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薛华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赏析

抒写离情别绪之作,历代诗歌中不计其数。但是,“诗要避俗,更要避熟”(刘熙载《艺概。诗概》)。《别薛华》则堪称是一首含意隽永,别具一格,意境新颖的送别诗。
首联即切题。“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又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真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颔联和颈联俱是工稳而妥贴的对子。近体诗到初唐“四杰”手中,已日臻成熟,从此诗亦可略窥一斑。
颔联“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紧承上联“穷路”、“问津”而深入一层述说: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诗中“千”字极言其长,并非实指。这二句是作者发自肺腑之语。王勃早年因“戏为檄英王鸡文”,竟触怒了唐高宗,从此不得重用。此诗是王勃入蜀之后的作品,时年仅二十出头,仕途的坎坷,对于王勃这样一个少年即负盛名,素有抱负,却怀才不遇、不得重用的人来说,其感慨之深,内心之苦,是可以想见的。所以,诗意就不能仅仅理解为只是在向远行人指出可能会遭受的恶运,其实也是作者在短短的人生道路上所亲身感受到的切肤之痛。
写到这儿,作者仍觉得意犹未尽,还不足以倾诉心声,更不忍与知音就此分手,于是又说:“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意思是:你我的心情,都象浩渺江水上漂泊不定的一叶小舟;而生活呢,也是一样的辛酸凄苦。这一方面是同情与劝慰对方,一方面也是用以自慰,大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但是,离别却又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顺理成章地逼出了尾联“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两句: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杜甫《梦李白》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便是这个意思。而这篇在诀别之时,断言彼此都将互相入梦,既明说自己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相思之切。“俱是梦中人”的“俱”字,似乎双方对等,而由作者这方面写出,便占得了双倍的份量。
袁枚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随园诗话》)此话说得不确的地方是,情和景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但是,就“言情难”而言,把这段话用在王勃这首诗中倒是十分妥贴的。由于此诗讲究匠心经营,反复咏叹遭遇之不幸,仕途之坎坷,丝丝入扣,字字切题,又一气流转,缀成浑然一体,确是感人至深。据作者《秋夜于锦州群官席别薛升华序》所说,作者不仅和薛是同乡、通家,也是良友;又据《重别薛华》一诗来看,两人之间确有非同一般的深情厚意。而此时王勃正当落魄失意之际,不平则鸣,因此,面对挚友,他以肺腑相倾。写法上,诗不着意写惜别之情,而用感人的笔触,抒发了悲切的身世之感,使人感到这种别离是何等痛苦,更显出这对挚友的分手之难。诗中所蕴含的深邃而绵邈的情韵,堪称自出机杼。这首诗与作者的另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相比,虽题材同为送别,而风格情调迥异,前后判若两人。这是由于作者在政治上屡遭挫折,未能摆脱个人的哀伤情绪所致。

王勃
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答吴石林

[明代] 释今无

军容临鳄水,仙韵到孤峰。
墨汁留燕石,文情压大宗。
翱翔疑翥凤,磅礴竟屠龙。
何日来相见,西窗烛影重。

踏莎行四首 其一

[清代] 史承谦

吹絮帘前,簸钱堂后,眼期心诺相逢骤。
别来真个远于天,当时悔不携罗袖。
月冷清宵,香消永昼,栏干花影如人瘦。
如何一月断芳尊,心情还似曾中酒。

奉谢杨同府惠笺

[明代] 陈昌

九龙煖吐沈香水,洗出金盆雪花纸。
半点纤尘不敢污,分明只隔珠宫里。
冯夷南来骑大鹏,倒握雷斧驱雷丁。
夜深偷入娑竭窟,琤琤斲碎玻瓈冰。
初疑鲛绡脱机杼,又疑白茧离霜杵。
一幅开来一幅新,压倒寻常千万楮。
东倭玉版不足称,西蜀薛涛空有名。
连城重价人莫识,千金抵换犹嫌轻。
伊昔黄门蔡伦造,鱼网麻头尽称好。
尔来八万四千秋,流落人间为至宝。
至宝原来不易逢,君侯得自波斯中。
一朝分赐到茅屋,阴崖便觉春融融。
从此光芒动星斗,欃枪乱落旄头吼。
欲脩五凤文明楼,不是公输运斤手。
况今作者多如云,腾蛟起凤何纷纷。
长杨献赋总班马,去去好策凌烟勋。
既无五色锦绣段,又无一双青玉案。
负侯之德良亦深,一度开缄一汗颜。
愿侯早晚登三台,大展济世经纶才。
熙熙玉烛调春台,一瓢甘雨从天来。
普令四海消炎埃,千年泰运重重开。

菩萨蛮 郑丽芳女史南旋,作此送别

[清代] 孙瑩培

一从抛却西湖去。
故山迢递难为主。
亲友四凋零。
宦游同此情。
蛮乡悲寂寞。
幸得浮综托。
忽地道归期。
教人恨莫支。

偶题

[清代] 任兆麟

一从故人别,想念勿经岁。
径草含微馨,林月生空籁。
欲往访元踪,寒山白云外。

题九成台

[明代] 邓维循

一从晦迹懒登临,君考遗文惬素心。
题壁有人留好句,索居无侣抱孤琴。
云霞变幻迷朝夕,身世浮沈任古今。
惟有禅心与秋月,清光长伴我閒吟。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八十四

[宋代] 释广闻

五月五,天中节。
尽大地人,无不向门头户底咒土书符。
育王门下,身心一如,身外无馀。
四明山色开画图。

除前,病中,望岭外消息

[清代] 李宪噩

卧病离愁切,严风逼岁除。
闲思一年事,祗见两封书。
著体肉原少,添龄发益疏。
不知猺岭外,瘴疠复何如?

中秋先一夕浮邱社集同黎君选传贞父陶摇光何龙友彭伯时戴安仲从弟代骧赋

[明代] 李孙宸

白社分携忆岁时,招邀此地即蓬池。
山家几变仙灵在,秋色将分鸟鹊知。
大药不传丹灶火,远心应共白云期。
清光容易留杯底,肯惜更阑席更移。

恶草行

[明代] 伍瑞隆

路傍恶草不满尺,叶开如拳捲如席。
车马纷纷踏作泥,飘零委地无人识。
东皋先生大山麓,草也滋蔓药圃侧。
早雷喧春春欲深,千英万卉生颜色。
李花能白桃花红,草亦葳甤着朱碧。
市肆少年太无赖,看春不辨苍与白。
坐令此物登中堂,爱惜如珠掷不得。
物固有缘兼有运,可怜非类乃邀泽。
纵使漫山未足忧,不免芳兰气萧索。
圣明天子坐明光,五风十雨调阴阳。
明堂种柏不种柳,禾黍风清接大荒。
一时硕辅尽娄狄,满朝彰痹称明良。
梨花九月不足瑞,矧尔恶草生路傍。
青天白日照肝胆,魍魉离魅胡不藏。
慷慨操笔发欲指,烈士谁哉请上方。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