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一作和蕃)

朝代:唐代 作者: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赏析

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从安史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备罹祸害。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属习见,点明“汉家”,等于直斥唐朝。所以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截说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将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诗人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然而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末联即以这样斩钉截铁的严峻责问结束。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虽然尖锐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笔,为皇帝留点面子。
对于历史上和亲政策的是非得失要作具体分析,诗人极力反对的是以屈辱的和亲条件以图苟安于一时。由于“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联,击中了时政的要害,遂成为时人传诵的名句。

戎昱,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西樵写怀十首 其五

[明代] 释函是

世外难忘物我情,败非成是不须争。
时来用尽生前福,事去徒矜死后名。
一念乍兴旷劫累,万缘休歇此身轻。
林泉大有甘心处,寒夜孤筇傍月行。

赋池上落梅呈无文枯厓原道

[元代] 张仲深

孤标粲粲傍池台,彷佛含章一镜开。
紫竹吹残香影瘦,玉龙战罢甲鳞摧。
鱼惊荇带琼英缀,鸥讶波纹雪片堆。
缥缈翠瀛星斗乱,肯随流水出天台。

夜雨宿西庄

[明代] 何进修

结屋芦湾浅水边,柴门阒寂自风烟。
楼头忽堕千山雨,窗外俄飞万斛泉。
深夜篝灯还下榻,故人挥麈共谈天。
惭予搔首成衰老,漫向矶头理钓船。

闲坐柬同社诸公 其二

[明代] 区越

溪近花临水,庭幽鸟和诗。
无弦琴一曲,古调岂求知。

登黄鹤楼

[明代] 贺一弘

危楼登览楚天涯,城郭千家日色迟。
黄鹤已归江浩渺,白云长在路参差。
亭开石镜吕仙笛,壁立岷碑崔颢诗。
对景挥觞舒一笑,斜阳两岸草离离。

寄宋潜溪 其一

[元代] 戴良

孤鸿失俦侣,连翩洲渚湄。
自知羽翮短,不与同奋飞。
寄声奋飞者,当慎子所之。
烟波渺无从,云路迥难依。
云路多鹰隼,烟波有虞机。

登飞来寺二首 其二

[明代] 谢与思

突兀招提境,飞来事已神。
江山如有主,钟磬渐相亲。
殿势高云护,炉烟怪鹤驯。
诸天殊未到,危处石嶙峋。

立春诗赠丘时雍

[明代] 胡居仁

眼前时景初开泰,心里乾坤总属仁。
昨日欢迎满城市,草堂分得几多春。

端阳前一日李仲木招同刘元声元博公夏昆玉乔梓泛舟阊门外夜游虎丘分赋十韵

[明代] 黎遂球

放船宜夏日,投辖最关情。
西子锦帆径,南菱□桨声。
荀陈车盖集,嵇阮竹林迎。
遂作登龙客,因怜绣虎名。
桃符当令节,兰玉对新英。
水气浸衣裳,云光荡镜平。
吹香帘粉近,访石塔灯明。
箫管晚凉细,歌喉子夜轻。
烛花垂更剪,蕉叶满频倾。
高会应留韵,题诗入酒城。

秋胡妻怨

[明代] 江源

五日糟糠妾别夫,百年心事可曾孤。
黄金买叹桑阴下,不记堂前有阿姑。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