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扬州禅智寺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译文

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注释

①禅智寺:又名竹西寺,在今扬州东北。《明统志》:“扬州府:禅智寺在府城东一十五里,本隋炀帝故宫,后建为寺。”按,寺废,建为砖瓦厂。
②白鸟:白羽之鸟。如鹤鹭之类。《诗经·大雅·灵台》:“白鸟翯翯。”
③竹西:在扬州甘泉之北。后人因杜牧此诗所咏处筑亭,名曰竹西亭,又称歌吹亭。

赏析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从“蝉”和“秋”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就更使人觉得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都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从明暗的变化写静。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是意外的幽静,格外的冷清,分外的沉寂。
至此,诗人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禅智寺的幽静,似乎文章已经做完。然而,忽又别开生面,把热闹的扬州拉出来作陪衬:“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多少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杜牧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自君之出矣

[宋代] 薛季宣

自君之出矣,珠网弦箜篌。
憔悴损容色,晨朝懒梳头。
头上双爵钗,脱发应难留。
因心持寄君,君还知意不。
金以表妾心,钗能感君眸。
长安多美人,陌巷多高楼。
君如有两意,持此买名讴。
妾本侯家女,生平不解愁。
十九为君妇,如今几回秋。
生儿妾样长,君方远行游。
妾颜益以悴,君心日悠悠。
方诸空有泪,圆月难为钩。
死灰不复然,知君亦行休。
寄言天地间,于以写我忧。

戏马台

[宋代] 吕定

据鞍挥指八千兵,昔日中原几战争。
追鹿已无秦社稷,逝骓方叹楚歌声。
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
回首云山青矗矗,黄流依旧绕彭城。

偈颂十八首 其十

[宋代] 释道璨

闹浩浩,闲寂寂。
不动一丝头,如对万人敌。
惺惺直是惺惺,历历直是历历。
捉象亦全其力,捉兔亦全其力。

送黄元吉

[宋代] 陈傅良

荷君来意固非轻,曾未深交意便倾。
语到七篇无欠少,学从三画已分明。
每怀前此伤标置,颇欲从今近老成。
为谢荆门三益友,何时尊酒话生平。

谢韩无咎寄新茶

[宋代] 章甫

武夷仙翁冰雪颜,建宁府中春昼閒。
挥毫醉写乌丝栏,新茗续煎扶玉山。
应念穷愁坐空谷,头白眼眵书懒读。
殷勤题裹寄春风,浇我从来藜苋腹。
别公宛陵今五春,渴心何啻生埃尘。
平生不识七闽路,梦魂欲往山无数。

次韵罗端规二首 其一

[宋代] 张镃

世态从渠变,前山只么新。
关门便懒退,遇事少躬亲。
和我诗何益,知公道不贫。
两旬才识面,枉是自由身。

九日

[宋代] 武衍

倒尽鸱夷酒更沽,西风吹兴渺江湖。
客中剩喜身强健,岁岁秋香看紫萸。

洗妆池

[宋代] 叶茵

离宫脂粉尚秾香,人去僧来岁月长。
钟磬咒成功德水,根尘洗尽水清凉。

赠得一禅师

[宋代] 敖陶孙

旧时黄正父,今日一浮屠。
四海谁知己,三更忽撚须。
空山吼狮子,暗壁缚于菟。
何日当吾眼,藜床淡尔臞。

赠书肆陈解元 其二

[宋代] 危稹

兀坐书林自切磋,阅人应似阅书多。
未知买得君书去,不负君书人几何。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