後曰先後。《周禮·夏官·大司馬》以先愷樂,獻于社。《註》先猶導也。《史記·酈食其傳》沛公吾所願從游,莫爲我先。

先事而爲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違。《禮·月令》先立春三日。

當後而前曰先。《左傳·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長者。《老子·道德經》先天地生。

《廣韻》娣姒曰先後。《前漢·郊祀志》神君者,長陵女子。以乳死,見神于先後宛若。《註》孟康曰:兄弟妻相謂先後。師古曰:古謂之娣姒,今關中俗呼爲先後,吳楚呼之爲妯娌。

《韻會》《正韻》蘇典切,音跣。《越語》句踐親爲夫差先馬。《韻會》前漢太子,太傅少傅屬官有先馬。後漢職如謁者,太子出,則當直者前驅導威儀也。或作洗。

【窜】

竄【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于戎翟之閒。《前漢·蒯通傳》奉頭䑕竄。

《廣韻》放也,誅也。《書·舜典》竄三苗于三危。

藏也,隱也。《賈誼·弔屈原文》鸞鳳伏竄兮,鴟鴞翱翔。《晉語》可以竄惡。《註》隱也。

《爾雅·釋詁》竄,微也。《疏》竄行之微也。《晉語》敏能竄謀。《註》微也。

《史記·倉公傳》卽竄以藥,旋下病已。《註》竄,以藥薰之也。

改易也。《韓愈詩》漬墨竄古史。

《廣東新語》增城謂屋曰竄。

《集韻》七丸切,爨平聲。入穴也。

《韻會小補》誘人爲惡曰竄。俗曰攛掇。

叶倉甸切,音茜。《蘇轍·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以變。遙想彼中人,狀類麖鹿竄。

《集韻》《韻會》取外切,音襊。亦逃也。

【逐】

逐【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逐之。

《隱十一年》子都拔戟以逐之。

《廣韻》驅也。《正韻》斥也,放也。《史記·李斯傳》非秦者去,爲客者逐。

《管仲傳》三仕三見逐。

《玉篇》競也。《左傳·昭元年》自無令王諸侯逐進。《後漢·趙壹傳》捷懾逐物,日富月昌。

《正韻》逐逐,篤實也。

馳貌。《易·頤卦》其欲逐逐。

日逐,地名。《前漢·宣帝紀》迎日逐,破車師。

《集韻》《韻會》亭歷切,音迪。《易》其欲逐逐。《蘇林》音迪。

《字彙補》同門切。與豚同。《山海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

《集韻》直祐切,音胄。奔也。《山海經》夸父與日逐。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