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形容转更疏

出自:宋代·陈长方《胡少明两书索二程先生画像寄小诗二首》

拼音:[zhǐ][shàng,shǎng][xíng][róng][zhuǎn,zhuàn,zhuǎi][gēng,gèng][shū]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微言固已成糟粕,纸上形容转更疏
要识平生真面目,百无所似若为书。

查看原文

注释

【形容】1.外貌或容颜:形容枯槁|老病形容日日衰。 2.对事物的描述:形容尽致|巍巍壮观,难以形容。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纸】

紙【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只。《說文》絮一苫也。《韻會》古人書於帛,故裁其邊幅,如絮之一苫。《釋名》紙,砥也,平滑如砥石也。《東觀漢記》黃門蔡倫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初學記》古者以縑帛依書長短隨事截之,名曰幡紙,故其字从糸。至後漢,蔡倫剉故布擣抄作紙。

其字从巾。《張揖·古今字詁》巾部云:紙今帋。則其字从巾之謂也。

姓。《魏書·官氏志》渴侯氏,後改爲紙氏。

【上】

上【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丄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形】

形【寅集下】【彡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音邢。《說文》象形也。《釋名》形有形象之異也。《易·乾卦》品物流形。

《繫辭》在地成形。

《玉篇》形,容也。《書·說命》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傳》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穀梁傳·桓十四年》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註》貌,姿體。形,容色。

《韻會》形,體也。《前漢·楊王孫傳》形骸者,地之有也。

《正韻》現也。《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

骨露也。《禮·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註》形謂骨見。

地勢也。《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註》得形勢之勝便者。《前漢·鼂錯傳》臣聞用兵臨戰合刅之急者。一曰得地形。

器也。《史記·秦本紀》飯土塯,啜土形。《註》如淳曰:土形,飯器之屬,瓦器也。◎按與鉶同。

【容】

容【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註》謂包之也。

《唐書·狄仁傑傳》婁公盛德,爲所包容久矣。

儀容也。《禮·冠義》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射義》試之於射宮,其容比於禮,其節比於樂。

《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

從容,安也。《書·君》從容以和。《中庸》從容中道,聖人也。

《爾雅·釋器》容謂之防。《郭璞註》形如今牀頭小曲屛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也,所以容身防矢也。

禮官曰容。《禮·樂記》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註》容謂禮樂之官。使之檢視殷家禮樂之官,而復其位。《前漢·儒林傳》徐生善爲容。是善禮樂者謂之容也。

飛揚貌。《楚辭·九章》紛容容之無經兮。

《禮·內則》佩容臭。《註》香物也。助爲形容之飾,猶後世香囊也。

紗之輕者曰輕容。《唐苑類》輕容,無花薄紗也。

州名。古象郡地,唐置容州。

姓。八凱仲容之後。《禮記》有徐大夫容居。

慕容,複姓。

《集韻》尹竦切。與慫慂之慂同,勸也。

《正字通》余壟切,音涌。《前漢·郊祀歌》神之行,旌容容。

與頌通。《說文》貌也。从頁,公聲。《徐曰》此儀容字。歌頌者,美盛德之形容,故通作頌。後人因以爲歌頌字。《前漢·惠帝紀》有罪當盜械者,皆頌繫。《顏師古註》古頌與容同。《法志註》頌謂寬容之,不桎梏也。

叶與章切,音陽。《韓愈·獨孤申叔哀辭》如聞其聲,如見其容。嗚呼遠矣,何日而忘。

《參同契》天道甚浩廣,太無形容。虛寂不可覩,匡郭以消忘。

【转】

轉【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專上聲。《說文》轉運也。《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

《廣韻》動也,旋也。《詩·周南》輾轉反側。《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

《韻會》軫轉,無窮也。《揚子·太經》軫轉其道。

《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

車上衣裝曰轉。《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

【更】

更【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玉篇》㪅今作更。《集韻》隷作更。○按更字,諸韻書作㪅字重文。《正字通》云俗字,非。

【疏】

疏【午集上】【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今作疏。《禮·樂記》淸廟之瑟,朱絃而疏越。《註》越,瑟底孔也。畫疏之,使聲遲也。《疏》疏,通也。使兩頭孔相連而通,孔小則聲急,孔大則聲遲。《經解》疏通知遠。

遠也。《詩·大雅》予曰有疏附。《傳》率下親上曰疏附。《箋》疏附,使疏者親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疏。

麤也。《詩·大雅》彼疏斯粺。《箋》疏,麤也。謂糲米也。《禮·玉藻》客飧,主人辭以疏。《註》飧者,美主人之食也。疏之言麤也。

《郊特牲》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

分也。《孟子》禹疏九河。《史記·黥布傳》疏爵而貴之。

稀也。《穀梁傳·隱八年》庚辰大雨雪。《傳》志疏數也。《疏》遠者爲疏,近者爲數也。《禮·祭義》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楚辭·九歌》疏緩節兮安歌。《註》使曲節希緩,而安音淸歌。

治也。《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疏峰抗高館,對嶺臨迴溪。《註》疏治也。

刻也。《禮·明堂位》疏屛,天子之廟飾也。《疏》疏,刻也。屛,樹也。謂刻於屛樹,爲雲氣蠱獸也。《又》殷以疏勺。《註》疏,通刻其頭。《後漢·梁冀傳》窗牖皆綺疏靑瑣。《註》鏤爲綺文也。

畫也。《管子·問篇》大夫疏器。《註》疏,飾畫也。《何晏·景福殿賦》羅疏柱之汨越。《註》疏柱,畫柱也。

徹也。《晉語》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而去之。《註》蔬,徹也。

布也。《楚辭·九歌》疏石蘭兮爲芳。《註》疏,布也。

大也。《揚子·太經》方州部家,三位疏成。《註》疏,大也。

菜也。與蔬同。《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八曰臣妾,聚斂疏材。《註》疏材,百草根實可食者,疏不熟曰饉。《釋文》菜也。

《地官·委人》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註疏材,艸木有實者。

《淮南子·道應訓》子佩疏揖,北面立於殿下。《註》疏,徒跣也。

扶疏,枝葉盛貌。《揚子·太經》見小勿用,以我扶疏。《註》秋木扶疏而大,故可用。

《正韻》渠疏杷也。

疏躍,布散也。《淮南子·俶眞訓》今夫萬物之疏躍枝舉,百事之莖葉條枝,皆本于一根,而條循千萬也。

疏疏,衣服盛貌。《韓詩外傳》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

《揚子·太經》穀不穀,失疏數。《註》疏數,不平也。

姓。漢疏廣,疏受。

國名。《潛夫論》捿疏猗姓。《路史》夏世侯伯也。

山名。《山海經》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殺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註》按文中子云:疏屬之南,汾水之曲,卽斯山也。

鳥名。《禮·曲禮》雉曰疏趾。《疏》雉肥則兩足開張,趾相去疏也。

獸名。《山海經》帶山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䑏疏。

《韻會補》與梳通。揚雄,頭蓬不暇梳。

《集韻》孫租切,音蘇。粗也。

《廣韻》所助切《正韻》所故切,也。《揚雄·解嘲》獨可抗疏時道是非。

記注也。

《韻補》叶山宜切,音詩。《劉章·耕田歌》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鋤而去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