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余学官归罗江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豆子山,打瓦鼓。
阳坪关,撒白雨。
白雨下,娶龙女。
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我诵绵州歌,思乡心独苦。
送君归,罗江浦。

杨慎
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藉疏海口占田肥私。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观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其它如《宝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类作品。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海风行》写了下关的风:"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断晴雷吼。中有不断之长风﹐冲破动林沙石走。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气势雄伟﹐有雷霆万钧之力。而《龙关歌》:"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写洱海夜色﹐渔舟灯火﹐月映水波﹐细腻清新。此外﹐杨慎又有描述﹑歌颂历史英雄﹑忠臣义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杨慎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较为流行的时候﹐能别张垒壁。他广泛吸收六朝﹑初唐诗歌的一些长处﹐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如《滇海曲》12首﹑三峡《竹枝词》9首﹐描绘山川风情﹐颇得乐府遗韵。他的《垂柳篇》﹐深具初唐风范。《于役江乡归经板桥》:"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朓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抒发行役倦苦的情怀﹐情致绵细﹐别出新境。杨慎又广为采揽"桑间濮上"的民歌的长处﹐以丰富自己诗作。如《送余学官归罗江》﹐全用绵州民歌﹐后缀四句送行语﹐构思新颖﹐别致清新。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如〔浪淘沙〕"春梦似杨花"一首﹐描写细润﹐言辞华美流畅。散曲〔驻马听〕《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畅想驶入长空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汉杂事秘辛》事皆淫艳而言辞端雅﹐不见鄙秽。他早年的疏奏《丁丑封事》﹐规劝正德皇帝"偏听生奸﹐独任成乱"﹐以"古之圣人必谋于众"相谏诫﹐情挚意切﹐时婉时激。他的《新都县八阵图记》﹑《碧峣精舍记》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另外他还着有《宴清都洞天玄记》﹑《太和记》﹑《割肉遗细君》等杂剧。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的杂着﹐数量很多﹐涉及面极广。如《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大书索引》﹑《金石古文》﹑《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奇字韵》﹑《希姓录》﹑《石鼓文音释》等等﹐还有《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这些著述往往有独到之见﹐或可补史阙﹐或提供线索﹐有相当学术价值。然而﹐因他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有时只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臆测不实之处。杨慎的著作很多。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除诗文外﹐杂着多至100余种。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达298种。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又称《升庵全集》)。此集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所编订﹐取杨慎《丹铅录》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包括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杂着41卷。其杂着合集另有明焦竑辑的《升庵外集》100卷﹐明杨金吾辑的《升庵遗集》26卷。词﹑散曲﹑弹词另辑有《升庵长短句》3卷﹐《陶情乐府》4卷﹐《二十一史弹词》12卷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送李端

[唐代]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台山杂吟

[金朝] 元好问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渡青草湖

[南北朝] 阴铿

洞庭春溜满,
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
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近,
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碧,
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
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
一苇讵能航。

奉和山池

[南北朝] 庾信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
鸣笳陵绝浪,飞盖历通渠。
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疏。
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
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唐代] 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编巯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春。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春江花月夜

[唐代]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早梅

[唐代]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山行留客

[唐代]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三十年来寻剑客

[唐代] 志勤

三十年来寻剑客[1],
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
直至如今更不疑。

采桑子

[宋代] 晏几道

白莲池上当时月,
今夜重圆。
曲水兰船,
忆伴飞琼看月眠。
黄花绿酒分携后,
泪湿吟笺。
旧事年年,
时节南湖又采莲。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