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衣竟未擐

出自:唐代·韩愈《崔十七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

拼音:[dōng][yī][jìng][wèi][huàn]

平仄:平平仄仄仄

崔君初来时,相识颇未惯。但闻赤县尉,不比博士慢。 赁屋得连墙,往来忻莫间。我时亦新居,触事苦难办。 蔬飧要同吃,破袄请来绽。谓言安堵后,贷借更何患。 不知孤遗多,举族仰薄宦。有时未朝餐,得米日已晏。 隔墙闻讙呼,众口极鹅雁。前计顿乖张,居然见真赝。 娇儿好眉眼,袴脚冻两骭。捧书随诸兄,累累两角丱。 冬惟茹寒齑,秋始识瓜瓣。问之不言饥,饫若厌刍豢。 才名三十年,久合居给谏。白头趋走里,闭口绝谤讪。 府公旧同袍,拔擢宰山涧。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鷃。 上言酒味酸,冬衣竟未擐。下言人吏稀,惟足彪与虥。 又言致猪鹿,此语乃善幻。三年国子师,肠肚习藜苋。 况住洛之涯,鲂鳟可罩汕。肯效屠门嚼,久嫌弋者篡。 谋拙日焦拳,活计似锄刬。男寒涩诗书,妻瘦剩腰襻。 为官不事职,厥罪在欺谩。行当自劾去,渔钓老葭薍。 岁穷寒气骄,冰雪滑磴栈。音问难屡通,何由觌清盼。

查看原文

注释

【冬衣】冬季穿的御寒的衣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冬】

冬【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也。《鶡冠子·環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姓。《韻會》前燕有司馬冬壽。

【衣】

衣【申集下】【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衣銘》衣服從其儀,君子德也。衣以飾外,德以飾內。

絲衣,祭服也。《詩·周額》絲衣其紑。

《博雅》寢衣,衾,服也。

《釋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

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閒施一襠,以養心也。

面衣。《晉書·惠帝紀》尚書高光進面衣。

耳衣。《唐·邊塞曲》金縫耳衣寒。

綴衣,掌衣服官名。《書·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綴衣、虎賁。

白衣,未仕之稱。《後漢·崔駰傳》憲諫以爲不宜與白衣會。

牛衣,編亂麻爲之。卽今俗呼爲龍具者。《前漢·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

垣衣,苔也。《王融詩》垣衣不可裳。

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祐。

人名。《高士傳》被衣,堯時人。蒲衣,舜時人。

靑衣,地名。《史記·彭越傳》處蜀靑衣。《註》今爲臨卭。

借服膺意。《書·康誥》紹聞衣德言。

《唐韻》於旣切,讀去聲。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韻》著衣也。《晏子·雜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漢·東方朔傳》身衣弋綈。

《韻補》於斤切。齊人言衣聲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謂歟。一作㐆。《通志·六書略》卽衣字,从向、身。

【竟】

竟【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韻會》《正韻》居慶切,音敬。窮也,終也。《史記·項羽紀》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高祖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前漢·元帝紀》竟寧元年。《師古註》竟者,終極之言,言永安寧也。《霍光傳》縣官重太后,故不竟。《師古註》竟,窮竟其事也。

《說文》樂曲盡爲竟。

地名。《史記·白起傳》遂東至竟陵。《註》在郢州長壽縣南百五十里。

姓。出《何氏姓苑》。

《集韻》舉影切,音景。與境同,界也。《禮·曲禮》入竟而問禁。《疏》竟,界首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卿非君命不越竟。《字彙補》按竟界之竟,宜从上聲。徐師曾禮註:字彙附於去聲,非。

《韻補》叶居亮切《郭璞·不死圖讚》有人爰處,員丘之上。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未】

未【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擐】

擐【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說文》貫也。《左傳·成十三年》躬擐甲冑。《吳語》夜中乃令服兵擐甲。

《集韻》古患切,音慣。義同。

《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關。義同。

《集韻》古泫切,音畎。繫也。

荀緣切,音宣。與揎同。《禮·王制·臝股肱註》謂擐衣出其臂脛。《陸氏音義》擐讀宜音宣,依字作㩊。字林云:㩊臂也。先全反。◎按㩊,別本譌作㩱。互見㩊字註。本作。省从睘。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