瞠狞电目头蒙倛

出自:宋代·艾性夫《赠族子治鬼疾》

拼音:[chēng][níng][diàn][mù][tóu,tou][mēng,méng,měng][qī]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瞠狞电目头蒙倛,两手握断青桃枝。
丹符落火六丁走,白昼破柱神雷飞。
何物尸虫作妖魅,敢上天庭聒天耳。
坐俘心腹三彭仇,生馘膏肓双孺子。
君不见大巫擒鬼先擒王,质蹻猥琐不足当。
请君为我祓不祥,疾驱威霆行鬼方,
余力熙河鉏鬼章。

查看原文

注释

【电目】像闪电般发光的眼睛。
【蒙倛】1.亦作"蒙箕"。 2.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瞠】

瞠【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丑庚切《集韻》《韻會》《正韻》抽庚切,音撐。《倉頡篇》直視也。《莊子·田子方》夫子奔軼,絕塵,而回瞠若平後矣。《宋史·孔宗旦傳》宗旦始官京東,與李師道徐程尚同等爲監司耳目,號爲四瞠,人多惡之。

《玉篇》與。

通作憆。《前漢·外戚傳》武問客,陛下得武書,意如何。曰:憆也。《註》直視貌。師古曰:字本作瞠,其音同耳。

《集韻》《韻會》恥孟切《正韻》敕諍切,撐去聲。

《五音集韻》徒杏切,音瑒。

《集韻》抽良切,音倀。義同。

他郞切,音湯。亦直視也。或作。

徐更切,棖去聲。定視也。與同。《韻會》亦作盯䁎。《正字通》或作瞪。

【狞】

獰【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集韻》尼耕切《韻會》泥耕切,音儜。猙獰,犬毛。

一曰惡也。

【电】

電【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殿。《說文》隂陽激燿。从雨从申。《埤雅》電與雷同氣。雷从回,電从申,隂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洩而爲電。或曰雷出天氣,電出地氣,故電从坤省。說卦:離爲電。電,火屬也。蓋隂陽暴格,分爭激射,有火生焉,其光爲電,其聲爲雷。今鐵石相擊則生火,燒石投井則起雷。

况天地大爐之所薄動,眞火之所激射乎。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驚人,號令啓發而已。電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釋名》電,殄也。乍見則殄滅也。《易·噬嗑》雷電合而章。《註》雷電合,不亂乃章。

《豐卦》雷電皆至。《疏》雷者,天之威動。電者,天之光耀。雷電俱至,則威明備足以爲豐也。《詩·小雅》㷸㷸震電。《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始電。《疏》電是陽光,陽微則光不見,此月陽氣漸盛,以擊於隂,其光乃見,故云始電。《春秋·隱九年》大雨震電。《疏》河圖云:隂激陽爲電,電是雷光。《穀梁傳》震,雷也。電,霆也。《淮南子·原道訓》電以爲鞭策。

【目】

目【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莫六切,音牧。《說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韓詩外傳》心之符也。《禮·郊特牲》氣之淸明者也。易說卦離爲目。《註》南方之卦,主視。故爲目。《書·舜典》明四目。《註》廣四方之視,以決天下壅蔽。

《博雅》視也。凡注視曰目之。《史記·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

動目以諭也。《前漢·高帝紀》范增數目羽擊沛公。

含怒側視也。《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小爾雅》要也。《周禮·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

見也。《公羊傳·桓二年》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註》目,見也,斥見其惡也。

稱也。《穀梁傳·隱元年》段,鄭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爲弟也。《註》謂稱鄭伯。

條目。《論語》請問其目。《註》條件也。《前漢·劉向傳》校中祕書,各有條目。

節目。《禮·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方氏曰:節則木理之剛,目則木理之精。

題目。《後漢·許劭傳》曹操微時,常求劭爲己目。《註》命品藻爲題目。《晉書·山濤傳》甄拔人物,各有題目,時稱山公啓事。

凡目。《周禮·天官·小宰》師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傳·僖五年》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獨舉其事也。

