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之

出自:宋代·苏轼《和李》

拼音:[gǎn][zhī]

平仄:仄平

李太白有《浔阳紫极宫感秋》诗,紫极宫,今天庆观也。 道士胡洞微以石本示余,盖其师卓玘之所刻。 玘有道术,节义过人,今亡矣。 太白诗云:“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今予亦四十九,感之,次其韵。 玉芝一名琼田草,洞微种之七八年矣,云更数年可食,许以遗余。 故并记之。 寄卧虚寂堂,月明浸疏竹。 泠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 流光发永叹,自昔非予独。 行年四十九,还此北窗宿。 缅怀卓道人,白首寓医卜。 谪仙固远矣,此士亦难复。 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 惟应玉芝老,待得蟠桃熟。 次韵道潜留别为闻庐岳多真隐,故就高人断宿攀。 已喜禅心无别语,尚嫌剃发有诗斑。 异同更莫疑三语,物我终当付八还。 到后与君开北户,举头三十六青山。

查看原文

字义

【感】

感【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古禫切,甘上聲。《廣韻》動也。从心咸聲。《增韻》格也,觸也。《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詩·召南》無感我帨兮。

《集韻》《正韻》胡紺切。與憾通。恨也。《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