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拘情病幽郁,旷志寄高爽。
愿言怀名缁,东峰旦夕仰。始欣云雨霁,尤悦草木长。
道同有爱弟,披拂恣心赏。松谿窈窕入,石栈夤缘上。
萝葛绵层甍,莓苔侵标榜。密林互对耸,绝壁俨双敞。
堑峭出蒙笼,墟险临滉漾。稍疑地脉断,悠若天梯往。
结构罩群崖,回环驱万象。小劫不逾瞬,大千若在掌。
体空得化元,观有遗细想。喧烦困蠛蠓,跼蹐疲魍魉。
寸进谅何营,寻直非所枉。探奇极遥瞩,穷妙閟清响。
理会方在今,神开庶殊曩。兹游苟不嗣,浩气竟谁养。
道异诚所希,名宾匪余仗。超摅藉外奖,俯默有内朗。
鉴尔揖古风,终焉乃吾党。潜躯委缰锁,高步谢尘坱。
蓄志徒为劳,追踪将焉仿。淹留值颓暮,眷恋睇遐壤。
映日雁联轩,翻云波泱漭。殊风纷已萃,乡路悠且广。
羁木畏漂浮,离旌倦摇荡。昔人叹违志,出处今已两。
何用期所归,浮图有遗像。幽蹊不盈尺,虚室有函丈。
微言信可传,申旦稽吾颡。

译文

压抑郁闷而成疾病,要使心情开朗,只能依靠地高气爽。
心中老是思念那有名的禅师,他居住的东山令我日夜神往。
欣慰的是,刚上路就云消雨散,
茂盛的草木更让我心情欢畅。
同道结伴有我亲爱的堂弟,我们拨开挡路的枝叶,把美景尽情欣赏。
松间的溪谷把我们领入幽远的深处,陡峭的石阶,我们拾级而上。
丝萝、葛藤蔓延到高高的屋脊,寺门上苔藓斑驳,侵蚀着模糊的额榜。
密密的树林在路边相对耸立,绝壁整齐地向两旁敞开,如同石门一样。
榛莽密覆中裸露出山涧的峭壁,石山险峻俯视着宽深的潇湘。
真像似地脉在这儿忽然中断,又好似攀着云梯入云,悠悠晃晃。
寺庙构建在峰顶,一览众山小,环看四周,飞奔着变幻的万千气象。
我顿然悟出,千万年时光不过一瞬,大千世界小如泥丸握在手掌。
领会虚无,就懂得元气化生出万物,看破实有,才可以抛开琐屑欲望。
贬谪后,困苦的是群飞的蠛蠓喧聒烦人,更令人疲惫不堪的还有害人的魍魉。
尺寸的进身何必营求,八尺的直躯决不能腰膝屈枉。
我极力远眺,要搜寻奇异的景色,又穷尽源头,去考察清妙的声响。
今天我才透彻地领会到事理的奥妙,茅塞顿开,精神大不同于往常。
这样有益的观游假如不能继续,心中的浩气真不知道靠什么来蓄养。
走另一条道路,正是我的心愿,身外名利,并非我所依仗。
地位擢升显然要借助奖掖,低头沉思,才会有内心明朗。
琴声铿尔,拜服古人志趣高雅,始终如一,那才真的是我的友党。
潜隐山林,摆脱一切缰锁的羁绊,高踔远蹈,快离开这尘世肮脏。
胸怀壮志,到头来仍是徒劳,追踪英豪,又将从哪儿效仿?
我留连不舍,不觉日斜黄昏,圆睁双眼一再眷恋地贪看远方。
雁群在落日霞光下高飞,烟云如万顷波涛般荡漾。
异乡的风俗纷杂而集聚在永州,故乡的道路却是悠远而又漫长。
我正如木偶最害怕随水漂流,离散的旌旗已厌倦了随风飘扬。
古人常为违背自己的心愿而叹息,仕、隐难兼,今天身心一分为两。
用不着再期求自己的归宿,献身于寺刹中供奉着佛陀的遗像。
幽静的小路弯弯,宽不盈尺,空寂的禅房窄窄,只有方丈。
精妙的言辞真可传法后代,我拜服聆教,不觉已到天亮。

