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见山亭

朝代:明代 作者:祝允明

郡廨当空立,林亭面爽开。
窗中列岫远,江上送青来。
京兆眉长妩,陶公菊自栽。
安能乞勾漏,把笏此徘徊。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清代] 黄遵宪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
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
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
登程见月四回明,归舟已历三千里。
大千世界共此月,世人不共中秋节。
泰西纪历二千年,祇作寻常数圆缺。
舟师捧盘登舵楼,船与天汉同西流。
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此外同舟下床客,梦中暂免供人役。
沈沈千蚁趋黑甜,交臂横肱睡狼藉。
鱼龙悄悄夜三更,波平如镜风无声。
一轮悬空一轮转,徘徊独作巡檐行。
我随船去月随身,月不离我情倍亲。
汪洋东海不知几万里,今夕之夕惟我与尔对影成三人。
举头西指云深处,下有人家亿万户。
几家儿女怨别离,几处楼台作歌舞?悲欢离合虽不同,四亿万众同秋中。
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独有一客欹孤篷。
此客出门今十载,月光渐照鬓毛改。
观日曾到三神山,乘风意渡大瀛海。
举头祇见故乡月,月不同时地各别。
即今吾家隔海遥相望,彼乍东升此西没。
嗟我身世犹转蓬,纵游所至如凿空。
禹迹不到夏时变,我游所历殊未穷。
九州脚底大球背,天胡置我于此中?异时汗漫安所抵,搔头我欲问苍穹。
倚栏不寐心憧憧,月影渐变朝霞红,朦胧晓日生于东。

如意院井诗二首 其一

[宋代] 华镇

太平兴国古佛刹,小院得名如意轮。
何人默识原地脉,凿井正会甘泉津。
阔容三尺白银瓮,深可二丈青丝缗。
夏凉未觉冰雪冷,味美不啻醍醐珍。
寺僧知爱不忍惜,汲引无间都城人。
鸣钟声歇更漏促,天鸡初报扶桑晨。
侧肩接足负担者,排闼争凑苍苔唇。
丝瓶上下掉孔急,语笑嘈杂春雷振。
永日迢迢既云暮,健夫噏噏皆嚬呻。
万人已喜用周给,一泓依旧清奫沦。

李花

[宋代] 汪洙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句 其三

[宋代] 孙山

幸赖圣恩收拾了,这回含笑入黄泉。

黄华亭 其六

[金朝] 王庭筠

一派湍流漱石崖,九峰高倚翠屏开。
笔头滴下烟岚句,知是栖霞观里来。

徐梦弼以诗求芦菔辄次来韵

[金朝] 刘迎

昔闻赵州老,老大犹汎爱。
说法利人天,机缘不胜载。
当年镇府话,盖以小喻大。
具眼领略之,于兹岂无待。
呜呼后来者,见趣远不逮。
又闻东坡公,谪居饱鲑菜。
暮年海南住,几席溪山对。
自馔一杯羹,老狂犹故态。
最喜霜露秋,味出鸡豚外。
乃知作诗本,口腹不无赖。
风流二大士,妙处无向背。
在家与出家,相投若针芥。
先生今复然,秀句笔端快。
谁云修法供,游戏出狼狈。
一饱待明年,桑麻歌佩佩。

哭黄华

[金朝] 李纯甫

士价五羊皮,人生黍一炊。
盖棺那可忍,挂剑不胜悲。
向上谁曾到,而今渠得知。
侍臣伤立本,老姥怒羲之。
作病无如酒,穷愁正坐诗。
中郎犹有女,少傅竟无儿。
散落真行帖,飘零骚雅辞。
儒林顿憔悴,未敢哭吾私。

浣溪纱·一九三五年初夏作于汀州狱中,赠呈炎冰先生雅正

[近现代] 瞿秋白

廿载浮沉万事空。
年华似水水流东。
枉抛心力作英雄。
湖海栖迟芳草梦,江城辜负落花风。
黄昏已近夕阳红。

壬寅九日

[明代] 袁凯

野老园篱江水东,漙漙夕露满幽丛。
已教短发从天白,未厌秋花特地红。
身世只今惟仗酒,安危从此不关侬。
神交赖有陶征士,避地休官意颇同。

观象台铜浑天仪刻漏

[明代] 钟惺

制出何人手,年标异代君。
篆成蝌蚪迹,斑上鹧鸪纹。
古瓦栖朝露,孤楹抱宿云。
九金来禹牧,七政准尧文。
候较吹葭审,躔从累黍分。
当时甘石辈,心目太精勤。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