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黄叶稠

出自:唐代·杜牧《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拼音:[dōng][jiāo][huáng][yè,xié][chóu]

平仄:平平平平平

处士有儒术,走可挟车辀。
坛宇宽帖帖,符彩高酋酋。
不爱事耕稼,不乐干王侯。
四十余年中,超超为浪游。
元和五六岁,客于幽魏州。
幽魏多壮士,意气相淹留。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处士拱两手,笑之但掉头。
自此南走越,寻山入罗浮。
愿学不死药,粗知其来由。
却于童顶上,萧萧玄发抽。
我作八品吏,洛中如系囚。
忽遭冀处士,豁若登高楼。
拂榻与之坐,十日语不休。
论今星灿灿,考古寒飕飕。
治乱掘根本,蔓延相牵钩。
武事何骏壮,文理何优柔。
颜回捧俎豆,项羽横戈矛。
祥云绕毛发,高浪开咽喉。
但可感鬼神,安能为献酬。
好入天子梦,刻像来尔求。
胡为去吴会,欲浮沧海舟。
赠以蜀马棰,副之胡罽裘。
饯酒载三斗,东郊黄叶稠
我感有泪下,君唱高歌酬。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
四百年炎汉,三十代宗周。
二三里遗堵,八九所高丘。
人生一世内,何必多悲愁。
歌阕解携去,信非吾辈流。

查看原文

注释

【东郊】1.西周时,特指其东都王城以东的郊外。周灭商后,迁殷民于此。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
【黄叶】1.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2.佛教语。以杨树黄叶为金,比喻天上乐果,能止人间众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东】

東【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詩·大雅》東有啓明。

《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郊】

郊【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距國百里爲郊。《爾雅·釋地》邑外謂之郊。《周禮·地官·載師》近郊、遠郊。《註》五十里爲近郊,百里爲遠郊。《書·費誓》魯人三郊、三遂。《註》國外曰郊,郊外曰遂。天子六軍,則六鄕、六遂。大國三軍,故魯三郊、三遂也。

祭名。冬至祀天于南郊,夏至祀地于北郊,故謂祀天地爲郊。

地名。《左傳·文三年》秦伯伐晉,取王官及郊。《註》晉地。

叶姑刀切,音高。《詩·衞風》碩人敖敖,說于農郊。《集傳》叶音高。

【黄】

黃【亥集下】【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

【叶】

叶【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玉篇》古文協字。《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集韻》同旪。《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註》師古曰,旪讀曰叶。

《正韻》同汁。《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註》汁、叶同。(葉)《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音枼。《說文》草木之葉。《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世也。《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博雅》聚也。

書冊。《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姓。《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與䔾通。《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註》古文葉爲䔾。

式涉切,音攝。《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韻補》叶,逆約切,音虐。《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叶於急切。《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集韻》徒協切,音牒。與䈎同,書篇名。《韻會》或作,非。

【稠】

稠【午集下】【禾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直由切《集韻》《韻會》音儔。《說文》多也。《廣韻》穊也。《增韻》密也。

穠也。《戰國策》書策稠濁。《束晳·補華黍詩》黍發稠華。

地名。《北史·魏本紀》永熙三年二月,帝至稠桑。

姓。《前漢·功臣表》常樂侯稠雕。

《增韻》通作綢。《詩·小雅》綢直如髮。《箋》綢,密也。

《集韻》田聊切,音迢。《莊子·天下篇》可謂稠適而上遂矣。《註》音調。本亦作調。

《集韻》徒弔切,音糶。動搖貌。《前漢·揚雄傳》天下稠㟼。《註》稠,徒弔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