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里入葱蒨

出自:宋代·文同《晓入东谷》

拼音:[shù,shǔ,shuò][lǐ][rù][cōng][qiàn]

平仄:仄仄仄平仄

振缨效王官,释耒去乡县。
十年始还此,景物觉尽变。
东谷素所爱,乍到若创见。
烟云引晨策,数里入葱蒨
明霞照溪口,花草露初泫。
长松盘高岗,竦竦擢秀干。
垂阴杂群木,上欲接霄汉。
柔萝互钩锁,揽地走荒蔓。
修篁揭其间,万个挺若箭。
登临怆旧历,眺听悦新玩。
读书破茅庐,径彴已漂断。
唯余舍南水,尚吐石窦油。
潺潺落危壑,衮衮引飞练。
临流濯尘襟,照影实觌面。
功名竟何所,旅迹转孤贱。
引手谢猿鹤,深惭尔惊怨。

查看原文

注释

【葱蒨】1.亦作"葱蒨"。 2.草木青翠茂盛貌。 3.青绿色。 4.华美,艳丽。 5.比喻才华横溢。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数】

數【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音籔。《說文》計也。《易·說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

《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註》責數其罪。

《集韻》阻切,音所。義同。

《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禮命之多少。

《繫辭》極數知來之謂占。《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曆數在汝躬。《疏》天之曆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註》治數,每事多少異也。《後漢·律曆志》隷首作數。《註》隷首,黃帝之臣。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頻數也。《禮·祭義》祭不欲數,數則煩。

《爾雅·釋詁》數,疾也。《疏》皆謂急疾也。

《集韻》蘇谷切,音速。《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註》趨數,讀爲促速,聲之誤也。《史記·賈生傳》淹數之度兮,語余其期。《註》徐廣曰:數,速也。

《集韻》《韻會》趨玉切,音促。細也。《孟子》數罟不入洿池。《趙岐註》密細之網。

《集韻》聳取切,音繏。數數,猶汲汲也。

所錄切,松入聲。汲水疾也。《莊子·天地篇》數如泆湯。

所六切,音縮。數數,迫促意。

仕角切,音浞。促也。

《韻補》叶先奏切。《陸機·宣猷堂詩》篤生我后,克明克秀。體輝重光,承規景數。

【里】

里【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入】

入【子集下】【入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比御而不入。《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定六年》於越入吳。《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廣韻》納也,得也。

《增韻》沒也。

《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

【葱】

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蔥《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韻會》麤叢切,音聰。《說文》菜也。《本草》蔥从悤,外直中空,有悤通之象也。《禮·內則》膾春用蔥。

劒名。《荀子·性惡篇》桓公之蔥。

《爾雅·釋器》靑謂之蔥。《詩·小雅》有瑲蔥珩。《註》蔥,蒼也。《禮·玉藻》三命赤韍蔥衡。

山名。《後漢·章帝紀註》蔥嶺,在燉煌西,其山高大多蔥。

《韻會》氣通達也。《方氏禮記解註》氣達爲蔥。《後漢·光武紀》望見舂陵,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

《集韻》初江切,音窻。《左傳·定九年》陽虎載蔥靈,寢于其中而逃。《註》蔥靈,輜車名。

《韻補》叶千剛切,音倉。《黃庭經》五色雲氣紛靑蔥,閉目內自相望。《玉篇》俗作䓗。《五經文字》作葱。(蔥)《集韻》葱古作蔥。註詳九畫。

【蒨】

蒨【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倉甸切,音倩。草盛貌。《左思·吳都賦》夏曄冬蒨。《湛方生·稻苗讚》蒨蒨嘉穀。

鮮明貌。《束皙·補白華詩》蒨蒨士子。

《儀禮·士冠禮註》齊人名蒨爲韎韐。

木名。《山海經》敖岸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舉。《郭註》說者曰:蒨、舉,皆木名也。《集韻》又與、茜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