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云冬腊和

出自:明代·黄辉《自军庄寻滴水岩下作》

拼音:[zì][yún][dōng][là,xī][hé,hè,huó,huò,hú]

平仄:仄平平平平

老龙攫天来,神工郁随从。
振鬛生群峦,触颔尽虚空。
有地皆天行,是石作水用。
小龙引双须,顾盼左右纵。
裾裔互蔽亏,扃锁绝耘种。
飞锡从何来,浩劫开蒙崿。
何意摩尼珠,流光及微昪。
愧非娑竭居,邂逅备禅诵。
添香无所有,滴泉或堪供。
山王诸眷属,大小悉相奉。
藕孔不厌藏,蜜脾附滋众。
横叠拓胸蟠,旁凿袪脾痛。
刹竿昨初建,有客远来共。
容足行汗漫,置身等飞动。
玉乳试仙芽,珠果分山俸。
千峰在按膝,直若堂视弄。
两庑夹帝青,河光冷相送。
灏气吐阳厂,冷风扇阴洞。
绝壁度微柯,鸠栖谢危栋。
自云冬腊和,差苦结夏冻。
同心笑相语,兹游适秋仲。
二仪正平叶,万象足抟控。
羲辔投西腋,蟾宫隐东弄。
宿鸟乱林影,星辰忽奔迸。
呗声俄阒寂,秋虫绝喧哄。
空响何处来,使我不成梦。
披图昔神摇,俗氛苦醯瓮。
今来将早鸿,幸尔辞鞿鞚。
振衣恺风随,始觉微尘重。
乐矣莲花国,兹游更无缝。

查看原文

字义

【自】

自【未集下】【自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韻》從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疏》自,由也。《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傳》自,從也。

《玉篇》率也。

《廣韻》用也。《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傳》自,用也。《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自然,無勉强也。《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集韻》己也。《正韻》躬親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冬】

冬【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也。《鶡冠子·環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姓。《韻會》前燕有司馬冬壽。

【腊】

腊【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說文》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周禮•天官》腊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腊。《註》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腊,小物全乾者。《易•噬嗑》六三噬腊肉。《疏》腊,是堅剛之肉也。

久也。《禮•郊特牲•猶明淸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註》爲其味厚腊毒也。《釋文》腊,音昔。隱義云:腊,久也。久酒有毒。《前漢•五行志》味厚者腊毒。《註》腊,久也。味厚者爲毒久也。

極也。《鄭語》毒之酋腊者,其殺也滋速。《註》腊,極也。

亟也。《周語》厚味實腊毒。《註》腊,亟也。

措也。《釋名》齊人云搏腊,搏腊猶把作,麤貌也。荆州人曰麤麻,韋草,皆同名也。麤,措也,言所以安措之也。

官名。《周禮•天官•獸人》凡獸入于腊人。

體皴也。《山海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註》治體皴。腊音昔。(臘)《廣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合切《正韻》落合切,音蠟。《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也。《禮•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註》此周禮所謂蜡祭也。《前漢•武帝紀》祠門戸比臘。《註》臘者,冬至後臘祭百神也。

《陳勝傳》臘月,勝之汝隂。《註》張晏曰:秦之臘月,夏之九月。臣瓚曰:建丑之月也。

《正字通》風俗通:蔡邕獨斷,皆言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漢曰臘。一說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自昔有之,非自漢始也。

鄭月令註:臘卽周禮所謂蜡。不知臘祭先祖,蜡祭百神,二祭各別,鄭合爲一,非。

晉博士張亮議曰:臘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俗謂臘之明日爲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皆古之遺俗也。

道書言,道家有五臘,正月一日爲天臘,五月五日爲地臘,七月七日爲道德臘,又以十月十二日爲民歲臘,十二月正臘日爲王侯臘。

《博雅》臘,索也。

刃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臘廣二寸有半寸。《註》臘,謂兩刃。《疏》兩刃者,兩面各有刃也。

《正字通》眞臘,南蠻國名。

《集韻》力涉切,音巤。義同。

【和】

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