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译文

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她的纤纤玉指,划过十三根筝弦,细腻地传达出内心浓稠的怨恨。
面对宴间宾客,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流动,筝柱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当曲调弹响到最哀伤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两道黛眉,就这样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赏析

此词借写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词的上片暗写湘灵鼓瑟的典故,点出“幽恨”;下片并未具体展开写幽恨,只写弄筝的情态,而幽恨自见。黄蓼园谓此词“末句意浓而韵远,妙能蕴藉”。
起笔一句先写弹奏。筝称之为“哀筝”,感情色彩极为明显。“一弄”,奏一曲。曲为“湘江曲”,内容亦当与舜及二妃一类悲剧故事有关,由此可见酒筵气氛和弹筝者的心情。“写尽湘波绿”,湘水以清澈著称,“绿”为湘水及其周围原野的色调。但绿色彩分类上属冷色,则又暗示乐曲给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写”,指弹奏,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弹”或“奏”;似乎弹筝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笔,虽然没有文词,但却用筝声“写”出了动人的音乐形象。
上片歇拍两句,让人想到弹筝者幽恨甚深,非细弹不足以尽情传达,而能将幽恨“细传”,又足见其人有很高的技艺。从“纤指”二句的语气看,词人对弹筝者所倾诉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传之幽恨即是双方所共有的。词之上片,着重从演奏的内容情调方面写弹者。
下片转写弹者的情态。“当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筝女全神贯注。“玉柱斜飞雁”,筝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犹如一排飞雁。飞雁古诗词中,常与离愁别恨相连,同时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这里虽是说弦柱似斜飞之雁,但可以想见所奏的湘江曲亦当与飞雁有联系,写筝柱之形,其实末离开弹筝者所传的幽恨。“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春山,指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是承上文“秋水”而来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的典故。女子凝神细弹,表情一般应是从容沉静的,但随着乐曲进入断肠境界,筝女敛眉垂目,凄凉和悲哀的情绪还是明显地流露了出来。
这首词以回荡飘忽的笔势,刻画一位哀艳动人的弹筝艺妓——小莲哀艳动人的形象。全词以“哀筝一弄湘江曲”摹然开篇,又以“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骤然收笔,中间不平铺直叙而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神态来写,极具艺术感染力。

晏几道
晏几道(约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词的不少,但父子俱为大家的却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乃父。他身为富贵公子,却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为太“痴”了。冯煦曾说过:“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 其四

[清代] 曾国藩

圣主中兴迈盛周,联翩方召并公侯。
神威欲挟雷霆下,大业常同江汉流。
藻火但闻山甫衮,桐庐岂有子陵裘。
鹓鸾台阁方新构,杞梓楩楠一例收。

挽知临安府兼浙西制置使曾公 其一

[宋代] 曾子良

德祐思良弼,江西出大臣。
报忠昭汉议,靖献有殷仁。
皦日五朝老,清风百世人。
几时归衮绣,秋草卧麒麟。

三品石

[宋代] 曾极

一士真能重本朝,中原劲敌是天骄。
无情石却登三品,不念忠贤屈下僚。

频婆果

[明代] 曾棨

异果曾因释老知,喜看嘉实出京师。
芳腴绝胜仙林杏,甘脆全过大谷梨。
炎帝遗书惭未录,长卿多病独相宜。
由来南土无人识,那得灵根此处移。

赤壁

[宋代] 曾用孙

白浪高于屋,风回熨帖平。
周郎呼不醒,久立听江声。

西湖夜景

[宋代] 曾由基

閒窗放入四山青,古篆无烟气自清。
风不鸣条花著露,一湖春月万蛙声。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宋代] 曾致尧

华林书院集群英,讲诵兴来里巷荣。
宾友尽为文苑客,子孙多是帝门生。
九理下诏亲旌义,四相留诗自著名。
致使举家在霄汉,更将忠孝答皇朝。

[宋代] 曾黯

水合双江急,山逢百窍深。

贤牧堂

[宋代] 朱万年

师?使众作祠堂,要学朱张与郑王。
大家飞上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雁字

[明代] 朱之蕃

长空清迥净秋云,杖倚斜阳数雁群。
吹隔狂飙存断简,翔依沙溆见回纹。
霞江点缀摩崖碣,芦岸联翩白练裙。
衡岳峰高归羽急,疑探二酉发奇文。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