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畦水潺潺

出自:唐代·元稹《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

拼音:[tōng][qí][shuǐ][chán][chán]

平仄:平平仄平平

忆在开元馆,食柏练玉颜。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李生隔墙住,隔墙如隔山。怪我久不识,先来问骄顽。 十过乃一往,遂成相往还。以我文章卷,文章甚斒斓。 因言辛庾辈,亦愿放羸孱。既回数子顾,展转相连攀。 驱令选科目,若在闠与闤。学随尘土坠,漫数公卿关。 唯恐坏情性,安能惧谤讪。还招辛庾李,静处杯巡环。 进取果由命,不由趋险艰。穿杨二三子,弓矢次第弯。 推我亦上道,再联朝士班。二月除御史,三月使巴蛮。 蛮民詀諵诉,啮指明痛癏。怜蛮不解语,为发昏帅奸。 归来五六月,旱色天地殷。分司别兄弟,各各泪潸潸。 哀哉剧部职,唯数赃罪锾。死款依稀取,斗辞方便删。 道心常自愧,柔发难久黫。折支望车乘,支痛谁置患。 奇哉乳臭儿,绯紫绷被间。渐大官渐贵,渐富心渐悭。 闹装辔头觼,静拭腰带斑。鹞子绣线,狗儿金油环。t 香汤洗骢马,翠篾笼白鹇。月请公王封,冰受天子颁。 开筵试歌舞,别宅宠妖娴。坐卧摩绵褥,捧拥綟丝鬟。 旦夕不相离,比翼若飞鸾。而我亦何苦,三十身已鳏。 愁吟心骨颤,寒卧支体。居处虽幽静,尤悔少愉嬾。l 不如周道士,鹤岭临钟湾。绕院松瑟瑟,通畦水潺潺。 阳坡自寻蕨,村沼看沤菅。穷通两未遂,营营真老闲。

查看原文

注释

【潺潺】1.水流貌。 2.流水声。 3.形容雨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通】

通【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統平聲。《說文》達也。《正韻》徹也。《易·繫辭》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禮·學記》知類通達。

亨也,順也。《禮·儒行》上通而不困。《註》謂仕則上達乎君,不困于道德之不足也。《易·節卦》不出戸庭,知通塞也。

暢也。《爾雅》四時和爲通正。《註》通,平暢也。

總也。《禮·王制》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註》通計三十年所入之數,使有十年之餘也。

開也。《前漢·何武傳》通三公官。《註》謂更開置之也。

道之也。

凡人往來交好曰通。《前漢·季布傳》非長者勿與通。

《陸賈傳》剖符通使。

書名。《白虎通》班固著。《風俗通》應劭著。

書首末全曰通。《後漢·崔實傳》宜寫一通。

凡物色純者謂之通。《周禮·春官·司常》通帛爲旃。《註》通帛,無他物之飾也。

通鼓。《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疏》司馬振鐸,將軍以下卽擊鼓,故云通鼓。

井地名。《前漢·法志》方里爲井,井十爲通。

《廣韻》州名。

《韻會》馬矢曰通。《後漢·戴就傳》以馬通薰之。

《左傳·杜預註》旁淫曰通。

叶他郞切,音湯。《東方朔·七諫》身寢疾而日愁兮,情沈抑而不揚。衆人莫可與論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畦】

畦【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戸圭切《集韻》《韻會》懸圭切,音攜。《說文》田五十畝曰畦。《屈原·離騷》畦留荑與揭車兮,雜杜蘅與芳芷。《註》五十畝爲畦。《莊子·人閒世》彼旦爲無町畦,亦與之爲無町畦。

《廣韻》菜畦。《史記·貨殖傳》千畦薑韭。《註》徐廣曰:千畦,二十五畝。駰案,韋昭曰:畦猶壠。《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註》師古曰:畦區也。

地名。《史記·封禪書》故作畦畤櫟陽,而祀白帝。《索隱註》漢舊儀云:祭人先於隴西西縣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上下有畤,如種韭畦,畦中各有二土封,故云畦畤也。

《集韻》涓畦切,音圭。田起堳埒也。

《集韻》勻規切,音䔺。

《五音集韻》息遺切,音綏。義同。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潺】

潺【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玉篇》士山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山切,音孱。潺湲,流水貌。一曰水流聲。《謝靈運詩》乗月弄潺湲。

借作流涕貌。《楚辭·九歌》橫流涕兮潺湲。

水名。《水經注》涪縣有潺水。

《唐韻》昨閑切,音虥。義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