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兰引

朝代:明代 作者:杨慎

秋风众草歇,丛兰扬其香。
绿叶与紫茎,猗猗山之阳。
结根不当户,无人自芬芳。
密林交翳翳,鸣泉何汤汤。
欲采往无路,局步愁褰裳。
美人驰目成,要予以昏黄。
山谷岁复晚,脩佩为谁长。
采芳者何人,荪芷共升堂。
徒令楚老惜,坐使宣尼伤。
感此兴中怀,弦琴不成章。

杨慎
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众臣因"议大礼"﹐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藉疏海口占田肥私。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观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其它如《宝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类作品。杨慎的写景诗也不少。他叙写云南风光﹐描绘祖国山河﹐颇有特色。《海风行》写了下关的风:"苍山峡束沧江口﹐天梁中断晴雷吼。中有不断之长风﹐冲破动林沙石走。咫尺颠崖迥不分﹐征马长嘶客低首。"气势雄伟﹐有雷霆万钧之力。而《龙关歌》:"双洱烟波似五津﹐渔灯点点水粼粼。月中对影遥传酒﹐树里闻歌不见人。"写洱海夜色﹐渔舟灯火﹐月映水波﹐细腻清新。此外﹐杨慎又有描述﹑歌颂历史英雄﹑忠臣义士以至耕夫樵叟的诗﹐其中也不乏佳作。杨慎在前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风气较为流行的时候﹐能别张垒壁。他广泛吸收六朝﹑初唐诗歌的一些长处﹐形成他"浓丽婉至"的诗歌风格。如《滇海曲》12首﹑三峡《竹枝词》9首﹐描绘山川风情﹐颇得乐府遗韵。他的《垂柳篇》﹐深具初唐风范。《于役江乡归经板桥》:"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真如谢朓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抒发行役倦苦的情怀﹐情致绵细﹐别出新境。杨慎又广为采揽"桑间濮上"的民歌的长处﹐以丰富自己诗作。如《送余学官归罗江》﹐全用绵州民歌﹐后缀四句送行语﹐构思新颖﹐别致清新。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如〔浪淘沙〕"春梦似杨花"一首﹐描写细润﹐言辞华美流畅。散曲〔驻马听〕《和王舜卿舟行之咏》﹐写月下舟行幽景﹐江天一色﹐月光如水﹐并畅想驶入长空银河﹐意境优美﹐记叙细微。他的长篇弹唱叙史之作《二十一史弹词》﹐叙三代至元及明季历史﹐文笔畅达﹑语词流利﹐广为传诵。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汉杂事秘辛》事皆淫艳而言辞端雅﹐不见鄙秽。他早年的疏奏《丁丑封事》﹐规劝正德皇帝"偏听生奸﹐独任成乱"﹐以"古之圣人必谋于众"相谏诫﹐情挚意切﹐时婉时激。他的《新都县八阵图记》﹑《碧峣精舍记》等也是记叙散文的佳品。另外他还着有《宴清都洞天玄记》﹑《太和记》﹑《割肉遗细君》等杂剧。杨慎考论经史﹑诗文﹑书画﹐以及研究训诂﹑文学﹑音韵﹑名物的杂着﹐数量很多﹐涉及面极广。如《丹铅总录》﹑《谭苑醍醐》﹑《艺林伐山》﹑《升庵诗话》﹑《词品》﹑《书品》﹑《画品》﹑《大书索引》﹑《金石古文》﹑《风雅逸篇》﹑《古今风谣》﹑《奇字韵》﹑《希姓录》﹑《石鼓文音释》等等﹐还有《全蜀艺文志》﹑《云南山川志》﹑《滇载记》等地方志及史料。这些著述往往有独到之见﹐或可补史阙﹐或提供线索﹐有相当学术价值。然而﹐因他久居云南﹐寻书核对不易﹐有时只凭记忆写作﹐所以也有一些误引﹑臆测不实之处。杨慎的著作很多。据《明史》记载﹐明代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除诗文外﹐杂着多至100余种。四川省图书馆所编《杨升庵著述目录》达298种。他的主要作品收入《升庵集》(81卷﹐又称《升庵全集》)。此集万历间四川巡抚张士佩所编订﹐取杨慎《丹铅录》等书﹐删除重复﹐分类编次﹐附于诗文之后。包括赋及杂文11卷﹐诗29卷﹐杂着41卷。其杂着合集另有明焦竑辑的《升庵外集》100卷﹐明杨金吾辑的《升庵遗集》26卷。词﹑散曲﹑弹词另辑有《升庵长短句》3卷﹐《陶情乐府》4卷﹐《二十一史弹词》12卷等。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余床帐为过兵捲去答梅山弟用余韵见寄

[宋代] 陈著

一床破帐护衰翁,席捲俄随掠骑东。
与妇同围肤炭火,呼儿排作肉屏风。
从来不起羊羔想,困倒何妨蝶梦通。
乱世流离多露宿,盖头有屋未为空。

饯长白李左丞

[宋代] 王义山

往来不特地之灵,西有长庚一点星。
九路大开行省府,几人争看小朝廷。
只消馀力镇衡岳,许大先声到洞庭。
净洗甲兵从此去,烦公更为挽沧溟。

声声慢 五日

[宋代] 刘之才

湘云纤玉,楚葛篝香,澡兰帘幕风静。
怨抑难招,沉魄当年独醒。
莫唱江南古调,念天涯、深情谁省。
时暗换,最秦楼惆望,归期无定。
曾是榴裙误写,怕照眼枝头,绛绡花并。
巧篆盘丝,午镜绿窗闹影。
香蒲也应细剪,但年年、断云愁冷。
迎醉面,看银蟾、飞浴露井。

题信丰县城门六首 其一 拱日

[宋代] 罗椅

桃红抱城东,武山排闼入。
杲日出扶桑,橘红蘸溪湿。
公退倚朱栏,万象俱收拾。
无数唤舟人,沙头雁行入。

笋石

[宋代] 徐霖

玉茗亭西石笋春,偶来相对作閒人。
千年未烂应还待,化鹤叮咛日未曛。

山庵夜宿呈深居先生

[宋代] 张绍文

松径转幽密,一程深一程。
涛声在平地,月色正三更。
僧定欲唤起,鹤眠频梦惊。
晓来真富贵,露叶缀珠璎。

佛顶菊

[宋代] 史铸

篱畔光明缘底盛,秋来千百化身多。
露栖不必醍醐灌,雨沐何烦手掌摩。

晚过西湖

[宋代] 吴大有

曙色溟溟湿缊袍,涌金门下上轻桡。
五更钟鼓星初没,两岸楼台雾未消。
路傍柳洲人语近,山连葛岭鹤声遥。
冲寒亦有寻梅客,拥袖骑驴过短桥。

吴门田家十咏 其三

[宋代] 毛珝

到处车声转水劳,东乡人事独逍遥。
一堤滟滟元非雨,总是吴江淡水潮。

贺新郎 其二 送刘澄斋制干归京口

[宋代] 张矩

匹马钟山路。
怅年来只解,邮亭送人归去。
季子貂裘尘渐满,犹是区区羁旅。
谩空有、剑锋如故。
髀肉未消仪舌在,向樽前、莫洒英雄泪。
鞭未动,酒频举。
西风乱叶长安树。
叹离离、荒宫废苑,几番禾黍。
云栈萦纡今平步,休说襄淮乐土。
但衮衮江涛东注。
世上岂无高卧者,奈草庐、烟锁无人顾。
笺此恨,付金缕。

关于夏天的诗