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王寂《南乡子 大定甲辰,驰驿过通州,贤守开东阁》

拼音:[shēng]

平仄:平

,明眸皓齿,非妖歌*舞欺儿童者可比。怪期服色与哙等伍,或言占籍未久,不得峻陟上游。问之,云青其姓,小字梅儿,因感其事,拟其姓名,戏作长短句,以明日黄花蝶也愁歌之绰约玉为肌。宫额娇黄浅更宜。京洛风尘无远韵,心期。只有多情驿使知。翠羽翦春衣。林下风神固亦奇。辛苦半生谁挂齿,颦眉。似怨东君

查看原文

字义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