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有隆

朝代:明代 作者:史鉴

穷居久与故人违,始觉平生事尽非。
两地风波惊乍息,十年鸿雁惜分飞。
花秾野寺山行远,草绿闲门巷出稀。
令子能来慰愁寂,可堪临水送将归。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虞美人

[近现代] 朱自清

烟尘千里愁何极。
镇日无消息。
可怜弱絮不禁风。
几度抛家傍路各西东。
一身匏系长安道。
归思空萦绕。
梦魂应不隔关山。
却又衾寒灯灺漏声残。

怀诸同社

[明代] 谢贶

綵笔翩翩并雅游,绕庭兰菊凤山幽。
谈天剧借三辰色,听雨凉添四壁秋。
一自西来仍卞石,至今南望忆吴钩。
岭头云树应无数,落日征鸿动客愁。

春日江上小园即事

[清代] 何在田

春泥小径湿柔荑,藓绿空园响竹鸡。
斜日远山凹凸见,晚烟丛树短长齐。
门庭整顿烦良仆,井臼荒凉感故妻。
眼底十年无限事,江流亦改旧时堤。

题文恪公送杨迈公中丞还朝诗册

[清代] 许庚身

三年膏雨颂声驰,敬展先臣述德诗。
故里尚留何武爱,前徽兼触阮咸思。
渊源累世龙门远,清白相传燕翼贻。
东鲁好修循吏传,绍承阀阅佐明时。

古风三首

[清代] 赵俞

弧矢用威敌,还为奸宄利。
苍姬六典书,莽新实阶厉。
国息既薮慝,况乃肉刑议。
后圣师前古,专在行仁义。
本同末则殊,沿革随时世。
孟轲今复起,亦不讲井地。
未闻书契作,仍可结绳治。
圣人大法天,亦行所无事。
鸿纤列万品,一一自禀赋。
削觚使就规,涅缟忽失素。
变本乃为奇,矜新众所骛。
人于大块中,果蓏一虫蠹。
吾欲追淳朴,各各安其故。
因物付物间,斯理则已具。
斯螽夏切股,翰音晨引吭。
彼岂能自主,时至乃翕张。
测天凭仪器,俄已易躔次。
测晷以刻漏,时亦乖启闭。
夫岂圣人作,而顾谢物智。
任人斯有为,任天故不二。

香山寺

[清代] 尹耕云

我闻香山老居士,欲来此地为间人。
伊川中流阙对峙,三秋云物清且新。
先生不归履道宅,潭月岩风数晨夕。
婆娑九老会何所,漠漠厨烟冷香积。
残碑断碣俱无有,画图独认西崖叟。
西崖已不识香山,我更来当百年后。
关中群盗方传箭,青袍白马纷然遍。
一尊且自放高歌,十道谁知正酣战。
人生会合岂有常,今日露华明日霜。
眼前若得放舟去,此水东流经故乡。

昭通道中

[清代] 牛思凝

三年踏遍夜郎溪,又向滇南听晓鸡。
秋水乍漂红叶冷,寒山自绕白云低。
人逢旷野初开眼,马到平沙欲放蹄。
万里飘蓬燕市客,故乡风景动凄迷。

病中杂述二首 其一

[清代] 翁叔元

迩来有微疾,遂得身闲居。
隐几发清思,且复亲诗书。
夜阑不成寐,落月明前除。
渐觉万虑捐,往往见太虚。
多恐疾良已,此念又复初。

织帘先生书斋晚望时顾伊人属和

[清代] 宗渭

隐几淡无虑,日斜偶启关。
鸟声寒过竹,树色静疑山。
世藉《六经》重,天留一老闲。
落霞江岸远,如为映苍颜。

古槐歌为帷园先生赋

[清代] 茹纶常

我爱古槐如古松,蚴蟉诘屈真虬龙。
更爱古槐如古柏,霜皮黛色凝青铜。
屯云溜雨三百载,夭矫势欲争天风。
长夏森森拥秋气,横空倒疑饮涧虹。
入门见者惊突兀,幽荫有若深山中。
主人继述先泽远,水源木本将无同。
灵星之精相率赋,一时风雅矜词雄。
浚冲彦升皆其选,鸿篇勒石声摩空。
我来不啻游槐市,刻鹄雕虫惭未工。
羡翁堂上何矍铄,羡翁阶下何青葱。
得非亦效庾肩吾之服槐实,遂令颜发还如童。
他年自应方双瞳,呜呼槐兮,婆娑偃蹇于墙东。
日与幽人逸士相遭逢,更千百岁无终穷。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