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必拘商山

出自:宋代·宋伯仁《梅花喜神谱·就实六枝》

拼音:[xī][bì][jū,gōu][shāng][shān]

平仄:平仄平平平

羽翼汉家了,忘形天地间。
个中有真乐,奚必拘商山

查看原文

注释

【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县东。亦名商岭﹑商阪﹑地肺山﹑楚山。地形险阻,景色幽胜。秦末汉初四皓曾在此隐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奚】

奚【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兮。隷役也。《周禮·天官》酒人奚三百人。《註》奚,猶今官婢。通作㜎傒。《唐書·李賀傳》賀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詩,投囊中。

地名。《春秋·桓十七年》及齊師戰于奚。《註》魯地。

山名。大奚山,在廣州,距佛堂門海三百里,潮汐相通,見《南粵志》。

驒奚,駿馬名。《前漢·匈奴傳》騊駼驒奚。《註》驒,音顚,生七日而超其母。

羊奚,草名。《本草綱目》羊奚比乎石筍子。

疑問辭。《論語》子奚不爲政。《孟子》奚不去也。

姓。夏車正奚仲,北魏奚牧。《說文》奚,大腹也,从大,省聲。《正字通》說文專說大腹,非是。

【必】

必【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音畢。《說文》分極也。从八戈。戈亦聲。《趙宧光箋》弋猶表識也,分極猶畺界也,故从八弋。

定辭也。《詩·齊風》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專也。《揚子·太經》赤石不奪,節士之必。《註》石不可奪堅,丹不可奪赤,猶節士之必專也。

期必也。《論語》子絕四,毋意,毋必。

審也。《後漢·劉陶傳》所與交友,必也同志。

果也。《後漢·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

必育,人名。燧人氏之佐也。《羣輔錄》必育受稅俗。《註》受賦稅及徭役,所宜施爲也。

《字彙補》赤犮必力。山名。河水所出也。見僧宗泐記。

《古今字考》幷列切,音縪。組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圭中必。《註》謂以組約其中央,以備失墜。◎按周禮考工釋文,必卽組也,讀如縪者,俗讀之也。弓檠之䪐从韋,正譌欲舉以駁《說文》,迂矣,當以《說文》爲正。

按必字不从心,《字彙》幷入心部。《正字通》因之,取其形似,便於檢閱爾。

【拘】

拘【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駒。《說文》止也。《徐曰》物去,手能止之也。《廣韻》執也。《易·隨卦》拘係之,乃從維之。《書·酒誥》盡執拘以歸于周。《左傳·僖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諸原。

《史記·汲黯傳》弘大體,不拘文法。《前漢·司馬遷傳》隂陽之術大詳而衆忌諱,使人拘而多畏。《註》拘,曲礙也。《集韻》或作句。

作。別作佝。

《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擁也。《禮·曲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註》以袂擁帚之前,埽而郤行之。

取也。《禮·曲禮》凡僕人之禮,必授人綏,若僕者降等,則撫僕之手,不然,則自下拘之。《疏》却手從僕手下自拘取之。

曲也。與句同。《荀子·哀公篇》古之王者,有務而拘領者矣。《註》務讀爲冒。覆項也,句領,繞頸也。

摟聚也。

《正韻》求於切,音渠。《莊子·達生篇》吾處身也,若橛株拘。

《集韻》果羽切,音矩。《前漢·地理志》拘㵎水至邯鄲入白渠。《註》應劭讀。

俱遇切,音句。拘挐,不展也。

《集韻》《韻會》拘玉切。與挶通。戟持也。《前漢·五行志》撠高后掖。《註》拘持之也。◎按詩傳,戟挶義同。故註釋互用。

【商】

商【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觴。《說文》从外知內也。从㕯,章省聲。《廣韻》度也。《易·兌卦》九四,商兌未寧。《註》商,商量,裁制之謂也。《禮·曲禮》槀魚曰商祭。《註》商猶量也。《疏》祭用乾魚,量度燥濕,得中而用之也。

《玉篇》五音,金音也。《禮·月令》其音商。《註》商數七十二,屬金者以其濁次宮,臣之象也。秋氣和,則商聲調。《前漢·律歷志》商之爲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白虎通》商者,强也。《梁元帝·纂要》秋曰素商,亦曰高商。

《說文》行賈也。《易·復卦》商旅不行。《周禮·天官·大宰》九職,六曰商賈,阜通貨賄。《註》行曰商,處曰賈。《廣韻》本作。俗作啇,非。

《集韻》刻也。《詩·齊風·東方未明疏》尚書緯謂刻爲商。《儀禮·士昏禮註》鄭目錄云:日入三商爲昏。《疏》馬氏云:日未出,日沒後,皆二刻半,云三商者,據整數言也。《正字通》商,乃漏箭所刻之處。古以刻鐫爲商,所云商金,商銀是也。刻漏者,刻其痕以驗水也。

《廣韻》張也,又降也,又常也。

國名。《詩·商頌譜》商者,契所封之地。《疏》鄭以湯取契之所封以爲代號也,服虔王肅則不然。襄九年左傳曰: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服虔云:相土契之孫居商丘,湯以爲號。

書序王肅註亦云:然契之封商見於書傳史記中,其文甚明。經典之言商者,皆單謂之商,未有稱商丘者,又相土之于殷室,非王迹所因,何當取其所居,以爲代號也。

地名。《左傳·僖二十五年》楚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

《春秋·襄二十一年》會于商任。

《戰國策》高商之戰。

州名。《廣韻》卽古商國,後魏置洛州,周爲商州,取商於地爲名。《戰國策》衞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爲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史記·張儀傳》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註》商州有古商城,其西二百餘里有古於城。

商陵,漢侯國,在臨淮。見《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商瞿商澤。

《諡法》昭功寧民曰商。

與謫通。《荀子·儒效篇》謫德而定次。《註》謫與商同。

《集韻》諸良切,音章。度也。《書·費誓》我商賚汝。《釋文》商如字,徐音章。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