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绡遗恨

出自:元代·赵雍《人月圆》

拼音:[jiāo][xiāo][yí][hèn]

平仄:平平平仄

相思何日重相见,山远水偏长。凤弦虽断,鸾胶难接,愁满离肠。最伤情处,鲛绡遗恨,翠靥留香。故人何在,浓阴深院,斜月幽窗。

查看原文

注释

【鲛绡】1.亦作"鲛鮹"。 2.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亦借指薄绢﹑轻纱。 3.指手帕﹑丝巾。
【遗恨】至死没有化解的悔恨、不如意:千古遗恨深|遗恨终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鲛】

鮫【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口之飾。《荀子·議兵篇》楚人鮫革犀兕以爲甲。《註》以鮫魚皮及犀兕爲甲。

官名。《左傳·昭二十年》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註》舟鮫,官名也。《疏》鮫,大魚之名,澤中有水有魚,故以舟鮫爲官名也。

鮫人。《左思·吳都賦》訪靈夔於鮫人。《註》鮫人居水中。《述異記》鮫人水居如魚,不廢機織,眼泣則成珠。

【绡】

綃【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相邀切《集韻》思邀切,綃衣以爲裼。《註》綃,綺屬也。《左思·吳都賦》泉室潛織而卷綃。《註》鮫人從水中出,曾寄食人家,積日賣綃。綃者,竹孚兪也。亦作宵。《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在其右。《註》宵,讀如詩素衣朱綃之綃。◎按《詩·唐風》素衣朱繡,箋云:繡當爲綃。《韻補》云:當讀如肖。

《集韻》所交切,音梢。《後漢·向栩傳》著絳綃頭。《釋名》綃頭,綃鈔也。鈔髮使上也。

《木華·海賦》維長綃。《註》綃,今之帆維也。以長木爲之,所以挂帆。

【遗】

遺【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音夷。《說文》亡也。《易·泰卦》不遐遺。《註》用心弘大,無所遺棄也。《詩·小雅》棄予如遺。《註》言忘去不復存省也。《周禮·秋官·司刺》三曰遺忘。

《正韻》失也。《前漢·賈誼傳》功不遺矣。《後漢·桓榮傳》慮無遺計。

《集韻》餘也。《禮·樂記》有遺音者矣。《註》有不盡之音。《屈原·離騷》依彭咸之遺則。《註》遺,餘也。

留也。《書·大誥》寧王遺我大寶龜。《左傳·昭十九年》古之遺愛也。

《字彙補》便旋也。《前漢·東方朔傳》小遺殿上。《南史·謝幾卿傳》小遺沾令史。《註》卽俗言小便也。

《正字通》遺遺,與委蛇通。《戰國策》出遺遺之門。《註》言其路逶迤也。《管子·樞言篇》遺遺乎若有從治。

姓。魯費宰南遺之後。

《廣韻》《集韻》《韻會》以醉切,遺去聲。投贈也,餽也。《周禮·地官·遺人註》以物有所餽遺也。《左傳·隱元年》請以遺之。

《玉篇》余恚切《正韻》于位切,。

《集韻》徐醉切,音遂。盈之切,音怡。愈水切,音唯。義同。

《集韻》《韻會》旬爲切《等韻》似爲切。與隨同。謙以下人也。《詩·小雅》莫肯下遺。《註》遺,音隨。

【恨】

恨【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胡艮切《韻會》含艮切《正韻》下艮切,音拫。《說文》怨也。从心艮聲。一曰怨之極也。《蜀志·劉巴傳》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爲恨。

悔恨也。《史記·李廣傳》王朔謂李廣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廣曰:羌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盡殺之,至今大恨。

叶胡甸切,音現。《歐陽修·祭范仲淹文》自公云亡,謗不待辨。始屈終伸,公其無恨。《正字通》恨與憾聲義微別。憾意淺,恨意深,憾音輕,恨音重。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