注释

(1)法华寺:今名高山寺,在永州城内东山上。唐代名法华寺,宋代改名万寿寺、报恩寺,明清改为高山寺。唐代法华寺在明万历初毁于火,今所残存高山寺为清代道光年间在法华寺原址旁边重新改建。石门精室:在东山南隅不远崖下,其岩名华严岩。明隆庆《永州府志》:“华严岩,在县南一里之郡学后,唐为石门精室。”因有绝壁在石栈两旁敞开,故名石门。精室,佛舍。石门精室遗址今已被毁。
(2)拘情:被拘束的心情。病幽郁:由于深深的苦闷而成病。幽,深,暗。郁,郁结,苦闷。
(3)旷志:开朗的心境。旷,开阔,开朗。志,心情,精神。寄:依托,凭靠。高爽:地高气爽。
(4)愿言:思念的样子。愿,思念。言,然,词缀。怀:怀念,想念。名缁:名僧。这儿指石门精室长老和法华寺览照(觉照)。缁,黑色,因为和尚多为黑色僧服,故借指和尚。
(5)东峰:东山。因在永州城内最高处,又名高山。仰:仰慕,向往。
(6)霁:雨雪云雾消散。
(7)披拂:拨开挡路的草木。恣:尽情,随意。心赏:有契于心,欣然自得。也就是体会到一种内心的愉快和乐趣。
(8)窈窕:山水深远的样子。
(9)栈:阶梯,台阶。夤(yín)缘:攀附。夤,攀扯。缘,攀缘。
(10)萝葛:这儿泛指藤蔓植物。萝,丝萝。葛,葛藤。绵:延伸。层甍(méng):高高的屋脊。层,高。甍,屋栋,屋脊。
(11)莓苔:苔藓。莓,青苔。侵:侵蚀。标榜:题额,题写有字句的匾额。
(12)俨:整齐。
(13)壍(qiàn):同堑,深沟。这儿指山涧。出:出露,显露。蒙笼:即蒙茏,草木覆蔽的样子。
(14)墟:丘,山。崄:高险。滉瀁(huàngyàng):水深广的样子。
(15)稍:甚,颇,极。疑:通拟,类似。地脉:大地的脉络。主要指山丘沟壑的起伏和走向。
(16)悠:轻飘。
(17)结构:构建。这儿指建造的寺庙佛舍。罩:覆盖,在……之上。
(18)回环:环绕四周。驱:奔驰。这儿指变化万端,给人以目不暇接的动感。万象: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景象。
(19)小劫:佛教的时间名词。指人寿从十岁增至八万岁,又从八万岁减至十岁,如此经过二十个往返为一小劫。瞬:眨眼之间。
(20)大千:佛教名词,又叫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指广大无边的世界。佛教认为,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郭,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起来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起来叫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叫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中含有千的三次相乘,故又叫三千大千世界。在掌:在掌心之中,喻细小。
