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部逶迟

出自:明代·无名《郊庙歌辞·德明兴圣庙乐章·送神》

拼音:[liáng,liàng][bù][wēi][chí]

平仄:平仄平平

元精回复,灵贶繁滋。风洒兰路,云摇桂旗。 高丘缅邈,凉部逶迟。瞻望靡及,缠绵永思。

查看原文

注释

【逶迟】1.亦作"逶遟"。亦作"逶遅"。 2.弯曲下垂貌。 3.遥远貌。 4.徐行貌;徘徊貌。 5.颓靡衰弱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凉】

凉【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與䣼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部】

部【酉集下】【邑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音蔀。《集韻》總也,統也。《前漢·地理志》凡十三部置刺史。《後漢·宗室傳》柱天都部。《註》柱天者,若天之柱。都部者,都統其衆也。

《廣韻》署也,六卿之署曰六部。

分也。《荀子·王霸篇》名聲部發於天地之閒。《註》部,猶分布。言聲稱四溢也。

《正韻》部曲也。《前漢·李廣傳》行無部曲。《註》將軍領軍皆有部曲,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侯一人。廣尚易,不立部曲也。

星辰布列亦曰部。《史記·歷書》分其天部。《註》分部二十八宿爲距度也。

五行謂之五部。《前漢·律歷志》起五部。《註》五部,謂金木水火土也。

書分四部。《正字通》晉李充爲著作郞,刪定典籍,以類相從,分五經爲甲部,史記爲乙部,諸子爲丙部,詩賦爲丁部,甚有條貫,祕閣以爲永制。《唐書·藝文志》聚書四部,以甲乙丙丁爲次,因充制也。

星名。《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

《字彙補》斗蓋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部長二尺。

與棓同。大杖也。《淮南子·說山訓》羿死桃部。

百部,藥名。蔓生,根多百十相連。一名野天門冬。

《唐韻》蒲口切《集韻》《韻會》薄口切,音培,讀與剖近。部婁,小阜也。《左傳·襄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字彙補》府九切,音否。《闞駰·十三州志》諺云:仕宦不偶値冀部。

【逶】

逶【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於爲切《集韻》《韻會》邕危切《正韻》烏爲切,迆、委移、倭侇,載在史傳詩賦者,各家文畫雖異,其音義則同也。

【迟】

遲【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邌《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音墀。《說文》徐行也。《廣韻》久也,緩也。《詩·衞風》行道遲遲。《禮·玉藻》君子之容舒遲。

《孔子閒居》無體之禮,威儀遲遲。《註》緩而不迫也。

委遲,迴遠貌。《詩·小雅》周道倭遲。

《韻會》棲遲,息也。《詩·風》可以棲遲。

姓。《書·盤庚》遲任有言。《註》古賢人。

尉遲,複姓。

《廣韻》《韻會》直利切《集韻》直吏切《正韻》直意切,音稚。《廣韻》待也。《後漢·章帝紀》朕思遲直士,側席異聞。

《趙壹傳》實望昭其懸遲。《註》懸心遲仰之。

遲明卽黎明。《前漢·高帝紀》遲明,圍宛城三匝。《註》遲,未也。天未明之頃也。《衞靑傳》遲明行二百餘里。《註》遲,待也。待天欲明也。

《正韻》欲速而以彼爲緩曰遲,使彼徐行以待亦曰遲。《荀子·修身篇》遲彼止而待我。

乃也。《史記·春申君傳》遲令韓、魏歸帝重于齊。《註》遲,猶値。値,猶乃也。《韻會》遅遟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