科目。《舊唐書·懿宗紀》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舉人。《宋史·選舉志》宋之科目有進土,有諸科,有武舉,常選外又有制科,有童子舉,而進士得人爲盛。

黃目,周彝名。《禮·明堂位》鬱尊用黃目。

暉目,鴆鳥也。《淮南子·繆稱訓》暉目知晏。《註》晏,無雲也。天將晏靜,暉目先鳴。

比目,魚名。不比不行。亦謂之鰈。見《爾雅·釋地》。

橫目,傅草別名。鬼目,苻草別名。俱見《爾雅·釋草》。

海外有一目國,一目中其面而居。見《山海經》。

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天左右目。

縣名。《前漢·地理志》河目縣,屬幷州。

州名。《唐書·地理志》目州隷隴右道。

姓。《潛夫論》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後。

目宿,草名。通作。《前漢·西城傳》馬耆目宿。《史記·大宛傳》作苜蓿。

叶莫筆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窮志,貌有飢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躍舟船之檝。惜東壁之光,不以寓貧婦之目。

【头】

頭【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投。《說文》首也。《禮·玉藻》頭容直。《釋名》頭,獨也,於體高而獨也。

古者謂一人爲一頭。《春秋元命苞》十紀,其一曰九頭紀,卽人皇氏。人皇兄弟九人故也。

《儀禮·士相見禮》贄,冬用雉,夏用腒,左頭奉之。《註》頭,陽也。《疏》執禽者左首。雉以不可生服,故殺之。雖死猶尚左,以從陽也。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註》豎,小吏,名頭須。

藥名。《本草綱目》百頭,貫衆也。一名鴟頭。《陶弘景曰》葉似大蕨,毛芒似老鴟頭。

《唐韻》《正韻》古音徒。《古詩》東方千餘騎,夫壻居上頭。何用識夫壻,白馬從驪駒。《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上紀開闢,邃古之初。五龍比翼,人皇九頭。

與兜通。《山海經》讙頭國。《註》讙兜,堯臣,有罪投南海而死,帝憐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博物志》作讙兜國。

【蒙】

蒙【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濛。《爾雅·釋草》蒙,王女也。《註》女蘿別名。

《詩傳》唐蒙,菜名。

大蒙,藥名。《管子·地員篇》羣藥安生,小辛大蒙。

《易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書·洪範傳》蒙,隂闇也。

《左傳·昭元年》又使圍蒙其先君。《註》欺也。

《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註》裹也。

《前漢·宣帝紀》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註》冒也。

《書·伊訓》具訓于蒙士。《疏》謂蒙稚,小之稱。

《詩·秦風》蒙伐有苑。《傳》蒙,討羽也。《箋》畫雜羽之文于伐。

縣名。《史記·老莊列傳》莊子者,蒙人也。《註》地理志,蒙縣屬梁國。

山名。《書·禹貢》蒙羽其藝。《疏》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又》蔡蒙旅平。《註》蒙山在蜀郡靑衣縣。

水名。《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于蒙汜。《註》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

門名。《左傳·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註》宋城門。

姓。《風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爲氏,秦有將軍蒙驁。

《韻會》母總切,音懵。《柳宗元文》鴟夷蒙鴻。《註》二字俱上聲。

《韻補》叶莫江切,音尨。《詩》狐裘蒙茸。徐邈讀爲厖。《陳琳·大荒賦》帝告我以至順兮,重訊我以童蒙。義混合于宣尼兮,理齊歸于文王。

莫鳳切,音孟。與雺同。《漢書》引《易》傳:有蛻蒙霿,上下合也。

【倛】

倛【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丘其切,音娸。《荀子·非相篇》仲尼面如蒙倛。《註》楊倞曰:方相也。其首蒙茸,故曰蒙倛。《韓愈曰》四目爲方相,兩目爲倛。與䫏通。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