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石佛耳轮长

出自:宋代·释慧远《偈颂一百零二首》

拼音:[jiā][zhōu][shí,dàn][fó,fú,bì,bó][ěr][lún][cháng,zhǎng]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陕府铁牛口门窄,嘉州石佛耳轮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查看原文

注释

【耳轮】耳郭的边缘,大部分向前卷曲,下连耳垂。(图见〖耳朵〗)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嘉】

嘉【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加。《爾雅·釋詁》嘉,美也。《書·大禹謨》嘉乃丕績。《易·乾卦》亨者,嘉之會也。《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嘉禮親萬民。《註》嘉,善也。《左傳·襄四年》鹿鳴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楚語》百嘉備舍。

《周禮·秋官·大司宼》以嘉石,平罷民。《註》嘉石,文石也,樹之外朝,欲使罷民思其文理以攺悔。

《前漢·律歷志》準繩嘉量。《註》張晏曰:準水平,量知多少,故曰嘉。

《爾雅·釋詁》樂也。《禮·禮運》交獻以嘉魂魄。《註》嘉,樂也。

或作假。《詩·大雅》假樂君子。《註》假,嘉也。《禮·中庸》作嘉。

《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內郡,獲嘉縣。

《韻會》州名。漢屬犍爲郡,周置嘉州,宋攺嘉興府。

姓。《左傳》周大夫嘉父。

《韻會》魚名,嘉魚,出丙穴。

《集韻》或作佳。詳佳字註。

《集韻》亥駕切《正韻》胡駕切,音暇。《集韻》美也。或作假。

叶居何切《詩·豳風》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小雅》物其多矣,維其嘉矣。《後漢·趙岐傳》漢有逸人,姓趙名嘉,有志無時,命也奈何。

【州】

州【寅集中】【巛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周。《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廣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雍。《周禮·夏官》九州:揚、荆、豫、靑、兗、雍、幽、冀、幷。《爾雅·釋地》冀、豫、雝、荆、揚、兗、徐、幽、營,九州。《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周禮·地官》五黨爲州。《註》州二千五百家。《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國名。《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傳》淳于公如曹。《註》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括地志》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爲淳于國。

邑名。《左傳·昭三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註》州縣,今屬河內郡。

《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註》楚邑,淮南下蔡縣。

《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註》南郡有州陵縣。

姓。《左傳·襄二十一年》州綽出奔齊。《註》晉大夫。

《爾雅·釋畜》白州驠。《註》州,竅。《疏》謂馬之白尻者也。

與洲通。◎按《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叶專於切,音朱。《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

【石】

石【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

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量名。十斗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衡名。百二十斤爲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姓。《左傳》衞大夫石碏。

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叶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叶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叶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佛】

佛【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符勿切,音咈。《說文》見不諟也。

仿佛亦作彷彿,髣髴。《揚雄·甘泉賦》仿佛其若夢。《班固·幽通賦》夢登山而迥眺,覿幽人之髣髴。《漢書》作仿佛。

捩也。《禮·曲禮》獻鳥者,佛其首,畜鳥則勿佛。《註》恐鳥喙害人,爲小竹籠,以捩轉其首也。

逆也,戾也。《禮·學記》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揚子·法言》荒乎淫,佛乎正。與拂同。

輝粲貌。《黃香·九宮賦》銀佛律以順游。

三佛齊,佛郞機,柔佛,皆外國名。

佛桑,花名。

姓。明佛正。

佛佗。佛者,覺也。以覺悟羣生也。

《集韻》《正韻》蒲沒切,音浡。興起貌。《荀子·非十二子篇》佛然平世之俗起焉。與浡勃通。

《集韻》《韻會》《正韻》同弼。《詩·周頌》佛時仔肩。《毛傳》佛,大也。《鄭箋》佛,輔也。

叶方味切,音廢。《前漢·司馬遷敘傳》學微術昧,或見仿佛疑殆匪闕,違衆忤世。《正字通》世傳漢明帝永平七年,佛法始入中國,非也。秦時沙門室利房等至,始皇以爲異,囚之。夜有金人,破戸以出。漢武帝時,霍去病過焉支山,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以歸,帝置之甘泉宮。金人者,浮屠所祠,今佛像卽其遺法也。哀帝時,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經,中土未之信。迨明帝夜夢金人飛行殿庭,以問於朝。傅毅以佛對曰:天竺國有佛,卽神也。帝遣中郞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經二十四章,釋迦立像,倂與沙門攝騰,竺法蘭東還。以是考之,秦西漢知有佛久矣,非明帝始也。

古本列子周穆王篇,西域之國有化人,無西方聖人名佛之說,獨仲尼篇載孔子曰:西方之人有聖者。蓋假借孔子之語也。《字彙》沿《正韻》,改化人爲聖人,非。

【耳】

耳【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轮】

輪【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廣韻》車輪也。《說文》有輻曰輪,無輻曰輇。《釋名》輪,綸也。言瀰綸周匝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察車自輪始。

輪人,車官名。《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輪。

廣輪,地形縱橫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註》東西爲廣,南北爲輪。

大也。《禮·檀弓》美哉輪焉。《註》言輪囷高大也。

《史記·鄒陽傳》輪囷離佹。《註》委曲盤戾也。

輪轉,廻旋也。

輪氏,地名。

叶閭員切,音憐。《陸機·羽扇賦》夫創始者恆樸而飾,終者必姸。是故烹飪起于熱石,玉輅基于椎輪。

叶良愼切,音吝。《王濬·平吳詩》馬怠其銜,車曳其輪。飛龍旣造,天命有晉。

【长】

長【戌集上】【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镸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