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寺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双树依山曲,青莲有废台。
游人不肯入,却似剡溪回。

杨慎
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藉疏海口占田肥私。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观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其它如《宝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类作品。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海风行》写了下关的风:"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断晴雷吼。中有不断之长风﹐冲破动林沙石走。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气势雄伟﹐有雷霆万钧之力。而《龙关歌》:"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写洱海夜色﹐渔舟灯火﹐月映水波﹐细腻清新。此外﹐杨慎又有描述﹑歌颂历史英雄﹑忠臣义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杨慎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较为流行的时候﹐能别张垒壁。他广泛吸收六朝﹑初唐诗歌的一些长处﹐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如《滇海曲》12首﹑三峡《竹枝词》9首﹐描绘山川风情﹐颇得乐府遗韵。他的《垂柳篇》﹐深具初唐风范。《于役江乡归经板桥》:"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朓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抒发行役倦苦的情怀﹐情致绵细﹐别出新境。杨慎又广为采揽"桑间濮上"的民歌的长处﹐以丰富自己诗作。如《送余学官归罗江》﹐全用绵州民歌﹐后缀四句送行语﹐构思新颖﹐别致清新。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如〔浪淘沙〕"春梦似杨花"一首﹐描写细润﹐言辞华美流畅。散曲〔驻马听〕《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畅想驶入长空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汉杂事秘辛》事皆淫艳而言辞端雅﹐不见鄙秽。他早年的疏奏《丁丑封事》﹐规劝正德皇帝"偏听生奸﹐独任成乱"﹐以"古之圣人必谋于众"相谏诫﹐情挚意切﹐时婉时激。他的《新都县八阵图记》﹑《碧峣精舍记》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另外他还着有《宴清都洞天玄记》﹑《太和记》﹑《割肉遗细君》等杂剧。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的杂着﹐数量很多﹐涉及面极广。如《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大书索引》﹑《金石古文》﹑《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奇字韵》﹑《希姓录》﹑《石鼓文音释》等等﹐还有《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这些著述往往有独到之见﹐或可补史阙﹐或提供线索﹐有相当学术价值。然而﹐因他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有时只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臆测不实之处。杨慎的著作很多。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除诗文外﹐杂着多至100余种。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达298种。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又称《升庵全集》)。此集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所编订﹐取杨慎《丹铅录》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包括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杂着41卷。其杂着合集另有明焦竑辑的《升庵外集》100卷﹐明杨金吾辑的《升庵遗集》26卷。词﹑散曲﹑弹词另辑有《升庵长短句》3卷﹐《陶情乐府》4卷﹐《二十一史弹词》12卷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渡台湾 其二

[清代] 吴廷华

出海知前路,指南还向东。
真乘万里浪,怕趁十分风。
鸟雀渺无影,鱼龙自有宫。
年来颂清宴,飞渡见神功。

踏莎行 过金山寺

[清代] 董剑锷

一拳浮玉,中流砥柱,茫茫烟水迷云树。
年来两过未曾登,那知张祜题诗处。
南北横分,古今几度,拿舟三老随歌渡。
歌声幸莫感伤人,江流一任人来去。

舟泊石门忆事有作 其三

[清代] 赵之谦

洛闽正学伪殷顽,讲习堂余水一湾。
空腹高谈焉取信,敬观禹鼎识神奸。

雁塔瑶篸

[明代] 郑廷櫆

崒嵂浮图奎壁东,冷光晴挂水晶宫。
擎天柱琢千寻玉,捧日轮生八面风。
宝铎有时闻斗畔,水虬和雨跃鸿濛。
游人坐觉云梯迥,百二山河入梦中。

仿元遗山论诗绝句 其三

[近现代] 王昌麟

三张二陆亦铮铮,刘郭裒然掩盛名。
终是左思才卓荦,华峰高处瞰长城。

高宗纯皇帝御制平定两金川凯歌三十章乾隆四十一年 其二十一

[清代] 弘历

郑台仍是此郊台,何幸重修盛事来。
漫谓数年经契阔,精神注似日相陪。

自述弃农行医

[近现代] 洪存恕

倦游赋归早,岂曰乐林泉。
粒食资耕作,布衣戒安便。
奈为读书误,未老膂力愆。
耘耔已云苦,荷重况以肩。
无已役人力,臧获来连翩。
督耕年两获,棉豆麦粳籼。
岂求致素封,食衣有来源。
无端行新法,征收域中田。
吾家二十亩,敝履一朝蠲。
牸牛媵之去,犁耙作送奁。
减获知不容,辞去及春先。
聊为具酒馔,非犒乃饯筵。
赢得别我时,盛道东家贤。
从此卸农事,稍自理食眠。
忙闲休论节,晴雨不占天。
转眼凉秋至,金穗垂陌阡。
暗中却妒煞,公家大有年。
农家例分润,事畜犹不赡。
吾家诸老稚,安坐何获焉。
檐雀与仓鼠,颗粒莫由沾。
一朝率丑类,纷纷事乔迁。
斗升常须籴,不然歇炊烟。
所幸幼习医,秘要先人传。
坐堪售其术,不乏囊中钱。
虽失农家旧,温饱尚依然。
况断地租供,无吏噪门前。
老妻免惊怖,鸡犬亦安恬。

[宋代] 释道全

一搥打透无尽藏,一切珍宝吾皆有。
拈来普济贫乏人,免使波吒路边走。

谒金门

[清代] 李雯

夜飞鹊,夜夜把人惊觉。
残月侵墙犹未落,风吹铃动索。
不是鸳衾常薄,拥枕难教梦著。
梦里落花飞燕掠,罗裙宽几约。

过马关

[近现代] 奚侗

一撮马关开海市,鳞鳞楼阁出青苍。
低昂具有凭虚意,栖息都穷凿空方。
终见大波能迫促,宁容余地与回翔。
潮头问询安期子,且待斯须看种桑。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