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竹杂咏 其三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铜鼓声中夜赛神,敲钗击钏斗金银。
煚郎起舞姎徒唱,恼杀长征久戍人。

杨慎
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藉疏海口占田肥私。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观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其它如《宝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类作品。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海风行》写了下关的风:"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断晴雷吼。中有不断之长风﹐冲破动林沙石走。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气势雄伟﹐有雷霆万钧之力。而《龙关歌》:"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写洱海夜色﹐渔舟灯火﹐月映水波﹐细腻清新。此外﹐杨慎又有描述﹑歌颂历史英雄﹑忠臣义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杨慎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较为流行的时候﹐能别张垒壁。他广泛吸收六朝﹑初唐诗歌的一些长处﹐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如《滇海曲》12首﹑三峡《竹枝词》9首﹐描绘山川风情﹐颇得乐府遗韵。他的《垂柳篇》﹐深具初唐风范。《于役江乡归经板桥》:"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朓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抒发行役倦苦的情怀﹐情致绵细﹐别出新境。杨慎又广为采揽"桑间濮上"的民歌的长处﹐以丰富自己诗作。如《送余学官归罗江》﹐全用绵州民歌﹐后缀四句送行语﹐构思新颖﹐别致清新。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如〔浪淘沙〕"春梦似杨花"一首﹐描写细润﹐言辞华美流畅。散曲〔驻马听〕《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畅想驶入长空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汉杂事秘辛》事皆淫艳而言辞端雅﹐不见鄙秽。他早年的疏奏《丁丑封事》﹐规劝正德皇帝"偏听生奸﹐独任成乱"﹐以"古之圣人必谋于众"相谏诫﹐情挚意切﹐时婉时激。他的《新都县八阵图记》﹑《碧峣精舍记》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另外他还着有《宴清都洞天玄记》﹑《太和记》﹑《割肉遗细君》等杂剧。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的杂着﹐数量很多﹐涉及面极广。如《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大书索引》﹑《金石古文》﹑《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奇字韵》﹑《希姓录》﹑《石鼓文音释》等等﹐还有《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这些著述往往有独到之见﹐或可补史阙﹐或提供线索﹐有相当学术价值。然而﹐因他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有时只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臆测不实之处。杨慎的著作很多。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除诗文外﹐杂着多至100余种。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达298种。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又称《升庵全集》)。此集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所编订﹐取杨慎《丹铅录》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包括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杂着41卷。其杂着合集另有明焦竑辑的《升庵外集》100卷﹐明杨金吾辑的《升庵遗集》26卷。词﹑散曲﹑弹词另辑有《升庵长短句》3卷﹐《陶情乐府》4卷﹐《二十一史弹词》12卷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饮丁若思榆枋馆 其二

[清代] 连佳樗

君自多幽兴,能留看竹人。
檐花催进酒,池水待垂纶。
稍话间中事,真疑世外身。
柴扉须静掩,此外即风尘。

元峰耸翠

[明代] 黄鼎臣

县起鸣驺彻斗明,匣中时动吼龙声。
山灵不妒青云客,舒碧晴看万里行。

送程给事知越州

[宋代] 黄颜

参天楼阁翠回环,暂拥旌旄笑解颜。
久想高怀厌车马,更缘吟兴属江山。
清时独往逍遥地,美政能成指顾间。
行恐便膺宣室召,都人期见捧书还。

题曹将军水庙

[清代] 显鹏

断碣依江口,荒祠落照平。
人烟双径出,古木一桥横。
水国蛟龙气,灵台鸟雀声。
千秋功业在,庙貌独峥嵘。

桃溪书院 其二

[明代] 刘泽大

参差台阁瞰瑶池,赢得长杨献赋时。
玉手芙蓉秋不改,风流牧伯憩昭兹。

刺竹

[清代] 方文雄

参差抽紫翠,蓊郁自成林。
解箨呈圆相,横枝挻棘心。
节高尘不染,刺盛侮难侵。
摇曳秋风里,潇潇满径阴。

弥陀寺

[清代] 张駥

参差摇竹影,胜地造香林。
不觉尘方净,能生兴转深。
佛坛著妙相,午磬响清音。
佳境终难得,还同坐夕阴。

采菱曲

[南北朝] 陆罩

参差杂荇枝,田田竞荷密。
转叶任香风,舒花影流日。
戏鸟波中荡,游鱼菱下出。
不与文王嗜,羞持比萍实。

福山寺

[宋代] 傅翼

隐隐晴空露翠微,也知深处有禅扉。
几回待入烟霞去,只恐烟霞不放归。

坐禅铭

[唐代] 大义

参禅学道几般样,要在当人能择上。
莫只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
直须坐究探渊源,此道古今天下传。
正坐端然如泰山,巍巍不要守空闲。
直须提起吹毛利,要剖西来第一义。
瞠却眼兮剔起眉,反覆看渠渠是谁。
还如捉贼须见赃,不怕贼理深处藏。
有智捉获刹那顷,无智经年不见影。
深嗟兀坐常如死,千年万岁只如此。
若将此等当禅宗,拈花微笑丧家风。
黑山下坐死水浸,大地漫漫如何禁。
若是铁眼铜睛汉,把手心头能自判。
直须著到悟为期,哮吼一声狮子儿。
君不见磨砖作镜喻有由,车不行兮在打牛。
又不见岩前湛水万丈清,沈沈寂寂杳无声。
一朝鱼龙来搅动,波翻浪涌真堪重。
譬如静坐不用工,何年及第悟心空?急下手兮高著眼,管取今生教了办。
若还默默恣如愚,知君未解作工夫。
抖擞精神著意看,无形无影悟不难。
此是十分真用意,勇猛丈夫却须记。
切莫听道不须参,古圣孜孜为指南。
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得也未。
要识坐禅不动尊,风行草偃悉皆论。
而今四海清如镜,头头物物皆吾听。
长短方圆只自知,从来丝发不曾移。
若问坐禅成底事,日出东方夜落西。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