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往从之无桂楫

出自:明代·邓氏《金陵九思》

拼音:[yù][wǎng][cóng,zòng][zhī][wú][guì][jí]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丁卯,王母归咸京,余母子从。
经浔阳,兼彭泽,自郧、襄入秦岭而之长安。
王母庚午仙矣。
辛未,有先君子之变,夫子频欲以我南,弗能也。
乙亥,驰函起居外王母李太夫人并张氏姑,遂思金陵之景
,而成《九思》。
《九思》者,效汉张平子《四愁诗》之作。
故国之思既九年矣,寄之以九思,窃比于君子也。
一思我所思兮在烈山,欲往从之阻汉关。
层云高锁二陵寒,侧身南望涕汍澜。
美人赠我落霞琴,何以报之黄缕金。
路远莫致倚噤吟,朱湖松浪海潮音,安得开襟啸蒋岑。
二思我所思兮在澄江,欲往从之横郧襄。
兼天彭泽接浔阳,侧身南望涕淋浪。
美人赠我虎魄燕,何以报之月鹊扇。
路远莫致倚凄断,天际绮霞连复散,安得扬帆挥净练。
三思我所思兮在桃叶,欲往从之无桂楫
黄河天上难为涉,侧身南望涕厌浥。
美人赠我一握兰,何以报之双彄环。
路远莫致倚辛酸,邀笛秦淮荡画船,安得清流采并莲。
四思我所思兮在雨花,欲往从之失贯查。
秦云雪暗乱蓬麻,侧身南望涕交加。
美人赠我同心梅,何以报之夜明苔。
路远莫致倚徘徊,先王华表玉为台,安得乘鸾锦昼回。
五思我所思兮在石城,欲往从之哄渭泾。
八川强半寇纵横,侧身南望涕飘零。
美人赠我闻遐草,何以报之嗽金鸟。
路远莫致倚窈纠,莫愁香径菱歌绕,安得飞棹移凫藻。
六思我所思兮在玄湖,欲往从之限孟诸。
柳断隋堤失汒渠,侧身南望涕连珠。
美人赠我丽居香,何以报之明月珰。
路远莫致倚傍徨,芙蓉玉镜艳红妆,安得临风翠盖傍。
七思我所思兮在凤台,欲往从之烟雨霾。
剑天秋气晚风哀,侧身南望涕盈怀。
美人赠我鸳鸯襦,何以报之上清珠。
路远莫致倚踌蹰,盝冈茵草带香铺,安得高眺白云衢。
八思我所思兮在燕矶,欲往从之畏鼓颦。
愁看越鸟向风栖,侧身南望涕挥衣。
美人赠我绿桂膏,何以报之赤霜袍。
路远莫致倚忉劳,俯江春霁浪花高,安得片帆挂远涛。
九思我所思兮在鹭州,欲往从之乏紫骝。
鹿车双挽尚淹留,侧身南望涕凝眸。
美人赠我紫英裙,何以报之绿熊茵。
路远莫致倚呻颦,天外长波二水分,安得三山弄月轮。

查看原文

注释

【之无】1.之字与无字。 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桂楫】1.亦作"桂檝"。 2.桂木船桨。亦泛指桨。 3.指华丽的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欲】

欲【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

《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

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

婉順貌。《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

將然也。《古銘》欲墮不墮,逢王顆。《杜甫詩》渾欲不勝簪。

與慾通。《詩·大雅》匪棘其欲。《註》與慾同。

《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義同。《揚雄·羽獵賦》壯士忼慨,殊鄕別趣。東西南北,騁嗜奔欲。《潘岳·西征賦》旣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俱讀裕。

叶余律切,音聿。《易林》鼎足承德,嘉謀是克。爲王開庭,得心所欲。

【往】

往【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王上聲。《說文》之也。《玉篇》行也,去也。《易·履卦》素履往無咎。《書·舜典》帝曰:兪,汝往哉。《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玉篇》古往也。《廣韻》往,昔也。《易·繫辭》夫易彰往而察來。《前漢·武帝紀》稽諸往古,制宜於今。

約舉前事曰往往。《史記·五帝紀》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敎固殊焉。

凡以物致人曰往。《曹植·與楊修書》今往僕少小所著辭賦一通,相與刊定也。《王羲之帖》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集韻》於放切,王去聲。歸嚮也。《史記·孔子世家贊》雖不能至,然心鄕往之。

叶尹竦切,音勇。《東方朔·七諫》叩宮而宮應兮,彈角而角動。虎嘯而谷風生兮,龍至而錦雲往。

【从】

从【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說文》從本字。《陸佃曰》二人向陽爲从,向隂爲比。士之趨嚮,不可不愼。(從)《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