(21)体:体会,领悟。空:佛教词语,指超乎色相现实的境界。通俗的说,万事万物都非其本相,而是无相的,虚无的。故佛教又以不执着于色相为空。得:懂得。化元:即化于元。世界的一切都是从元气化生而来。化,生成,造化,指自然界生成万物的功能。元,本原,元气。
(22)有:佛教词语,指色相世界。通俗的说,就是指万事万物一时所呈现于外的形态。色相的千变万化会阻碍人们对佛教真谛的把握和理会,所以佛教又以执着色相不能看破为有。遗:抛弃。细想:各种琐屑的念头和欲望。
(23)困蠛蠓:被蚊蚋之类飞虫所困扰。蠛蠓:一种小飞虫,形类蚊蚋,喜欢乱飞。
(24)跼蹐(jújí):行动小心戒惧的样子。疲魍魉(w?ngli?ng):被魍魉弄得疲惫不堪。魍魉,传说中山川的精怪,害人。
(25)寸进:细微的进展。寸,一寸一寸地。喻细微。谅:委实,其实。营:求。
(26)寻直:八尺长的直立的身躯。寻,八尺。非所枉:不是所随意弯曲的。枉,曲。
(27)极遥瞩:用尽目力向远方望去。极,用尽。瞩,望。这儿用做名词,目光,目力。
(28)穷:穷究,寻求根源或尽头。阅清响:考察发出清妙声响的山泉。阅,考察。
(29)理会:对事理有所领悟。方:正好。
(30)神开:精神开朗。庶:很。殊曩:与往昔不一样。殊,异,不同。曩,往昔,先前。
(31)兹:此,这样的。苟:假如。嗣:接续。
(32)浩气:正大刚直之气,指雄阔的心胸和高远的精神。
(33)道:方式。这儿指处世方式。
(34)名宾:名称是实际的外在之物。匪:通非,不是。仗:依靠,凭倚。
(35)超摅(shū):腾跃。藉(jiè):借,凭借。奖:助,帮助。
(36)俛默:低首沉默。俛,同俯。内朗:内心开朗。
(37)鉴尔揖古风:古代曾皙铿锵一声收住琴音,对孔子从容表明自己向往悠闲自在生活的志向,这样的风范令我拜服敬仰。鉴尔,即铿尔,弹奏琴瑟收尾时响亮划拨声。尔,词缀。揖古风:向古人的风范表示拜服敬仰。揖(yī),拱手礼。这儿指敬服。
(38)终焉:始终。焉,词缀。吾党:我的同道人。党,同道而结合在一起的人群。
(39)潜躯:把自身潜隐起来。委:弃去,卸下。缰锁:缰绳、枷锁,指束缚。
(40)高步,犹高蹈,高蹈远行,指隐居避世。谢尘坱:辞别世俗社会。谢,辞别,离开。尘坱,尘埃,指俗世。
(41)蓄志:怀藏的志向。
(42)追踪:追随古人的踪迹。焉:安,哪儿。仿:效仿,学习。
(43)淹留:停留。值:当,到。颓暮:日落黄昏。颓,落下。
(44)睇(dì):观看。遐壤:远方。遐,远。
(45)映日:在阳光的映照中。雁联轩:鸿雁连队高飞。轩:高,高飞。
(46)泱漭:广大的样子。
(47)殊风:不同的风俗。殊,特别,不同。萃:聚集。
(48)羁(jī)木:木偶。因木偶受绳线的牵引,故名。畏漂浮:害怕漂浮在水上,不知将流到何处去。
[49]离旌:离乡出征者的旗帜。
(50)违志:背离了自己的心愿,指曲己而求仕。
(51)出:外出入世求仕。处:隐居避世。两:分开为二。
(52)何用:用不着。期:期求。
(53)浮图:佛陀,佛祖。
(54)蹊(xī):小路。
(55)虚室:空室。这儿指空寂的佛舍。函丈:包容一丈见方之地。即方丈,指佛寺长老或住持之室。函,包容。
(56)微言:精妙之言。微,精微,精妙。
(57)申旦:到早晨。申,延申,一直到。稽吾颡:我虔诚地顶礼膜拜。稽颡,跪拜时额头在地上停留一会儿。稽,停留。颡,额头。

