箯舆轧轧过清溪

出自:宋代·戴昺《天台道上早行》

拼音:[biān][yú][yà][yà][guò,guō][qīng][xī]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箯舆轧轧过清溪,溪上梅花压水低。
月影渐收天半晓,两山相对竹鸡啼。

查看原文

注释

【箯舆】竹舆;竹轿。
【轧轧】1.难出貌。 2.杂沓,烦扰。 3.口吃貌。 4.象声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箯】

箯【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音鞭。竹輿也。《史記·張耳陳餘傳》上使泄公,持節問之箯輿前。《註》編竹木爲箯。《郭璞·三蒼》註曰:箯,轝土器。

《廣韻》房連切,音便。義同。

【舆】

輿【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等韻》雲諸切,音余。《說文》車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註》輿人專作輿,而言爲車者,車以輿爲主也。《後漢·輿服志》上古聖人觀轉蓬始爲輪,輪行不可載,因物生智,復爲之輿。《韻會》《詩詁》曰:輈軸之上加板以載物,軫、軾、轛、較之所附植,輿,其總名也。

乗輿。《蔡邕·獨斷》天子所御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乗輿。《註》輿,車也。乗,載也。

《韻會》權輿,始也。造衡自權始,造車自輿始也。

《正韻》堪輿,天地之總名。《前漢·藝文志》《堪輿金匱》十四卷。《註》堪,天道。輿,地道。

載而行之之意。《左傳·僖十一年》敬禮之輿也。《註》謂其載禮以行也。

《襄二十四年》令名德之輿也。

負也。《戰國策》百人輿瓢而趨。

《廣韻》多也。《集韻》衆也。《左傳·僖二十八年》晉文公聽輿人之誦。

《韻會》扶輿,佳氣貌。

美稱。《司馬相如·子虛賦》扶輿綺靡。

輿人,賤官。《左傳·昭四年》輿人納之。

丘輿,地名。《左傳·成四年》鄭公子偃敗諸丘輿。《註》鄭地。

平輿。《後漢·郡國志》平輿,屬汝南郡。《註》古沈子國也。

姓。《韻會》周大夫伯輿之後。

《廣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增韻》舁車也。兩手對舉之車。《集韻》或作轝。《史記·封禪書》作轝。轝字从車从與,作車與。

【轧】

軋【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1画

《廣韻》於黠切《韻會》《正韻》乙黠切,音扎。《說文》車輾也。《六書故》車載重,蹍軋有聲也。

名。《前漢·匈奴傳》罪小者軋,大者死。《註》謂輾轉轢其骨節,若今之厭踝也。

勢相傾也。《莊子·人閒世》名也者,相軋也。《唐書·李宗閔傳》樹黨相磨軋。

軋芴,緻密也。《前漢·司馬相如傳》縝紛軋芴。《史記》作軋沕。

軋忽,長遠之貌。《前漢·禮樂志》淸風軋忽。

軮軋,無涯際也。《揚雄·甘泉賦》軮軋無垠。

《集韻》膺眼切,音。義同。

叶乙役切,音鬱。《張衡·南都賦》流湍投濈,砏汃輣軋。長輸遠逝,漻淚淢汨。《註》輣軋,波相激之聲。

【过】

過【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臥切,戈去聲。《玉篇》度也,越也。《正韻》超也。《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禮·檀弓》過之者,俯而就之。《史記·贾生傳》自以爲過之,今不及也。

過失也。《書·大禹謨》宥過無大。《註》過者,不識而誤犯也。《前漢·文帝紀》俱去細過,偕歸大道。

罪愆也。《周禮·天官·大宰》八柄,八曰誅,以馭其過。

責也。《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卦名。易大過,小過。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禾切,音戈。《廣韻》經也。《書·禹貢》東過洛汭,北過洚水。

過所也。《釋名》過所至關津以示也。或曰傳轉也,轉移所在,識以爲信。

國名。《左傳·襄四年》處澆于過。《註》過,國名。東萊掖縣有過鄕。

㵎名。《詩·大雅》溯其過㵎。

姓。《後漢·劉陶傳》過晏之徒。《註》過,姓,過國之後。《正韻》經過之過,平聲。超過、過失之過,去聲。

【清】

圊【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情切《集韻》親盈切,音淸。《說文》厠淸也。《徐鍇曰》厠古謂之淸者,言汚穢常當淸除也。《博雅》圂厠也。《釋名》雜也,言人雜厠其上也。

《集韻》倉經切,音靑。義同。

【溪】

溪【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

水註川曰谿。《廣韻》或作磎。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