《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廣韻》《集韻》》從容以和。《禮·中庸》從容中道。

《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詩·齊風》衡從其畝。《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與蹤通。《史記·聶政傳》重自以絕從。《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韻會》髻高也。《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隨行也。《詩·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書·囧命》其侍御僕從。《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集韻》《類篇》似用切,音頌。同宗也。《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集韻》子用切。與縱同。《禮·曲禮》欲不可從。《論語》從之純如也。(從)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桂】

桂【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惠切《集韻》《韻會》涓惠切《正韻》居胃切,音昋。《說文》江南木,百藥之長。《禮·檀弓》草木之滋,薑桂之謂也。《本草圖經》桂有三種: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桂生桂陽。《爾雅·釋木》梫,木桂。《蘇恭云》牡桂卽木桂也。《離騷經》雜申椒與菌桂。

《陶弘景·別錄》單名桂者,恐或是牡桂,人多呼丹桂,正謂皮赤爾。《淮南·招隱士》桂樹叢生兮山之幽。

桂林,郡名。《史記·武帝紀》南取百越之地,以爲桂林、象郡。

姓。《姓苑》漢末,陽城炅橫四子避難,一居幽州,姓桂。

【楫】

楫【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卽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音接。《說文》舟櫂也。《玉篇》行舟具。檝、艥同。《易·繫辭》刳木爲舟,剡木爲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書·說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

《釋名》楫,捷也。撥水舟行捷疾也。《註》楫,所以櫂舟也。《詩·大雅》淠彼涇舟,烝徒楫之。《揚子·方言》楫謂之橈。或謂之櫂。

林木貌。《呂覽·明理篇》氣若山之楫。

《集韻》籍入切《正韻》秦入切,音輯。義同。

通輯。《前漢·兒寬傳》躬發聖德,統楫羣元。臣瓚曰:楫當作輯。

《集韻》側立切,音戢。聚也。

相关诗句
安得三山弄月轮 天外长波二水分 路远莫致倚呻颦 何以报之绿熊茵 美人赠我紫英裙 侧身南望涕凝眸 鹿车双挽尚淹留 欲往从之乏紫骝 九思我所思兮在鹭州 安得片帆挂远涛 俯江春霁浪花高 路远莫致倚忉劳 何以报之赤霜袍 美人赠我绿桂膏 侧身南望涕挥衣 愁看越鸟向风栖 欲往从之畏鼓颦 八思我所思兮在燕矶 安得高眺白云衢 盝冈茵草带香铺 路远莫致倚踌蹰 何以报之上清珠 美人赠我鸳鸯襦 侧身南望涕盈怀 剑天秋气晚风哀 欲往从之烟雨霾 七思我所思兮在凤台 安得临风翠盖傍 芙蓉玉镜艳红妆 路远莫致倚傍徨 何以报之明月珰 美人赠我丽居香 侧身南望涕连珠 柳断隋堤失汒渠 欲往从之限孟诸 六思我所思兮在玄湖 安得飞棹移凫藻 莫愁香径菱歌绕 路远莫致倚窈纠 何以报之嗽金鸟 美人赠我闻遐草 侧身南望涕飘零 八川强半寇纵横 欲往从之哄渭泾 五思我所思兮在石城 安得乘鸾锦昼回 先王华表玉为台 路远莫致倚徘徊 何以报之夜明苔 美人赠我同心梅 侧身南望涕交加 秦云雪暗乱蓬麻 欲往从之失贯查 四思我所思兮在雨花 安得清流采并莲 邀笛秦淮荡画船 路远莫致倚辛酸 何以报之双彄环 美人赠我一握兰 侧身南望涕厌浥 黄河天上难为涉 欲往从之无桂楫 三思我所思兮在桃叶 安得扬帆挥净练 天际绮霞连复散 路远莫致倚凄断 何以报之月鹊扇 美人赠我虎魄燕 侧身南望涕淋浪 兼天彭泽接浔阳 欲往从之横郧襄 二思我所思兮在澄江 安得开襟啸蒋岑 朱湖松浪海潮音 路远莫致倚噤吟 何以报之黄缕金 美人赠我落霞琴 侧身南望涕汍澜 层云高锁二陵寒 欲往从之阻汉关 一思我所思兮在烈山 窃比于君子也 寄之以九思 故国之思既九年矣 效汉张平子《四愁诗》之作 《九思》者 而成《九思》 遂思金陵之景 驰函起居外王母李太夫人并张氏姑 乙亥 弗能也 夫子频欲以我南 有先君子之变 辛未 王母庚午仙矣 自郧、襄入秦岭而之长安 兼彭泽 经浔阳 余母子从 王母归咸京 丁卯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