赏析

此诗当作于元和元年(806)春夏间。其依据有四:其一,法华寺西亭建于元和元年夏,此诗未提及法华寺西亭,时间当稍早。其二,诗中有“愿言怀名淄,东峰旦夕仰”之句,应是慕名而初次探访口气。其三,诗中又有“尤悦草木长”之句,应为春夏间景象。其四,据王昶《金石萃编》卷105柳宗直等华严岩题名,柳子等出游华严岩为元和元年三月八日。因此,这首诗是柳宗元到永州之后最早的纪游诗之一。诗的篇幅又较长,内容丰富,已明显地表现出柳宗元纪游诗的独特风格和成就,值得我们高度注意。
永贞元年(805)九月十三日,柳宗元被逐出京师,经蓝田、襄阳至江陵,乘船下长江,过洞庭,至汨罗,再至长沙,最后经衡阳至永州,到达永州时已是这一年年末。由于身同罪囚,环境荒僻,交际陌生,言语不通,居处无着,冬季寒冷,加之路途困顿,身心交瘁,当然很难一下子适应谪居生活,不能正常读书作文,更不会外出观游。到了第二年春,柳宗元才艰难地渡过了他的人生转折期,调整好了心态,决定“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寄许京兆孟容书》),于是,开始认真地读书著述,开始了外出观游以排遣苦闷,于是就有了后代宗仰的山水游记和山水诗歌。柳宗元的游踪是由近而远,先游的是居地附近的名胜和寺庙,如法华寺、西岩、东山,然后是渐远和不知名之处,如西山、钴姆潭、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黄溪、浯溪等,“环永之治百里,北至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材者以百数”(《游黄溪记》),都留下了柳宗元的足迹。
明代茅坤说:“柳宗元与山川两相遭:非子厚之困且久,不能搜岩穴之奇,非岩穴之怪且幽,亦无以发子厚之文”(《唐宋八大家文钞》),这话说的极对。遭受迫害,使柳宗元心中充满了悲愤忧怨;抗争不屈的个性,使柳宗元显示出品德的孤傲清高;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使柳宗元见识精博独到;而山水的慰藉,使柳宗元心情闲适恬淡。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造成了柳宗元山水诗的独特风格和杰出成就。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谋篇布局、写景状物、思想感情几个方面。下面我们结合这首诗具体解说。
这首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原因。被贬后,诗人心中幽郁,只得凭借登临高爽之地来开朗心情,于是他想去探访久已仰慕的名僧和高山寺。接下来十六句,写出游所见美景和心情愉悦。愉悦的原因,一是天气放晴,二是草木生机勃勃,三是爱弟相伴,四是纵情饱览秀色,这是最主要的。写景始终突出幽僻和高峻两点。幽僻既是写实,也暗含被贬蛮荒的悲凄感受。高峻则带有夸张,一方面为宽阔胸襟视野,超脱忧烦打下基础,一方面也象征着作者本人个性的孤傲清高。再接下来二十四句,是观景而生发的长篇感受和议论。诗人登高遥望,心绪自然宽阔高远,对世界的变幻和宏远有了深刻的感悟,对人生的价值有了坚定的信念,因而抛开了烦恼、名利,真正体会到观游山水对陶冶性情的意义。最后一十六句,写天晚留宿时的所见所感。先是由天晚当归而引发绵绵的思乡之愁和前途无望之叹,然后由所归而生皈依佛理之意,寻求解脱。可见,柳宗元的山水诗,始终以遭贬的悲愤沉郁为贯穿全诗的基调,始以出游的愉悦和赏心悦目的美景来冲淡暂忘它,但出游实由贬谪而不得已,美景中总带心境之幽寂,悲愤仍隐于暂乐之中,乐难尽欢。然后或发超脱之议,或抒郁垒之怨,或表孤傲之性,或生思乡之愁,写得纵横捭阖,跌荡起伏,但总是围绕着贬谪的悲愤而发。结尾总是自解自慰以求解脱,而其实无法摆脱或真正减轻这种悲愤,心情看似平静而悲痛哀婉深沉,如同痛哭之后,低声抽泣渐至无声一样。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他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唐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他的诗,善于寓情于景,写得俊雅峭拔。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黄浦

[元代] 顾从礼

黄浦滩头微雨晴,龙华渡口晚潮生。
行人夜泊应无语,试听吴歌矣乃声。

江上渔者

[宋代]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江南春(江南春绝句)

[唐代]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游镜泊湖

[近现代] 董必武

泛舟南北两湖头,到处青幽不用求。
水碧山青宜入画,游人欣赏愿勾留。

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

[唐代] 韩愈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春夜喜雨

[唐代]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咏史

[唐代] 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四时田园杂兴

[宋代] 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二妃庙

[唐代] 高骈

帝舜南巡竟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珠泪知多少,直到于今竹尚斑。

无题

[清代] 顾炎武

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
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
九河水壮龙狐出,十二城荒向鹤栖。
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