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随*唾、骊珠湿

出自:元代·王恽《感皇恩 赠李士观。讳仪,霸州人。予二十时》

拼音:[xīn][shī][suí][tuò][lí][zhū][shī]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尝为刑司经历官,好学不倦。与人交有终始回首竹林游,山阴陈迹。洒落襟期记畴昔。论文把酒,醉尽清泉白石。几年江海上、空相忆。邂逅淇南,羁愁都释。两鬓怜君更如漆。幽怀重叙,不待小*红滴。新诗随*唾、骊珠湿

查看原文

注释

【新诗】中国诗歌的一种。与“旧体诗”相对。出现于新文化运动中,当时也称“白话诗”。形式上采用与口语接近的白话,并突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最早的作者为胡适。
【骊珠】语出《庄子·列御寇》:“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传说中出于骊龙颔下的宝珠。也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家有骊珠不复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新】

新【卯集下】【斤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辛。《說文》取木也。

《博雅》初也。《易·大畜》日新其德。《書·胤征》咸與惟新。《詩·豳風》其新孔嘉。《禮·月令》孟秋,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

《唐書·禮樂志》正旦羣臣上千秋萬歲壽,制曰履新之慶。

姓。《晉語》新穆子。

複姓。《史記·魯仲連傳》新垣衍。《註》索隱曰:新垣,姓。衍,名也,爲梁將。

州名。漢屬合浦郡,梁立新州。

《詩·小雅》薄言采芑,于彼新田。《朱傳》田一歲曰葘,二歲曰新田。

《韻補》叶蘇前切。《道藏歌》終劫複始劫,愈覺靈顏新。道林蔚天京,下光諸他仙。

【诗】

詩【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始平聲。《說文》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六詩。《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鄭康成·六藝論》詩,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樂章也。《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類篇》承也,持也。《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註》詩之言承也。《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姓。《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字彙補》讀作誅。《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註》詩商,當爲誅賞。《樂論篇》作審誅賞。

【随】

隨【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詩·大雅》無縱詭隨。《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易卦名。

《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註》隨,謂趾也。《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

《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

《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地名。《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註》隨,晉地。

國名。漢爲縣。《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註》隨國,今義陽隨縣。《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註》故厲國也。《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正韻》亦作隋。詳前隋字註。

西隨,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

沙隨,地名。《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

姓。《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註》墨翟弟子。

《正韻》亦作遺。《詩·小雅》莫肯下遺。《箋》遺,讀曰隨。《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下之義也。

《集韻》古通追。《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註》追,與隨通。

《唐韻正》古音旬禾反。《論語》季隨,季騧。《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樂我純德,騰躍相隨。《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註》索隱曰:隨,他果反。

與橢通。《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正字通》俗作随。

【唾】

唾【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湯臥切《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毻。《說文》口液也。《禮·曲禮》讓食不唾。

《內則》不敢唾洟。《左傳·僖三十三年》不顧而唾。《說文》本作。

【骊】

驪【亥集上】【馬部】康熙筆画:29画部外筆画:19画

《唐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離。《玉篇》盜驪,千里馬也。《爾雅·釋畜》小領盜驪。《註》郭註《穆天子傳》曰天子之駿盜驪,綠耳,又曰右服盜驪。《詩·齊風》四驪濟濟。《禮·檀弓》夏后氏尚黑,戎事乗驪。

《月令》冬駕鐵驪。

駕兩馬曰驪。《後漢·寇恂傳》光武北征時,軍食急乏,寇恂以輦車驪駕轉輸,前後不絕。《註》驪駕,倂駕也。

山名。《後漢·郡國志》京兆尹新豐有驪山。《註》杜預曰:古驪戎國。韋昭曰:戎成居此山,故號驪戎。

高句驪,國名。

縣名。《前漢·地理志》右北平郡驪成縣。

《廣韻》郞奚切《韻會》憐題切《正韻》鄰溪切,音黎。義同。

《集韻》陳尼切,音馳。驪靬,縣名。《前漢·地理志》張掖郡驪靬縣。《註》李奇曰:音遲虔。師古曰:驪,力遲反。靬音虔。令其土俗人呼驪靬,疾言之曰力虔。

【珠】

珠【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章俱切《集韻》鍾輸切《正韻》專于切,珠曁魚。《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博物志》江珠,琥珀別名。

《正字通》山海經濫水注:漢水多之魚,狀如覆銚,是生珠玉數,歷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澤出靑珠。左思云:靑珠黃環,西國琅玕碧珠,皆寶石名之以珠者也。

地名。《前漢·武帝紀》珠厓儋耳。《註》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邊出眞珠,故曰珠崖。《穆天子傳》天子舍于珠澤。《註》珠澤在越巂。《水經注》若水旁有光珠穴。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視玉珠樹。《註》論衡云:珠樹似珠,非眞珠也。

連珠,文家篇名。《傅序》連珠興於漢章帝之世,班固,賈逵,傅毅三子受詔作之,不指說事情,假喻達旨,合古詩勸興之義,欲使歷歷如貫珠,易睹而可悅也。《沈約·註連珠表》竊尋連珠之作,始於子雲,謂辭句連續,互相發明,若珠之結排也。

《韻補》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東行盜珠。

【湿】

濕【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

《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

《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

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

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通雅》濕溼漯顯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