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

朝代:近现代 作者:无名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注释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
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④“笼盖四野”中的“野”应读为yǎ
⑤见――同“现”,呈现。“见”应读xiàn;

赏析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苏武慢 次虞韵,写怀一十二首 其九

[明代] 夏言

淮口洪涛,海门巨浸,几度片帆飞过。
北上太行,南游越巂,鸟道林深箐大。
楚水吴山,长途倦客,愁对江枫渔火。
笑平生、岐路风波,此日依然还我。
觉今来、梦寐无惊,心神俱定,麋鹿任兴吾左。
醉后放歌,闲中度曲,聊学吴歈楚些。
却杖登山,挥毫对客,白首有谁能那。
不问他、秋月春花,适意四时俱可。

桐柏崇道观

[宋代] 太史章

神仙隐居尚深渺,径迂不欲与世通。
必求峭拔出林杪,俯视左右环群峰。
飞泉不测源所自,瀑注一落千丈虹。
步跻石磴旋盘折,翠荫蒙密多长松。
唐闻马练师,晋传葛仙翁。
丹灰已死不复炽,独有翰墨留遗踪。
定知华表立归鹤,谁见灵湫藏蛰龙。
白云子,信亦稀,藐视声利如尘泥。
仕途捷径非我乐,不死之乡终欲归。
玉霄峰前烟扑扑,金庭宫外云霏霏。
哀猿啸断月不古,桃杏得春还满枝。
风驭寥寥何处在,孤坟棺殓只空衣。

寄外

[宋代] 太学生妻

数日相望极,须知意思迷。
梦魂不怕险,飞过大江西。

大雄寺

[宋代] 奕载

琉璃叶下剪梧桐,绿子青枝扫地空。
俗眼如何有青白,好风安得问雌雄。
物随尘境工荣悴,人触心兵战异同。
只可轻帆理归兴,暮云萧散大江东。

慧聚上方

[宋代] 奚商衡

小桥官树绿无央,袖手东风日正长。
料理只今谁到我,祇宜煎茗坐僧房。

畅岩怀古

[宋代] 姚嗣宗

寒谷长留□秋气,畅岩别是一壶天。
清风不断名犹在,还继宣尼出圣贤。

句 其七

[宋代] 姚孝锡

酒敌馀威翻索莫,诗含幽思倍清新。

送钤辖馆使王公

[宋代] 姚涣

家传勋力世能贤,四载坤维领帅权。
南诏酋豪弥款附,西州士庶赖蕃宣。
输忠感慨由诚府,接下恩勤自意筌。
月夕过从多命席,花时酬唱旋成编。
雅歌馀暇军容肃,陟状升闻帝愿延。
驰驿遽趋三召节,执圭俄觐九重天。
汉廷仪卫咸祗若,蜀郡朋僚共黯然。
赐封定应留晷刻,畴庸当便进班联。
圣神倚注期蕃锡,宥密崇高待九迁。
下客尘劳遇知己,愿言攀附跂英躔。

夫子学师襄琴图

[明代] 姚纶

周衰乐废缺,正声几湮沈。
苟无独识者,世远将焉寻。
所以孔夫子,俛学师襄琴。
初弹猗兰操,再鼓文王音。
至和格鸟兽,跄舞娱人心。
此图写遗意,山高流水深。
披玩发长嘅,视古犹视今。

慈乌

[明代] 姚绶

昔乌巢我树,母在慈乌来。
无母今何恃,惟增返哺哀。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