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琵琶凉州歌

出自:明代·唐寅《五王夜燕图》

拼音:[kūn][lún][pí][pá][liáng,liàng][zhōu][gē]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平

积善坊中五王宅,重楼复阁辉金碧。
大衾长枕共春秋,斗鸡走狗连朝夕。
花萼楼前夜开燕,沉水凝烟灯吐焰。
列坐申王兴岐薜,让皇降席同南面。

昆仑琵琶凉州歌,当时进御染云和。
宫声不属商声暴,琵声起少琶声多。
独有汝阳知律吕,曾把流离陈明主。
他日回銮蜀道中,不教审听铃淋雨。

查看原文

注释

【昆仑】1.亦作"昆侖"。 2.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3.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4.古代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5."昆仑奴"的省称。 6.泛指奴仆。 7.特指昆仑奴磨勒。 8.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 9.指玉制酒器。 10.酒名。"昆仑觞"的省称。 11.道教语。指头脑。 12.脐之别名。
【琵琶】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凉州】1.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2.唐代软舞曲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昆】

昆【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崐。《說文》同也。《註》日日比之是同也。《前漢·揚雄傳》噍噍昆鳴。《註》師古曰:昆,同也。

《爾雅·釋言》昆,後也。《註》謂先後也。《書·大禹謨》昆命于元龜。《傳》昆,後也。

《書·仲虺之誥》垂裕後昆。《傳》垂優足之道示後世。《釋名》來孫之子曰昆孫。昆,貫也,恩情轉遠,以禮貫連之耳。

《詩·王風》謂他人昆。《傳》昆,兄也。

姓。《詩·商頌》昆吾夏桀。《傳》昆吾,巳姓也。《姓氏急就篇》昆氏,夏諸侯昆吾之後。戰國有賢者昆詳。

山名。《史記·李斯傳》致昆山之玉。《註》正義曰:昆岡在于闐國東北四百里,其岡出玉。

《左思·魏都賦》昆蟲毒噬。《註》昆,明也。明蟲者,陽而生,隂而藏。

與崑同。《前漢·地理志》昆崙、析支、渠叟,西戎卽敘。《書·禹貢》作崑崙。

《集韻》《韻會》胡昆切,音魂。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

《集韻》戸袞切,音混。義同。

昆夷亦作混。

與渾同。《揚子·太經》昆侖旁薄。◎按卽渾淪。

《韻補》叶俱倫切。《度尚·曹娥》若堯二女,爲湘夫人。時效髣髴,以詔後昆。

叶居員切。《韓愈·胡評事墓誌》宜兹人,肖後昆。五十七,不足年。《集韻》本作。

【仑】

侖【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力迍切《集韻》盧昆切,而卷之侖如也。

昆侖山,與崑崙同。見《漢志》。

《山海經》有侖者之山。

神名。《山海經》槐江之山,槐鬼離侖居之。《註》離侖,神名。

凡物之圓渾者曰昆崙,圓而未剖散者曰渾淪。本作侖。

【琵】

琵【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琵琶序云:漢送烏孫公主,念其道遠,思慕故國,使知音者於馬上作之。《古今樂錄》琵琶出於絃鞉,杜摯以爲興之秦末,蓋古長城役,百姓絃鞉而鼓之。

魚名。《左思·吳都賦》鮫鯔琵琶。《註》會稽琵琶魚無鱗,形似琵琶。

《容齋隨筆》白樂天以琵字作入聲讀。如云:四絃不似琵琶聲,亂瀉眞珠細撼鈴。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皆入聲也。

【琶】

琶【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巴切,音爬。琵琶。註詳上。

《韻補》叶蒲波切,音婆。《白居易·小庭有月詩》菱角執笙簧,谷兒挾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

【凉】

凉【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與䣼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州】

州【寅集中】【巛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周。《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廣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雍。《周禮·夏官》九州:揚、荆、豫、靑、兗、雍、幽、冀、幷。《爾雅·釋地》冀、豫、雝、荆、揚、兗、徐、幽、營,九州。《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周禮·地官》五黨爲州。《註》州二千五百家。《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國名。《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傳》淳于公如曹。《註》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括地志》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爲淳于國。

邑名。《左傳·昭三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註》州縣,今屬河內郡。

《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註》楚邑,淮南下蔡縣。

《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註》南郡有州陵縣。

姓。《左傳·襄二十一年》州綽出奔齊。《註》晉大夫。

《爾雅·釋畜》白州驠。《註》州,竅。《疏》謂馬之白尻者也。

與洲通。◎按《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叶專於切,音朱。《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

【歌】

歌【辰集下】【欠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可哥《唐韻》古俄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何切,音柯。《說文》詠也。《徐曰》長引其聲以詠也。《釋名》人聲曰歌。歌者,柯也。以聲吟詠上下,如草木有柯葉也。《揚子·方言》兗冀言歌,聲如柯。《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正義曰》直言不足以申意,故令歌詠其詩之義以長其言。《禮·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又》歌之爲言也,長言之也。言之不足,故長言之。

曲合樂也。《詩·魏風》我歌且謠。《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疏》正義曰:謠旣徒歌,則歌不徒矣,故曰曲合樂曰歌。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爲總名,未必合樂也。

《韓詩·章句》有章曲曰歌,無曰謠。

《古樂府註》齊歌曰謳,吳歌曰歈,楚歌曰豔。奏樂曰登歌,曰升歌。

鐘名。《左傳·襄十一年》鄭人賂晉侯歌鐘二肆,晉侯以樂之半賜魏絳。

山名。《廣輿記》歌山,在廣西平樂府富川縣。

朝歌,地名,紂所都也。漢爲縣,屬河內郡。見《前漢·地理志》。

叶古賀切,音過。《左貴·晉元后誄》內敷隂敎,外毗陽化。綢繆庶政,密勿夙夜。恩從風翔,澤隨雨播。中外禔福,遐邇詠歌。說見《顏氏·刊謬正俗》。

叶居之切,音姬。《屈原·遠遊》張樂咸池奏承雲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靈鼓瑟兮,令海若舞馮夷。

叶斤於切,音居。《柳宗元·饒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