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肯挟策钦

出自:宋代·敖陶孙《次韵盖宰》

拼音:[qú,jù][kěn][xié,jiā][cè][qīn]

平仄:平仄平仄平

大化我虫臂,常时炙牛心。
居然身桔槔,老圃愁汉阴。
简书帝畏人,吏事颇见侵。
千里得蛮语,十生生越吟。
宁为尽一稽,何者可枉寻。
盖公学齐鲁,颇似东海任。
双骭留石涔,兴堞方盘针。
稍传闭关术,抑按娱五禽。
朅来道院中,狼山即知音。
披衣起视夜,欲借北斗斟。
寤言种术孤,渠肯挟策钦
琅然庭柯句,欲和南风琴。
勾牵老维摩,善哉去来今。
飞潜不同穴,著鞭英隽林。

查看原文

注释

【挟策】1.亦作"挟策"。 2.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 3.胸怀计谋﹑建议。 4.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渠】

渠【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彊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音蕖。《說文》水所居也。《禮·曲禮》溝渠必步。

水名。《前漢·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陽入湖。

渠渠,勤也。《詩·秦風》夏屋渠渠。《箋》渠渠,猶勤勤也。《註》深廣貌。

大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誅其渠帥。

樂章名。《魯語》金奏肆夏樊遏渠。《註》納夏一名渠。

漸也。《淮南子·汜論訓》渠幨以守。《註》渠,漸也。

軒渠,笑貌。《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俗謂他人爲渠儂。

水名。《水經注》水出鄭縣南巴嶺,流逕宕渠縣。謂之宕渠水。

《周禮·冬官考工記》謂車輞爲渠。《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註》渠,車輞,言跰腳也。

犀渠,甲名。

楯也。《吳語》文犀之渠十行。

芋渠。《馬融·廣成頌》蘘荷芋渠。

夫渠,荷名。別作蕖。

姓。《史記·年表》漢渠復縈。

《集韻》其據切,音遽。與詎同。《字林》未知詞也。《史記·張儀傳》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

與遽通。《史記·陸賈傳》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

《正韻》臼許切,音巨。義同。

【肯】

肯【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

《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集韻》或作肎肻。

【挟】

挾【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協。《說文》俾持也。《增韻》帶也,掖也。一曰輔也。《詩·大雅》旣挾四鍭。《儀禮·鄕射禮》兼挾乗矢。《註》方持弦矢曰挾。古文作接。《齊語》挾其槍刈耨鎛,以旦莫從事於田野。《註》在掖曰挾。

《爾雅·釋言》藏也。《前漢·惠帝紀》除挾書律。《註》秦律,敢有挾書者族。

《廣韻》懷也,護也。《孟子》不挾長,不挾貴。《朱註》挾者,兼有而恃之之稱。

會也。《晉語》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爲猾。

《揚子·方言》挾斯,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或器物弊,謂之挾斯。

《集韻》尸牒切,音蜨。亦持也。《左傳·宣十二年》三軍之士,皆如挾纊。

《集韻》訖洽切《正韻》古洽切,與夾同。亦持也。

《集韻》《韻會》子洽切,音啑。

《集韻》吉協切,音頰。

作荅切,音匝。義同。或作抸。

《集韻》《韻會》卽協切。與浹通。《詩·大雅》使不挾四方。《傳》挾,達也。《疏》挾者,周匝之義,故爲達。《周禮·天官·大宰》縣治象之灋于象魏,挾日而斂之。《註》從甲至甲謂之挾日,凡十日。《釋文》又作浹。《荀子·禮論篇》方皇周挾。《註》挾讀爲浹。匝也。

《正韻》卽涉切,音接。義同。

【策】

策【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楚革切《集韻》《韻會》測革切《正韻》恥格切,策難問,試者投射答之,謂之射策。若錄政化得失顯問,謂之對策。

策書。《釋名》策書敎令于上,所以驅策諸下也。《左傳·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爲侯伯。

籌也,謀也。《史記·袁盎傳》盎雖家居,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

蓍也。《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神策,於是迎日推策。《註》策,神蓍也。黃帝得蓍,因以推算曆數,逆知節氣與日辰之將來也。

竹名。《左思·吳都賦》策簩有叢。《吳筠·竹賦》爾其衆彙非一,則有策簩筋曼。

馬箠。《禮·曲禮》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于馬前。《左傳·文十三年》晉士會行,繞朝贈之以策。《註》策,馬撾。

策馬曰策。《左傳·哀十一年》淸之戰,孟之側後入以爲殿,抽矢策其馬。

天策,星名。《左傳·僖五年》童謠云:鶉之賁賁,天策焞焞。《註》天策,傅說星。

金策,錫杖也,見《詩韻輯略》。

小也。《揚子·方言》木細謂之杪,燕之北鄙,朝鮮洌水之閒謂之策。

策策,落葉聲。《韓愈詩》秋風一披拂,策策鳴不已。

警策。《陸機·文賦》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註》馬因策而行疾,喩文資片語而理明。以一言入衆辭中,若策之警馬也。

刺也。《揚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策。

姓。明有策敏、策。

《集韻》一曰小箕。《篇海》亦作筴、。俗作䇿、筞,誤。

【钦】

欽【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衾。《說文》欠貌。一曰敬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太甲》欽厥止。

《正字通》今御音曰欽敕,御使曰欽命,俗曰欽差,皆取敬意。

欽欽,思望意。《詩·秦風》憂心欽欽。《毛傳》思望之,心中欽欽然也。

鐘聲有節。《詩·小雅》鼓鐘欽欽。

諡法。《汲冢周書》威儀悉備曰欽。

州名。亦江名。《韻會》梁安州,隋改欽州,取欽江名。《廣輿記》屬廣東廉州府。州有欽江,有龍門江。

山名。《山海經》欽山多金玉而無石,師水出焉。

欽口。《前漢·地理志》魏郡武安縣欽口山,白渠水所出。

欽䲹、欽原,俱鳥名。見《山海經》。

姓。《何氏姓苑》吳人也。宋有欽德載,自號壽巖老人。

去聲。按也。《李翊·俗呼小錄》按謂之欽。欽,去聲。《王琚·射經》欽身微曲,註目視的。

:開弓發矢,要欽身弝外,分明認帖。

《集韻》魚音切,音唫。與吟同。呻也。《山海經》剛山多神,其音如欽。《郭璞註》欽亦吟字假音。○按《漢志》內曰恭,外曰欽。

鄭康成云:敬事節用謂之欽。欽本兼內外言,不得專屬外也。卽敬事節用,亦於欽義未全,故不入正訓,附記於此。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