岧峣去天咫

出自:明代·姚道衍《上方》

拼音:[tiáo][yáo][qù][tiān][zhǐ]

平仄:平平仄平仄

莲宫据山椒,岧峣去天咫
风香花雨新,僧行白云里。
幽沉树乐静,萧散烟钟起。
人登石路迷,依依缘涧水。

查看原文

注释

【岧峣】见"岧嶤"。
【天咫】1.《国语.楚语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则?"韦昭注:"咫﹐言少也﹐此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因以指天道。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有《天咫》篇﹐叙天文异事。 2.《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杜预注:"言天鉴察不远﹐威严常在颜面之前。八寸曰咫。"后因以"天咫"为帝王所居之地。如震钧撰有《天咫偶闻》﹐述有关北京之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岧】

岧【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徒聊切《集韻》田聊切,,山形。

【峣】

嶢【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古僚切《廣韻》五聊切《集韻》《韻會》倪幺切,音堯。《說文》嶕嶢,山高貌。《前漢·揚雄傳》泰山之高嶕嶢。《註》高也。音樵堯。

《集韻》亦作嶤。《何晏·景福殿賦》岧嶤岑立。

【去】

去【子集下】【厶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丘據切,墟去聲。《說文》人相違也。《廣韻》離也。《增韻》來去,離去,去就之去。《玉篇》行也。《史記·莊助傳》汲黯招之不來,麾之不去。

棄也。《後漢·申屠剛傳》愚聞人所歸者,天所與。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唐韻》羌舉切《集韻》《韻會》口舉切《正韻》丘舉切,墟上聲。《集韻》徹也。

藏也。《前漢·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註》去,收藏也。

《集韻》或作弆。《前漢·遵傳》遵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弆以爲榮。《註》弆,亦藏也。

《韻會》《正韻》丘於切,音墟。疾走。《正字通》同驅。《詩·小雅》鳥鼠攸去,君子攸芋。《左傳·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之,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咫】

咫【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周制,寸尺咫尋,皆以人之體爲法。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周尺也。《左傳·僖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晉語》文公學讀書於臼季,三日,曰:吾不能行也,咫聞則多矣。《註》咫,咫尺閒也。《魯語》肅愼氏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

《楚語》是知天咫,安知民則。《註》咫言少也,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

《酉陽雜俎》書目有天咫。《集韻》或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